我们平时观看很多抗日影视作品当中,那里面的抗日战士都穿着自己正规的军装,而他们所带的军装的军帽上面都会有两颗竖着摆放的圆形扣子,这两个扣子有什么作用呢?难道放在头前仅仅是为了美观好看吗?这种军装又有什么好处呢?请您继续往下看。
军装的设计本来就是一个粗中有细的事情,而军装的设计历史由来已久,当年清王朝闭关锁国,政府腐败导致民不聊生,最终被西方列强用炮火强行打开国门,在列强的围攻支持下,清政府逐渐倒台。
在大清王朝覆灭之后,各方掌握军队的势力,纷纷割据起来,这些割据的军阀都自立为王,占据一方地盘,各个军阀为了扩大自己的地盘开始发动战争,而战争的发动自然少不了士兵,有了士兵就得有统一的军装,以此来辨别对方的身份。
在大清王朝刚刚覆灭的时候,各方反动军阀士兵所穿的服装其实都和大清的士兵相差不多,所以,各方势力也对军装做出了一些的改革,但是改变并不大。
后来中国社会战火四起,百姓民不聊生,这时候孙中山先生感觉中国需要一条救亡图存的道路,于是便通过在国外的学习,找到了拯救中国的一条道路,后来他便在中国领到了起义,中国的改革也拉开了新的序幕。
在孙中山先生领导的改革当中,他也创造出了属于自己的一个衣服——中山装。中山装胸前有四个兜子,分别代表了不同的含义,它们的含义分别是礼义廉耻,而它们的含义,不仅仅是在口袋上这么简单,它的门襟上有五个黑色的纽扣。
而这五个黑色的纽扣,也有着他们自己的含义,它们则代表了立法,司法,行政,考试,检察,中山装出来之后也颇受大多数人的喜欢,许多革命家都喜欢穿着中山装。
然而,在之后的发展过程中,由于物资有限,大多数的军装都以少而精为基本要求,他们更注重的是军装的实用性,因为在当年的年代根本没有多余的资源让军装显得更加华丽,几乎军装上所有的设计和要求都有着它不为人知的小用处。
然而,随着战争的发展,军装也在进行着自己的变革,当北伐战争结束之后,南京方面的部队已经换上了自己的新型军装,新型军装当中,他们的军帽也做出了重大改变,然而,这个时候军帽使用了直筒式帽墙设计,军帽上的两颗纽扣在这个时候就已经出现了。
一开始这个军帽上的两个纽扣是在帽围的两边,而帽围平时不用的时候则紧紧拴在帽顶上面,等到使用的时候把上面的帽顶解开就可以了,然而,帽围放下来的时候,直接可以从头部一直延伸到颈部,有很好的御寒作用,等到冬天的时候可以帮助战士们抵御寒冷。
其实这种设计或多或少都参考了国外的一些设计,在之前德军的一些山地帽当中,他们也采用了这种带纽扣的方式,纽扣不仅让使用者可以方便的把帽子的帽围拆解,而且还有一定的美观作用,在军中十分的受欢迎。
然而,在30年代的时候,随着中德之间的友好关系,这种帽子也传入了中国,转入中国之后,这个帽子在中国十分受百姓的欢迎,因为当时冬天很冷,采用这种帽子之后帽耳放下来可以很好的抵御寒冷,然而在温度升高的时候只需要把帽耳固定在帽子上就可以,十分的方便。
一开始这种帽子传到中国的时候是一种椭圆形的帽形,然而为了更好的方便中国人民的使用,在生产的时候,中国人民对这种帽子进行了改变,将帽型改编成了圆形,除了帽型之外,在其他一些地方也对这种帽子进行了一些删减,以达到更加实用的效果。
改变之后的帽子和德军的军帽相比,还是有一定的差距的,这并不是说中国的生产能力不行,而是因为当时中国的生产资源十分的缺乏,当时日本人攻占了中国部分地区之后,开始对中国的一些大城镇进行烧杀抢掠,掠夺了很多资源。
同时,由于日本国内生产面积十分的小,生产资源难以供应上军队日常的消耗,所以日本人在中国采取以战养战的方式在中国进行战争,掠夺当时中国人民的资源,包括粮食,水,还有棉絮等。
日本人在中国抢走了中国农民生产的棉絮之后开始生产他们的军装,满足他们的士兵在作战当中的需求,然而,当时中国的生产力也并不是很高,农民们生产的棉絮仅仅是自给自足,再加上被日本侵略者抢去一部分。中国的棉絮就变得更加少了。
所以在红军刚刚成立的时候,他们并没有很多资源来生产他们的军帽,所以当时大多数的红军士兵戴着的还是八角帽,桂系和粤系的部队带的都是大檐帽,当时,南京部队的士兵戴着则是非常经典的新式军帽。
之后,随着抗战的爆发,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之后,共产党和国民党在过西安事变的事件之后,开始走向了联合抗日的路程,既然要进行联合抗日,那么必要将国民党和共产党两国势力凝为一股,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打击日寇。
为了更好的整合两方的力量,1937年8月22日,中国红军的主力部队被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整合完了第八路军之后,为了更好的壮大自己的力量,他们又把在南方八省和敌人斗争了多年的游击队力量也进行了整合。
就这些游击队伍的力量整合到一起之后,把他们命名为国民革命军新四军,当红军被纳入国民党的部队之后,他们的一些编制,规章制度,还有军装等都采取了和国民党一样的方式,这个情况在一些历史的老照片中也得到了一定的印证。
后来,随着这种军装的普及,帽子上的两颗纽扣也逐渐成为了军帽上的一种帽徽,一直保留了下来。而这种帽徽在具体的使用当中也有着它自己的妙用。
那么这两个纽扣在具体的使用当中到底有什么妙用的?其实它的用处还是有很多的,请您继续往下看。
首先是因为当时的中国位于北半球,到冬天的时候天气比较寒冷,而当时我国抗日军队的资源又比较有限,所以到冬天的时候,采用这种帽子,将帽檐放下来之后可以起到很好的御寒作用。
这样可以让在冰天雪地里作战的战士们有了基本的保障,因为当时红军的条件实在太刻苦了,在冬天的日子里,战士们甚至连棉衣都没有普及,只有那些放哨的哨兵们才有机会穿上棉衣
在寒冷的冬天,战士们在作战的过程中,耳朵是一个十分脆弱的部分,在温度十分低的时候,战士们的耳朵都有被冻掉的风险,所以采用这种帽子的时候可以把两个纽扣解开,这时候就可以把帽耳放下来,这对战士们是一种保护措施,等到不用的时候就可以把帽耳拴在纽扣上,这样也好方便战士们作战,十分的便捷。
这个帽子除了在冬天的时候有御寒的作用之外,在夏天作战的时候也会有很多妙用,由于夏天的时候,北方的蚊虫很多,在作战的过程当中,尤其是擅长打游击战的红军,如果在游击的过程中被虫蚁进入耳朵里,战士们疼痛难忍的时候忍不住会动一下,这样就增加了他们暴露的风险。
如果有了这个帽子之后,就可以把帽儿放下来遮住耳朵,这样就减少了暴露的风险。虽然有点热,但是至少保证了大部队的安全。
除此之外,由于在作战的过程中,身边的枪声,炮弹的爆炸声音不绝于耳,难免会对战士们的耳朵造成一些影响,如果带上帽耳的话,就会很好的保护战士们的听力。
另外,在战场上,炮弹的碎屑会到处乱飞,如果对战士们的脸部造成伤害的话,会很严重的,有的时候一个处理不好就会造成伤口的感染,所以如果带上帽耳的话,会对战士们更好的保护,让战士们在战场上作战的时候更加安全。
采取两颗纽扣的设计,除了上述的几个原因之外,还有一个比较重要的原因就是可以更好的减少对帽子的损耗,因为当时和敌人作战的过程当中,战士们为了躲避敌人的攻击,经常会趴在地上头部接触地面,这样就容易对帽子做成磨损。
而当时生产军帽的资源又不是很多,所以如果有两个纽扣在帽子上的话,当战士们头部接触地面的时候,就会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减少军帽受到损坏。
由以上所述我们可知,这种两颗纽扣虽然很不起眼,但是在战争中发挥的作用却是十分巨大的,让我们不得不感慨这些军帽设计师们智慧的强大。
然而,在之后的发展中,这两个纽扣也逐渐成为了军帽上的一种帽徽,在高速发展的今天,中国的军队已经日益强大,已经发展出了新的军帽,而那两颗纽扣也消失在了历史的长河当中。
让我们一起祝愿我们的祖国可以发展壮大,早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同时也让我们向在抗日战争中,为了守护祖国安全而牺牲的英雄们,致敬!
#冬日运势签#\u0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