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代沙皇全家福:5个孩子很漂亮,奈何全遭杀害,最小的年仅13岁

名人庄 2024-12-06 16:46:27

成王败寇。

胜利者书写了美好的时代与将来,唯独没有写下:这份大净土,是建立在大毁灭上的。

任何一个看似美好的时代背后,都有着一场腥风血雨与尸山血海,苏维埃的美好时代也一样。

1915年,俄国内部开始出现大量的争执,就连执掌俄国的皇帝尼古拉二世的妻子亚历山德拉王后,都被怀疑是“德国间谍”。

这样的揣测,让人难以置信,可偏偏就是发生了:俄国内部已经开始着手准备,废除尼古拉二世,重新选立沙皇了。

1916年,沙皇尼古拉二世的宠臣,俄罗斯修神父拉斯普京,遭到清算,成为了尼古拉二世的“背锅侠”,代替了尼古拉二世被处死。

然而,拉斯普京的死亡,并未让俄国的内部变得和睦起来,冲突仍在:一年后,赫赫有名的二月革命爆发,尼古拉二世被赶下王位,贬为庶民。

二月革命后,俄国的内部分裂成为了两个派别:资产阶级代表的临时俄国与工人阶级的苏维埃当局。

尼古拉二世虽然遭遇了政变,离开了王座,全家都被逮捕,但临时俄国还是希望给尼古拉二世一线生机的。

临时俄国联系了英国,希望乔治五世可以让尼古拉二世一家七口,前往英伦避难。

这个要求看似很离谱,实则很合理。

这里就不得不提“欧洲之母”维多利亚女王的无上功绩了:维多利亚女王讨厌生育,可她爱惨了自己的丈夫阿尔伯特。

于是为阿尔伯特生育了9个子女,这9个子女在欧洲各大王室相互联姻,造就了“欧洲王室一家亲”的局面。

除了欧洲,维多利亚女王也有女儿嫁到了俄国,成为沙皇一脉的“祖母”。

因此,从血统的程度来计算的话:俄国末代沙皇尼古拉二世,与英国乔治五世国王,是表兄弟。

而尼古拉二世的妻子亚历山德拉王后,则与乔治五世与尼古拉二世是表兄妹的关系;

有些复杂,简化后就是:尼古拉二世、亚历山德拉王后与乔治五世一样,都是维多利亚女王的“孙子孙女辈”。

这也是为何“临时俄国”会寻求乔治五世的帮助,让英国庇护尼古拉二世全家的缘故。

除了英伦拥有足够强大的底蕴外,乔治五世与尼古拉二世的“血浓于水”的亲情,是“临时俄国”选择英国的关键。

却不曾想:乔治五世思索了一番后,直接拒绝了“临时俄国”的请求。

乔治五世认为:尼古拉二世之所以会遭遇政变,狼狈下台的背后根源,是尼古拉二世主张扩张,导致天怒人怨。

尼古拉二世不仅在俄国内部是“罪人”,在国际上也是“罪人”,若是自己庇护了尼古拉二世,那么自己的名誉必然受到损伤。

最关键的是:乔治五世执掌的英国,与当时的德国,还处于“对持”状态。

乔治五世并不敢“赌”:自己接纳了尼古拉二世,是否会让英国的名誉受损,从而导致英国陷入无援的地步。

这也就导致了尼古拉二世,失去了“庇护所”。

“临时俄国”的资本们一看:我去,尼古拉二世这是砸自己手上了啊,亏的你尼古拉二世长了一张与乔治五世如出一辙的脸。

乔治五世的拒绝,让“临时俄国”的资本也愤怒了,直接放弃了保护尼古拉二世。

这就导致了后来的严重悲剧:十月革命,尼古拉二世及其家人,一家七口,全部死亡。

尼古拉二世与亚历山德拉王后,容貌不算不错,婚后夫妻和睦,俩人生育了4女1子。

从当年的尼古拉二世的全家福不难看出:一家子的高颜值。

可惜的是:高颜值与“曾经的高地位”,非但没有拯救他们的生命, 反而让其一家走的整整齐齐的。

在乔治五世拒绝庇护尼古拉二世后,尼古拉二世一家七口人,全都被赶到了一处地下室,随后:枪声响起,5个孩子,2个大人,无一幸免。

当时,尼古拉二世的儿女中,最大的长女年仅22岁,最小的儿子,年仅13岁。

就这样成为了这场“俄国内部矛盾”的牺牲品。

值得一提的是:尼古拉二世的四个女儿,个个冰清玉洁,尚未婚嫁,就这样与世长辞了。

更让人觉得悲伤的是:士兵在枪决了尼古拉二世及其家人后,尚且觉得仍不解气,于是乎又将尼古拉二世及其家人的尸体,托运到了一处废弃的厂房内。

在这里,尼古拉二世及家人的尸骨,被泼洒上汽油与硫酸。

在化学与大火的攻势下,尼古拉二世这位“末代沙皇”及其家人,化作了粉末,唏嘘又可怜。

时间荏苒,光阴似箭,90年的岁月转瞬即逝。

千禧年后,尼古拉二世得以“平反”:俄罗斯当局为尼古拉二世一家正名,他们当年并没有错,只是成为了时代的牺牲品。

在得以“沉冤昭雪”后,俄罗斯当局开始了“寻找末代沙皇计划”。

在寻找到了尼古拉二世全家被烧成灰烬的地点后,俄罗斯的高端医生与科学家,通过复杂的遗骨寻找及基因比对,重新找到了尼古拉二世全家的遗骸。

终于,尼古拉二世一家人的骨灰,可以重新入土为安。

只是这份“正义”,来的太晚太晚太晚了。

尼古拉二世的一家,在蒙冤惨遭杀害,又被毁尸灭迹90年后,这份正义才堪堪来迟。

昔日的少女少年郎们,没有半生的机会开口,为自己的悲剧与悲惨诉说。

看着尼古拉二世及其家人的悲惨结局。

中国人古话里边的那一句:一将功成万骨枯,有了具象化。

时代的前进也好,历史的变迁也罢,在这样的大时代的推动下,终归会有人成为牺牲品。

只是有的人,推动了历史,有的人,化作了那堆积如山的尸骸的中一部分。

不可否置的是:无论是死去的人,还是活着的人,都为这份时代的进步,付出了自己的那一份功绩。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