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安娜的情人:一头红发,被传是哈里生父,一生都在卖王妃赚钱

名人庄 2025-03-28 16:46:56

当年戴安娜,在舞会上邂逅了王室骑兵军官詹姆斯·休伊特。

休伊特一身军装挺拔如松,红发似火,嘴角挂着若有若无的挑衅笑意。

休伊特的这抹红色,成了日后缠绕他一生的诅咒,也成了戴安娜灰暗婚姻中的一簇野火。

彼时的戴安娜,正经历着丈夫查尔斯与卡米拉的背叛。

连贴身保镖巴里·马纳克的意外身亡,都被王室轻描淡写地掩盖。

那时候的戴安娜,像一只被困在金笼中的夜莺,渴望有人倾听她的绝望。

休伊特,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出现在戴安娜的世界中的。

对戴安娜而言:休伊特的出现,完美契合了她的倾诉需求。

因此,休伊特不仅成为了戴安娜的骑马教练,更成了她的“树洞”。

一个擅长倾听女人心声的男人,总是能得到女人的青睐,尤其是这个女人,正经历着情伤。

戴安娜与休伊特,顺其自然的开始幽会。

两人私会的禁忌感与王室的压抑,形成极致反差。

彼时的戴安娜从未想过:这段关系,从一开始便充满算计。

休伊特深谙如何取悦孤独的王妃:他夸赞她的脆弱,陪她深夜长谈,甚至为她下厨洗碗。

但温柔背后,是休伊特那蠢蠢欲动的野心:与王室成员发生纠葛,注定是平民军官一生难遇的阶级跃迁机会。

休伊特的套路,像极了“凤凰男”的手段:用体贴来攻陷缺爱的贵妇,再用隐私兑换名利。

只不过,休伊特的猎物,是英国史上最著名的王妃。

因此,休伊特的这场狩猎,注定要付出惨烈代价。

五年的地下情,让休伊特将戴安娜的软肋,拿捏得精准无比。

戴安娜在情书中写下:“我真想为你生孩子”。

而休伊特,却将这些私密信件偷偷留存,以作为日后贩卖的筹码。

不久后,海湾战争爆发,休伊特主动请缨奔赴前线。

戴安娜的挽留被他以军人当“报效国家”的冠冕理由拒绝。

这场离别,与其说是军人的职责,不如说是精明商人的及时止损。

果然,没过多久,戴安娜与查尔斯再度争吵,俩人因此而分居。

戴安娜私自接受采访,曝光了查尔斯与卡米拉幽会的真相,也承认:自己在无助时,也找人幽会。

这本是戴安娜的哭诉,却成为了休伊特“改变人生”的机会。

戴安娜的采访结束后,休伊特迅速出手,写下个人“自传”:《爱河中的王妃》。

书中不仅大谈幽会之事,更是曝光了戴安娜曾与保镖巴里的旧情。

这成为彻底击碎戴安娜“纯真受害者”的最佳利器,休伊特因此……获利30万英镑。

所以说,休伊特注定只是王室的一个“小小骑兵”。

30万英镑,出卖了戴安娜,换来的是无尽的骂名:戴安娜痛斥他为“叛徒”,英国人称他为“爱情鼹鼠”。

也因休伊特的自曝,导致了他的那头红发,从此与“哈里生父”的谣言死死绑定。

这也为休伊特后半生的凄苦,埋下了深刻的伏笔。

在尝到了贩卖“王妃秘密”的甜头后,休伊特彻底暴露了人性的贪婪。

戴安娜去世两年后,休伊特再推《爱情与战争》,加码爆料私密信件的内容。

甚至,休伊特公开叫卖64封情书,标价1000万英镑。

很显然,休伊特高估了自己的能力,低估了英王室的底蕴。

王室介入,这些信件不翼而。

而戴安娜的娘家斯宾塞伯爵家族,正式以“倒卖信件”为由,将休伊特告上了法庭。

这让休伊特,不得不认怂。

从此,休伊特缩回洞穴,靠打理园艺和每年4000英镑的救济金苟活。

不夸张的说,休伊特堪称“软饭硬吃”的巅峰教程:年轻时靠睡王妃上位,中年靠卖王妃隐私致富,晚年靠蹭王妃流量博同情。

可惜民众不傻,他每掏一次戴安娜的“遗骸口袋”,他自己的道德棺材钉,就被锤深一寸。

休伊特这一生,最“成功”的谣言,大抵就是将自己与哈里王子捆绑。

哈里出生时的那一头红发,成了谣言的最佳燃料。

尽管在时间线上,漏洞明显,休伊特与戴安娜相识,是哈里出生于2年后。

但休伊特的红发,还是与哈里的红发,彻底的捆绑在了一起。

基因的巧合,成了休伊特最后的利用价值。

如今64岁的休伊特与90岁母亲,挤在廉租公寓里。

休伊特的一生未婚,出卖王妃后,他也被各行各业拉入了黑名单,只能靠着救济金度日,唯一还能炫耀的“遗产”,就是与戴安娜的私情。

偶尔接受采访时,休伊特会故作深沉:“如果戴安娜活着,她会理解我。”

但这句话,连街头小报都懒得刊登。

可讽刺的是,休伊特的的确确算是改变了历史:如果没有休伊特的背叛,戴安娜或许不会毅然决然的脱离王室;

没有“红发疑云”,哈里与父亲查尔斯反目成仇,进而与梅根远走大洋彼岸。

休伊特这只“鼹鼠”,确实在无意中,成为了王室现代化进程的推手。

尽管手段肮脏至极,但是有效。

休伊特的一生,是“精明”与“愚蠢”的混合体:精明到榨干戴安娜的每一滴剩余价值,却愚蠢到看不懂人民的底线。

休伊特以为:自己能靠着贩卖王妃的隐私,致富成为人上人,甚至在岁月的史书上,留下自己的名字。

最终的休伊特,却只混成了王室花边新闻里的一则注脚,还是用最小字号印在角落边的那种。

属实可笑。

休伊特宛如一面照妖镜:照见王室光环下的情感荒漠,照见人性在名利面前的扭曲,也照见世人对禁忌秘闻的饥渴,还照见了隐秘与信仰相比,不值一提。

休伊特就像《锰钾》里边的年轻人:以为自己是风,可以主宰草往那儿倒,殊不知自己只是草,风怎么吹,他怎么倒。

休伊特至死,都会困在他为自己挖掘“耻辱坟墓”中,难以摆脱。

0 阅读: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