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棋士》崔业黑化:被生活逼疯的老实人,为何成了最可怕的罪犯?

第一娱记 2025-04-02 09:20:33

1.崔业的崩溃,从“忍无可忍”开始

崔业是谁?一个教围棋的副科老师,工资低到被领导克扣奖金,连儿子手术费都凑不齐;妻子闹离婚,亲哥是警察却总瞧不起他;学生不听课,连儿子都觉得“学棋没用”。他像极了我们身边那个沉默寡言的同事,或是被生活压弯了腰的亲戚。

但编剧的狠,在于给崔业套上层层枷锁后,又递给他一把刀——信用社劫案。当劫匪的枪抵住他脑袋时,这个老实人突然发现:下棋的谋略,不仅能赢比赛,还能用来犯罪。于是,“围点打援”“弃车保帅”这些围棋策略,成了他犯罪的工具。原来,老实人不是没能力反抗,而是缺一个“豁出去”的契机。

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30字)

2. 逼疯崔业的,不是贫穷,是“被践踏的尊严”

崔业最扎心的台词,不是“我需要钱”,而是“连我儿子都觉得我是个废物”。

职场上,他帮学校拿了省冠军,奖金却被领导私吞,还被派去发传单;

家庭里,妻子被富商勾走,儿子重病却无力救治;

亲情中,当警察的哥哥永远高高在上,连安慰都带着施舍味。

这些细节像一根根刺,扎穿了一个中年男人的自尊。编剧用崔业的故事撕开一个真相:比贫穷更可怕的,是长期被忽视、被贬低的价值感。当他发现犯罪能让他“被看见”时,黑化就成了必然。

3. 现代人的“养蛊式困境”:我们都是潜在的崔业

崔业的悲剧,绝非个例。剧中埋了一个隐喻:他从小被教育“专注事业就能成功”,结果成了“情感残疾”——不会表达爱,不懂人际规则,甚至用“换一条金鱼”糊弄儿子。这种“爱无能”,正是当下“打工人”的集体缩影:

996压榨下,只剩生存没生活;

社交APP越发达,真实关系越稀薄;

被成功学洗脑,却发现自己连“棋子”都不配当。

就像剧中那句台词:“平静生活下,恶念在共振。”崔业的黑化,不是因为他天生坏,而是社会给他量身定制了一套“养蛊模式”。

4. 为什么老实人犯罪更可怕?

崔业的可怕,在于他把围棋的冷静缜密用在犯罪上:

劫案中,他记住信用社经理的车牌细节,靠的是日常观察力;

躲避追捕时,他用棋局思维布局,把警察耍得团团转。

这些能力本可以让他成为优秀棋手,但社会没给他向上的梯子,反而把他推向深渊。当老实人开始用“天赋”报复世界,他的破坏力远超职业罪犯**——因为他太懂规则,也太懂如何钻规则的空子。

《棋士》的真正价值,不是拍一个“好人变坏”的故事,而是逼我们直面一个问题:如果崔业的困境不解决,下一个“黑化”的会是谁?

或许就像网友说的:“看崔业犯罪,我居然恨不起来,因为在他身上,我看到了被房贷、加班、鄙视链逼到墙角的自己。”这部剧的野心,从来不止于悬疑,而是用一局棋,照见我们时代的病灶。

0 阅读:6

第一娱记

简介:娱记下山,真相归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