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式平病重期间,毛主席派汪东兴和保健医生去探望,并捎去一句话

采薇客 2022-11-26 20:24:56
前言

1962年除夕之夜,江西省长邵式平突然出现心绞痛,接着便是持续不断地高烧。

在遭病魔袭击后,2年多的治疗过程中,除了北京、上海专家来会诊过外,邵式平始终没离开过南昌。

就这样,一直拖到病情急剧加重。后来,毛主席南下巡视时,派汪东兴和自己的保健医生前去探望。邵式平听了毛主席捎去的一句话,心态上有了大幅地转变。

那么,邵式平是谁?他为何不去大城市治病呢?毛主席派去的人和他说了些什么呢?

“毛泽东和邵式平的相识”

邵式平一生波澜壮阔,极富传奇色彩。大革命失败后,邵式平和方志敏在赣东北发动农民暴动。

后来,原赣东北省委组织部长聂洪钧回忆说:

闽浙皖赣的军事路线“实际上当时真正起作用的还是方志敏、邵式平等同志的意见,每次省委讨论军事行动计划,比如向什么方向出击,打击什么敌人,多半是根据他俩的意见决定的。每逢较大的军事行动,非方志敏即邵式平必有一人参加行动,直接领导军事和地方工作。”

这也就有了“上有朱毛,下有方邵”之称。与毛泽东动员亲人参加革命一样,在邵式平的影响下,全家都投身革命之中。据统计,邵氏家族先后有15位亲人牺牲,7位亲人被敌人抓去卖了,10人下落不明。

图 | 邵式平

在敌人的眼皮底下活动,邵式平给自己起了一个“余艳王”的化名,同志们都亲切地称他为“艳王”。

在金鸡山的战斗中,红军抓了几个俘虏,一名战士说:“送他们到艳王那里。”

由于是谐音的缘故,俘虏们把“艳王”听成了“阎王”,纷纷下跪磕头求饶命,他们大喊着:“不要杀我们。”

红军战士们被逗乐了,说:“是送你们去见我们一个叫‘艳王’的领导,不是要你去见阎王。你放心吧。”

之后,这几个俘虏被教育释放,邵式平“阎王”的外号跟着传播出去了。至此,赣东北地区的敌军,一打听说邵式平带着队伍来了,他们就胆战心惊起来,生怕去见“阎王”。

一次,方志敏问邵式平:“你怎么给自己取这样一个名字呢?”

邵式平诙谐地说:“同志们都说我长得不漂亮,因此,我下了决心取个漂亮的名字:余者,我也,艳者,美也,我是美中之王也。”

金鸡山大战取得胜利后,方志敏和邵式平率领着队伍,与毛泽东、朱德领导的红军一起进行反“围剿”斗争。

当时,由于方志敏和邵式平的影响越来越大。在赣东北流传出这样一首歌谣:

上有朱毛好主张,下有方邵打豺狼。第一英雄方志敏,第二将军邵式平。两条半枪闹革命,打倒土豪为人民。

1933年1月,邵式平领导的赣东北红10军接到了中央的电令,让他们到中央根据地参加第四次反“围剿”。随即,邵式平以军政委的身份和军长周建屏率军前往。

4月,受方志敏的委托,邵式平和方志纯一起向毛泽东汇报赣东北根据地的工作。可是,毛泽东当时的处境不佳。他因与当时中央工作主持者在反‘围剿’的方针上,意见相左,被排斥于红军领导层之外,请“病假”在家休息、读书、做调查研究,可谓门可罗雀。

但这时邵式平和方志纯上了门,毛泽东很欢喜,在住处热情地接待了他们,而且谈得很投机、很深入。后来,邵式平回忆说:“谈了一个上午,毛泽东同志意犹未尽,主动相邀,又谈了一个下午。”

这次谈话,彼此都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使他们的关系除了上下级之外,又增加了个人友谊的色彩。

在谈话快要接近尾声的时候,毛泽东饶有兴趣地问邵式平:“听说你在赣东北有‘阎王’的称号,好厉害啊,你学过军事吗?”

邵式平没有想到,与自己从未谋面,又远在瑞金的毛泽东,竟然对自己知道得这么清楚,这不能不使他颇感意外。

邵式平对“阎王”问题以笑相答,没有作太多的解释。邵式平告诉毛泽东,他自己没有学过军事,在大学读的是史地系。

毛泽东听后,露出了久违的笑容:“好啊,投笔从戎,放下笔杆子,拿起枪杆子,从一个地质学家摇身一变成了军事家。”

“毛泽东‘宠坏’了邵式平”

红军在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1934年10月,方志敏奉党中央的指示,率领着作为先遣队的红10军团北上抗日,而邵式平则随着中央红军进行长征。

由于离开主力太远,方志敏率领部下到皖南时,遇到了国民党重兵堵截,被迫回师赣东北。结果,在返回的途中,方志敏的部队又被比自己的兵力多7倍的敌人围困在怀玉山区。

激战中,方志敏和粟裕一起带人冲出了重围。但是,由于先遣队的主力还被敌人包围着,高度地责任感让他又决心留下来指挥作战。1935年1月,由于叛徒出卖,方志敏在怀玉山高竹坑陇首封锁线上被俘虏。

此时,在长征途中的邵式平,授命从军委纵队政治部主任调任干部团地方工作部农民部长。当他从国民党的报纸上,获悉红10军团全军覆没,方志敏被捕时,心中不禁悲愤难抑:“找毛泽东去,要求回赣东北,收集旧部,重整旗鼓。”

可他到了党中央所在地时,毛泽东和周恩来已经上了前线了。留下的只有张闻天、博古等人。博古不同意邵式平的做法,双方发生了激烈的争吵。等邵式平离开后,有人说:“是毛泽东宠坏了!是毛泽东宠坏了!”

事后,许多人要提出给邵式平纪律处分。最后,博古对他降级使用,将其调到了红5军团政治部任地方工作部部长。

遵义会议后,毛泽东重新执掌军权。邵式平由于心情不好,没有去找毛泽东求助。

1935年10月,张国焘在卓木碉的一座喇嘛庙寺里,公然宣布成立第二中央。卓木碉会议后,他强令红4方面军南下,结果在百丈关一仗,红军损失过半,被迫退却到甘孜一带。

当时正处寒冬,甘孜地广人稀,是藏族游牧区。全军将士棉衣无着落,给养也供不上。时任西北联邦政府主席、金川省委书记兼司令员的邵式平听说附近的白利寺有个格达活佛。格达活佛医术精湛,治疗地方病有一套。

于是,邵式平带上翻译前去拜访活佛。与邵式平的谈话完,活佛不仅答应帮助红军治病,还慷慨赠送给红军青稞、豌豆、马匹等物资。

为了表达谢意,红四方面军为白利寺发布布告,明确宣布白利寺配合红军,勋荣卓著,我军给予保护,任何部队不得侵犯,违者严办。

此后,朱德在邵式平的陪同下,还亲自到寺院看望了格达活佛,并接见了全体僧侣。后来,红军决定在甘孜地区召开各界僧侣人民代表大会,成立苏维埃“甘孜博巴政府”。经过一段时间的相处,邵式平觉得格达活佛是一个值得信赖的朋友,就把情况向他作了通报,并邀请他作为白利寺的代表出席大会。

格达活佛也很愉快地接受了这一邀请。

1936年5月5日,“甘孜博巴政府”成立。邵式平兼任党代表,格达活佛为主席。不久,红军要开战了。临走时,邵式平依依不舍地向格达活佛话别辞行。

1943年,邵式平来到延安中央党校学习,一次,毛主席召他到住处谈话,询问“甘孜博巴政府”一事。邵式平详细地作了介绍。当他讲到“博巴政府”的名称时,毛主席插话说:“这个名称用得好。既有阶级性,也有广泛性。”

“邵式平探望毛主席”

1949年5月22日,南昌解放。3天后,第四野战军南下工作团的副团长邵式平来到了南昌。

6月16日,江西省人民政府成立,邵式平任主席。

1951年初,邵式平着手规划南昌新的城市建设,他虽然没有学过建筑,但是具有战略眼光。他提出在城东废墟城墙的基础上,开辟一条又长又宽的大道,起名“八一大道”,以纪念南昌八一起义。

在他的设想中,“八一大道”建成81米宽,且是快速公路。但这个消息一传开,却立即招来了不少的非议:

“南昌在修飞机跑道!”、“江西在搞劳民伤财!”

最后,因各部门意见不统一,最终八一大道实际上只决定为60米宽。

尽管如此,“八一大道”规划为宽60米,长5000米,这在当时创造了一项全国之最。但是,邵式平还是心有不甘。在一次报告会上,他这样说:

“我正是要让八一大道将来能降落直升飞机的!八一大道原设计宽81米,现在窄了20米,这和我的设想是有距离的。搞城市建设,就要有眼光,规划城市建设要有50年不落后的思想。”

后来,周总理视察南昌,步行在八一大道时,对邵式平连连夸赞:“不错,很有气派!只有在北京才有如此宽的大街!”

1959年秋,邵式平到北京开会。此时的他,已经有很多年没有见到毛主席了。

在会议期间,邵式平找到周总理,和他说相见毛主席时,周总理笑着问道:“要去看毛主席,为什么不找8341部队政委呢?”

8341部队政委是汪东兴,也是江西人,与邵式平是老乡。

邵式平说:“向总理提出请求名正言顺。”

周总理笑着说:“是要避嫌吧。”

邵式平如实回答:“有那么一点。”

会后,周总理派他的车子接邵式平到中南海毛主席住处去。可他一下汽车,被4名警卫围住了。一个小伙子抓住邵式平的右手不放,问他是什么人,怎么坐总理的车子?

邵式平赶紧解释说,车子是总理借给他的,让他来看毛主席的。

这么一说,小伙子才放开了他的右手,并告诉他毛主席办公时间还没有到,需要等一等。

邵式平表示自己的个子太大,站着比较容易累,能否借个椅子休息一下。

就在这时,邵式平听到了毛主席洪亮的声音:“谁在外边吵呀?把我的觉都吵跑啦。”当毛主席见来人是邵式平后,他大声说:“是邵大哥啊,快进屋里坐。”

邵式平听后,感到非常温暖。他恭敬地回复说:“在毛主席面前,我只能称‘邵大个儿’吧。”

接着,毛主席和邵式平像拉家常一样聊起了天。毛主席问:“咱俩从遵义会议到延安再到七大,多少年没有面谈了?”邵式平回答说:“超过10年了。”毛主席微微摇头说:“10年,不止了吧。”

谈话中,邵式平把江西省的工作如实地向毛主席作了汇报。毛主席听后很高兴地说:“江西是个好地方,有山、有水、有良田,有独特的革命历史,对中国革命做出过重大贡献,要发扬革命传统,争取更大光荣。”

谈着谈着,邵式平看了一下手表,心想时间很长了。于是他站起身,说:“主席工作很忙,我回江西会努力工作,为主席争光。”

毛主席下了,说:“你今后什么时候要见面,告诉汪东兴,可以常来常往。”

随后,毛主席把邵式平送到了门口。这次,见到了分别10多年的毛主席,邵式平心绪非常激动,回去后,他便愉快地将毛主席的指示传达下去了。

“毛主席为重病的邵式平捎话”

1962年,邵式平突然发病,住进了医院。由于病因不明,邵式平的病疗效不佳,而且,他的病床就设在自己家里。

因此,不少省委领导和亲友都劝他到医疗条件好的北京、上海等地检查、治疗,但邵式平都婉言谢绝了。

一次,省政府一些干部又来劝他,说:“江西医院虽然精心治疗,但是水平还是没有北京上海好,还是去那里查查是什么病因吧。”

邵式平笑着说:“我舍不得离开这张床。”

他说的话,颇让人费解。他的老战友方志纯也来劝他,并且生气地说:“你这张破床有什么好留恋的呀。”

在老友面前,邵式平才道出了真情:“我是省长,省长病了就到上海、北京去,别人病了去不去?干部去了,老百姓怎么办?江西能解决的,就在江西解决,根本问题是要提高江西的医疗水平,培养自己的人才。我相信江西的医生能治好我的病。”

眼看大家都劝说不动,便动员他的妻子胡德兰劝他。邵式平依旧是态度坚定地说:“德兰呀,你也是个老党员了,人家劝我,你怎么也劝我?我是省长,我有病有条件可以到上海、北京去治,一般干部病了能去吗?还有几千万江西人民,他们都能去吗?我问心有愧呀!”

1964年,朱老总亲临南昌探视。同年4月,罗瑞卿也来看望了他。重病期间,毛主席南下巡视,得知了邵式平的情况,特地派汪东兴和自己的保健医生去看望邵式平,并特意嘱咐他们带话:“好好治病,革命路还长。”

毛主席的这句话,给了邵式平莫大的鼓舞。在病榻上,邵式平乐观地填了两首词《西江月》,其中一首《在病中》这样写道:“病了就是病了,活着便算顶好。战胜阎王无数,还需积极治疗。”

但是,邵式平终究还是没能战胜病魔。在卧床3年后,他于1965年3月34日在南昌逝世,终年65岁。

0 阅读: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