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86版《西游记》,大家脑海里第一个蹦出来的肯定是六小龄童演的美猴王吧?可要说剧中最让人念念不忘的美人,绝对非殷温娇莫属了。
虽然她只在剧中出现了短短8分钟,却美得惊艳了整个时光。这个由马兰饰演的绝色佳人,让每个看过《西游记》的观众都过目不忘。
没错,就是一句都没有!可就是这样的无声演绎,反而成就了四场堪称经典的戏份。
第一场戏,抛绣球。你见过什么叫做国色天香吗?殷温娇站在那里,眉眼如画,含情脉脉的样子,配上风度翩翩的陈光蕊,简直就是古代言情剧的巅峰啊!那个绣球落入陈光蕊怀中的瞬间,两个人的眼神交汇,满满的都是说不尽的情意。
这对璧人,真的是郎才女貌,配得不能再配了。
可是天有不测风云啊!第二场戏,殷温娇眼睁睁看着深爱的丈夫被奸人所害。从你侬我侬的温存,到陈光蕊落水的惊惶,马兰仅用表情和动作就把这悲欢离合演绎得淋漓尽致。
那双会说话的眼睛,从幸福到绝望,无声胜有声。
第三场戏更让人心疼,身怀六甲的殷温娇不得不忍痛将刚出生的儿子放入江中。这个画面,简直让人看得心都碎了。
她抱着小小的襁褓,泪光涟涟,那种母亲的不舍和无奈,没有一句台词,却字字珠泪。
最后一场是十八年后的重逢。当殷温娇拿着那块写满思念的锦帕,看到已长大成人的儿子,那一声无声的哽咽,那个颤抖的拥抱,直接把观众的眼泪都给看出来了。
这四场戏,每一场都是情绪的过山车,从喜悦到悲伤,从绝望到重逢。马兰完全靠着面部表情和肢体语言,就把一个大家闺秀从少女到为母的心路历程诠释得淋漓尽致。
你说神奇不神奇?原本剧本里可是给殷温娇安排了台词的,而且是极其动人的四句台词。可杨洁导演却反其道而行之,把这些台词全都删掉了,愣是让一个哑巴角色美出了天际,演活了灵魂。
说到删台词这事,可不是杨洁导演一拍脑门就决定的。
最经典的就是陈光蕊给殷小姐披外套那段。按原剧本,殷小姐要深情地喊一声"陈郎",然后说出"但愿生下一个男儿,日后也和陈郎一样......"这样充满期待的话。
这台词写得多好啊!既点出了殷温娇已有身孕,又体现了夫妻情深。
啥?全删了?!
没错,一字不留!改成了全程配乐。这操作可以说是相当惊艳了。
你们想想,一对小夫妻在船上温存,配上柔情的音乐,那种甜蜜感扑面而来。突然船夫露出狰狞的表情,音乐骤然变调,陈光蕊落水的瞬间,配乐渲染出的惊悚感,让观众的心都跟着揪起来了。
根本不需要台词,光是马兰的表情加上音乐,就把剧情推向了高潮。
至于殷温娇怀孕这个关键信息,杨导更是巧妙地让茶客们的闲聊带出来。这样既避免了生硬的台词表达,又让剧情显得自然流畅。
再说到后面偷放江流儿那段,完全靠马兰的泪眼配上哀伤的音乐,就把一个母亲的痛苦和无奈诠释得淋漓尽致。
说到这儿,不得不提一句现在的影视剧。你看看现在的剧,生怕观众听不懂似的,非得把人物心理活动都用画外音说个明白。
正如86版《西游记》的摄像师王崇秋说的:"好的剧情安排,一定要做到有取有舍。
删台词不是目的,而是为了给观众留下想象的空间。就像中国画讲究留白一样,有时候不说反而更有味道。
要说这出人意料的效果背后,还真得归功于那个演员的精湛演技。
说到马兰拍《西游记》的经历,简直堪称演艺圈"极限一日游"的巅峰之作!
1984年11月,西游记剧组在云南喜洲拍陈光蕊的戏份,场景布置好了,演员到位了,就等马兰来拍抛绣球这场戏了。
这可把剧组愁坏了。景都搭好了,演员都就位了,总不能因为女主角请不来就延期吧?
最后杨洁导演想出了个绝招 - 和剧团协商,给剧组一天时间!就一天!
这一天的行程安排,简直是分分钟都掐得死死的:先派人在合肥剧场等着,马兰演完戏立马接人,火速送到北京,再赶飞机到昆明,然后坐车赶到喜洲。
剧组在北京、昆明都安排了专人接应,就为了省每一分钟。
马兰到喜洲的时候,脸上还带着舞台妆呢!化妆师二话不说,立马给她换成影视妆容。
更绝的是,马兰愣是一条就过!那场抛绣球的戏,愣是被她演绎得温婉大气,毫无赶工痕迹。拍完才吃上这一天的第一顿饭,然后马不停蹄地原路返回 - 喜洲到昆明,昆明到北京,北京到合肥,赶回去继续演出。
这哪是拍戏啊,简直是在玩极限运动!但就是这么赶,马兰硬是演出了绝美的效果。
说到这儿,大家是不是都好奇,杨洁导演为啥非马兰不可呢?且听我给你们接着讲讲这背后的故事。。。
说起杨洁导演为什么非马兰不可,这里头还真有个小故事。
要演殷温娇,可不是随便找个美人就行。书里可是把殷小姐描写得美得很:面如满月,眼似秋波,樱桃小口,绿柳蛮腰。
马兰是安徽艺术学院毕业的,在安徽省黄梅戏剧团可是响当当的角儿,人称"五朵金花"之一。早在马兰录制黄梅戏《女驸马》的时候,杨洁导演就被她惊艳到了。
你说巧不巧,那会儿87版《红楼梦》剧组也看上马兰了。但人家要拍三年戏啊,黄梅剧团哪能放人!这不,后来才让给了袁玫。
倒是《西游记》这边只用几场戏,剧团一听时间短,这才点头答应。
杨洁导演相中马兰,可不是光看她长得美。马兰那圆圆的脸蛋,温婉的气质,浑身上下都透着一股大唐美人的韵味。
从选定马兰演殷温娇那刻起,杨导心里就一个想法:非她莫属!这眼光,绝了!
但凡一个导演,对一个角色有这么强的执念,那背后必定是为了打造经典。
聊到这儿,大家是不是都感叹:原来一个经典的诞生,真的是"一步一个脚印"走出来的?
回看殷温娇的四场无声戏,哪一个不是精心设计的艺术品?从抛绣球的含情脉脉,到目睹夫君遇害的撕心裂肺,再到放子江中的痛彻心扉,最后是母子重逢的喜极而泣。
每一场都像一幅水墨画,留白之处皆是情意。
现在的影视剧动不动就来个画外音:"我的心好痛啊......"、"这一切到底是为什么......"恨不得把人物的心理活动都掰开揉碎了告诉观众。
但你看看86版的处理多高级?一个眼神,一个动作,配上恰到好处的音乐,观众的想象力立马就被调动起来了。
杨洁导演敢于删掉台词,马兰拼了命地赶路只为完美演绎,摄影师王崇秋精益求精地打光取景,每一个环节都在追求极致。
说白了,经典之所以是经典,就是因为创作者们对艺术的执着追求。从选景地到服装道具,从演员选择到后期制作,处处都能看到他们对完美的坚持。
三十多年过去了,殷温娇的故事依然让人印象深刻。没有夸张的台词,没有浮夸的表演,有的只是真挚的情感和精湛的艺术处理。
不得不说,86版《西游记》给现在的影视圈上了一课:有时候,留白的艺术,远比填满更动人。你们说是不是?
所以,当我们感叹"他们那个年代的剧真好看"的时候,其实是在感叹他们那种精益求精的创作态度和对艺术的无限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