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敌对的库尔德武装与叙利亚新政权HTS突然签署和解协议,双方宣布停止敌对并将库尔德控制区整合进国家体系。然而,这场“和平协议”背后却暗藏杀机:HTS腾出手来对阿拉维派发动更猛烈攻势,西方国家的“双标”态度让这场人道危机雪上加霜。
叙利亚新政权与库尔德武装的“历史性和解”看似是政治突破,实则充满现实考量。根据协议,库尔德武装承认其控制的东北部产油区归属叙利亚中央,而新政权则承诺给予库尔德人高度自治权及参政通道。
然而,这一纸协议并未改变库尔德地区实际控制权的归属,却让HTS得以抽调大批兵力,直扑阿拉维派聚集的西部沿海地区。
分析指出,HTS此举旨在彻底铲除前阿萨德政权的残余势力。阿拉维派作为阿萨德政权的传统支持者,自内战爆发后始终是HTS的“眼中钉”。
此前,阿拉维派在西部沿海发动起义,迫使HTS不得不与库尔德武装妥协,以集中兵力展开全面清剿。协议签署后,HTS国防部随即宣布“结束西部军事行动”,但紧接着又公布“继续打击阿萨德余党”的新计划,暴露其“假和平、真清洗”的本质。
在西部拉塔基亚等阿拉维派聚居区,HTS部队的暴行震惊世界。据幸存者披露,武装分子以“反恐”为名对平民展开无差别屠杀,甚至将虐杀妇女儿童的视频上传网络炫耀。卫星图像显示,多个村庄被夷为平地,至少2000名平民丧生,其中多数为手无寸铁的妇孺。
更令人发指的是,参与暴行的武装分子中混杂着“东突”等国际恐怖组织成员,这些曾被西方国家列为打击对象的极端分子,如今却在叙利亚战场肆意横行。
面对愈演愈烈的人道灾难,国际社会的反应耐人寻味。美国虽口头谴责HTS“过度使用武力”,却未采取任何实质性施压;欧盟更将矛头指向阿拉维派,指责其“挑起冲突”,甚至邀请HTS领导人访问布鲁塞尔。这种“受害者有罪论”与西方在俄乌冲突中高调“捍卫人权”的姿态形成刺眼对比。
俄罗斯虽开放驻叙基地收容难民,但为保住塔尔图斯港军事存在,选择对HTS暴行保持缄默。HTS则投桃报李,高调宣称“珍视与俄传统友谊”,暗示愿重新谈判阿萨德时期签署的协议。美俄欧的博弈,让叙利亚平民沦为地缘政治的牺牲品。
在一片政治算计中,中国成为少数坚持原则的力量。外交部多次呼吁立即停火、保护平民,并强调“反恐不能成为侵害人权的借口”。这一立场与中方此前对叙利亚局势的预警一脉相承,早在HTS上位之初,中国便指出“外部势力干预只会滋生更多极端主义”。如今,随着恐怖分子在HTS默许下卷土重来,中方预言已成现实。
叙利亚的悲剧再次印证:某些国家以“民主”“反恐”为名行霸权之实,最终酿成更深重的灾难。而当硝烟散尽,唯有秉持公正、尊重主权的声音,才能真正为这片土地带来和平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