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去年美国建立围堵中国的芯片四方联盟以来,韩国一直不甚积极,总想打退堂鼓,但是在美国的威逼利诱之下,依然加入了对中国的围堵行列。
在当时便有清醒的韩国学者指出,这将对韩国带来严重伤害,有百害而无一利,现在,短短半年时间不到,反噬效果便已显现。
根据统计数据,今年1、2月,韩国对华贸易出现逆差,总额为50.731亿美元。
而不到五年前,中国还是韩国最大贸易顺差来源,从2018年到2022年,韩国对华的贸易顺差从高峰的556.36亿美元下降到12.13亿美元,而现在,中国已是韩国最大贸易逆差国,甚至大于韩国的能源进口国澳大利亚和沙特。
据媒体报道,SK集团会长表示,将尽力促成与中国官员的会面,借机“讨论解决芯片问题”,SK海力士涉足半导体行业,全球市场占有率仅次于台积电和三星电子。
去年便有消息传出,韩国芯片积压,库存创新高,并且对华出口由正转负,引起业界哗然。
韩国SK集团会长崔泰源
现在,情况非但没有缓解,反而越演越烈,本月前20天,韩国出口同比下降17.4%,对中国的出货量下降了36.2%,半导体出口下滑44.7%。也就是说中国对韩国依赖的减少,不只是半导体,而是多方面的。
有媒体直接表示,出现贸易异常是由于韩国对中国的“技术优势缩小”,因此这并不是暂时的现象,而是结构性问题,韩国产品的比较优势正在消失,韩国对中国的贸易逆差只会越来越大。
1月和2月合计,化工原料、电池和蓄电池、计算机和工业电气设备是韩国对华贸易逆差最大的产品。
从韩国媒体的报道中便可以看出这件事情的严重程度,中国作为韩国最大贸易伙伴,若是出现贸易逆差,意味着韩国整体必定出现贸易逆差,而这将逆转几十年来韩国的贸易顺差的格局。
面对贸易上的严峻局面,韩国在对待中国问题上表现得更为谨慎,近日有媒体引用韩国官员的话称,韩国不会“抗衡”中国。
3月6日,美国和韩国在黄海举行联合空中演习
韩国官员表示:“面对来自北韩的持续威胁,三方防务合作旨在维护半岛的和平,加强三方防务合作并不意味着(韩国)在抗衡中国”,并补充说,北京在未来几年仍将是其最大的贸易伙伴。
文章评论称,韩国对中国采取了更为和解的姿态,希望它能帮助遏制北韩,而美国和日本则试图制约中国。对韩国的这种谨慎平衡的态度,日本媒体不以为然,甚至称韩国对中国过于“恭顺”。
北韩炮兵演习
日本媒体提到了文在寅时期的三不政策:不再在韩国部署萨德、不参与美国主导的飞弹防御网络、不与美日建立三边军事同盟。并称尹锡悦上任后,继承了这些承诺,是为了让中国帮助其控制北韩,并且“在他认为对安全不那么重要的问题上,尹对北京更加恭顺”。
文章还批评了去年8月尹锡悦冷落佩洛西的行为,当时佩洛西窜访台湾后到达韩国,尹锡悦避而不见,人在首尔却只是与佩洛西通电话,日媒表示尹锡悦此举是为了“安抚”中国,但是浪费了一个向美国表达对北韩担忧的机会,还批评尹锡悦违反了外交礼仪。
佩洛西抵达韩国时没有韩方人员接机
从日媒的态度中可以看出,日本已铁了心要与美国一道将仇中、围中政策贯彻到底,甚至因此而对韩国的中间路线产生不满。
但是,随着中国产业和制造业能力的层层攀升,韩国今天已经感受到的被挤压的痛苦,很快便会轮到日美两国。如在芯片和航空发动机领域,近日,华为已经在芯片技术方面取得进展,中国国产民用航空发动机也开始试航,预计在三年内便可投入使用,一旦中国在这两个领域获得突破,日本和美国也将面临产业被中国鲸吞蚕食的绝境!
cj-1000A大函道比民用涡扇发动机完成首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