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塞罗那第三日|在音乐与石墙之间静听城市
在巴塞罗那的第三天,我的行程更偏向文化体验,参观了加泰罗尼亚音乐宫(Palau de la Música Catalana)和巴塞罗那主教座堂(Catedral de Barcelona),两座风格截然不同的建筑,但都在各自角色里,讲述着这座城市的故事。





/加泰罗尼亚音乐宫,可以用眼睛品音乐的建筑
加泰罗尼亚音乐宫建成于1908年,由建筑师路易斯·多梅内克·蒙塔内尔(Lluís Domènech i Montaner)设计,是加泰罗尼亚现代主义建筑的代表之一。不同于高迪那种充满幻想的风格,这座音乐厅更偏向色彩丰富、细节繁复、线条流畅的装饰性艺术。
走进音乐宫,第一感觉是“亮”。大厅顶部有一块巨大的彩色玻璃天窗,中央像倒挂的花朵,周围环绕着金色、蓝色、粉色交错的玻璃与雕刻。自然光透过天窗洒进来,让整个空间显得既庄严又梦幻。
内部装饰毫不吝啬,大理石柱、马赛克瓷砖、雕花天花板,每一个角落都在诉说着巴塞罗那对美和音乐的热爱。音乐宫本身并不大,但整体空间感极好,不压抑也不冷清。即便只是参观,不听演出,也能感受到一种很纯粹的艺术气息。
/巴塞罗那主教座堂,时间堆叠出的城市心脏
离开音乐宫,步行十来分钟,就到了巴塞罗那老城区中心的主教座堂(Catedral de Barcelona),正式名称是圣十字与圣欧拉利娅主教座堂。这座教堂建于13世纪至15世纪,是典型的哥特式建筑,也是老城区最重要的地标之一。
教堂外观非常典雅,高大的尖塔、细腻的雕刻、宏伟的正门,虽然没有圣家堂那么震撼,但却有一种沉稳而深厚的气质。广场上有街头艺人在表演,鸽子成群飞翔,教堂就静静地守在一旁。
内部空间高大而深远,光线从彩色玻璃窗穿进来,把石柱和地面染上一层温暖的色调。沿着走廊可以进入小礼拜堂,墙上挂满了不同历史时期的圣像与雕塑,每一个细节都承载着漫长的时间感。不容错过的是教堂的中庭花园,这一片静谧的绿色空间,与外面的城市喧嚣形成了鲜明对比。
加泰罗尼亚音乐宫用光、色彩和细节讲述了城市的浪漫与创造力,主教座堂则用石头和雕刻,记录了这座城市的历史和信仰。巴塞罗那的美,不是单一的,而是层叠的。有光鲜亮丽的一面,也有沉稳悠远的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