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战役是华野第一次针对大城市进行的,大规模攻击,短短8天就攻下来,我个人是倾向认为,那个时候如果没有吴化文的倒戈,顶多也就是延长几天。
主要的原因是,华野动用大规模的炮兵,根据华野特纵司令陈锐霆,在回忆录《走过百年》的说法,那个时候总共动用了10个炮兵团,还有特科学校参战大队,各型火炮五百多门。
我们知道,早年中共的武器是比较缺的,后来却变得可以四处攻城掠地,跟火炮的关联是很大的,那过去有很多种说法,大部分都是说,苏联提供火炮给林彪等等。其实苏联给的远远不够,这个还要多亏蒋介石这位“运输大队长”。
我们今天就主要来聊一聊,华野的特纵火炮部队,再从炮兵的角度来看这场,大规模的攻城行动,顺便也可以看得到,国共军事实力的演变。
华野一开始没有特纵这个编制,在国共内战初期,华野的前身,新四军兼山东军区,是有一些火炮,一部分是红军时期留下来的。
更多的是在1945年,抗战胜利前后所得到的,根据陈锐霆的说法,一共有野炮8门、山炮41门,步兵炮还有平射炮12门,高射炮1门,不过很多都还缺了一些零件等等。
可是到了1946年10月,炮兵司令部在山东临沂挂牌成立,一开始被调去学炮兵的学员,他们有很多意见,说没有炮学这些干什么等等,至于设在山东军政学校的炮兵大队,全队根据陈锐霆的说法,只有五名稍微懂一点火炮的教员还有干部,这样听起来,真的是草创初期,人家都说创业维艰。
华野那个时候的炮兵,除了炮兵司令部之外,各师其实也有自己的炮兵,那我们从三纵八师的故事,我们就知道最初华野的火炮实力其实很弱。
华野三纵八师的师长王吉文,被炮弹击中阵亡,牺牲时年仅32岁,有一篇纪念他的文章提到:
1945年11月,陈毅命令第八师去打鲁南的藤县,他们在前进的道路,看到了4辆牛车,2辆载着日造的山炮,另外2辆载运弹药,最重要的是他们发现,随车的炮兵穿着非常特别,裤子是黄呢的军裤,头上戴着皮帽子,只有上半身穿着跟他们一样的棉袄,这位作者后来才知道,第八师在不久前,生俘了保安师,还有吴化文的部队,一共2000人,外带还有日军300多人,还端了一个炮兵连,这些跟着牛车一起走的,穿着很奇怪的就是炮兵连。
然后在攻打藤县的时候,看到他们首次使用山炮,还看到用牛车拉炮,对他们而言都是非常新鲜的事,用新鲜事来形容,代表作者也是第一次见到,因为他们过去都打游击,所以没有这些重武器、山炮等等。
那我们特别讲这个故事,主要是这次打藤县第八师的师长王麓水,在战斗中不幸被火炮给击中,而上一任师长王吉文一样也是火炮击中,牺牲时都是32岁。华野三纵八师,前后两位师长都是被炮弹击中身亡。
但是我们看看,1945年11月到1948年9月的,济南战役,短短三年的时间,如果只以华野三纵八师为样本,从最初看到火炮都觉得是新鲜事,直到攻打邮政大楼的时候,团长石一宸可以专业的指示说,用什么样的引信、火炮几公斤。
这代表解放军实力越打越强,中间怎么会有这么大的变化,因为华野炮兵的实力其实有经过几个阶段的改变。
第一次大规模的扩充,是在1947年1月的鲁南战役,这是一场非常重要的战役,国军第一快速纵队,还有两个师被打掉,最重要的是,华野在这场战役里面,获得了各种火炮200多门,坦克24辆,这些火炮有很多都是,美造的105榴弹炮,它们深陷泥沼,甚至连炮衣都没有拆下来。
因为有了这些装备,1947年3月18日,华东野战军特种兵纵队正式成立,那个时候还宣布,榴弹炮团还有特科学校正式组建。
成立大会选在晚上,主要是因为担心白天成立的时候,会遭到空袭,一场战役之后,华野炮兵司令部成立了特纵,一个威力惊人的榴弹炮团,也就这样诞生了
之后,华野又在孟良崮战役,得到进一步的充实,保守估计得到的榴弹炮有52门,野炮29门 山炮108门,82、81迫击炮等等,一共加起来有559门。
也就是说在鲁南、孟良崮,这些大大小小的战役前后加起来,相较于1945年,华野的火炮数量,已经增加了好几倍以上
胶东战役,华野特纵动用了民工34000多人,还有200多艘船只,从胶东地区把这些武器转移到,渤海德平这一带。紧接着华野把获得的火炮,成立了3个炮兵团,分别是美式榴弹炮团,日本野战炮团,还有日本野战加榴弹炮混和团,再加上工兵团等等。
整个纵队的人数已经有差不多8000多人,他们也开始出来,接下来到了1948年打潍县、兖州等等,炮兵的功用就更加明显,也就是说这个时候,已经成长到8000多人的规模,真的是非常大。
当然还有包括一些是运输的,到了准备打济南的时候,陈锐霆回忆:华野特纵动用了3个炮兵团,再加上各纵队自己的炮兵团,总共是10个团 500多门火炮,具体的数字是,可以变成射击的榴弹炮30门,野炮21门 山炮70门,其他都是属于迫击炮之类的。
照陈锐霆这个说法,这个火力,其实对防守方会造成很大的压力,所以潍县战役后国军将领王耀武说:他那个时候5月15日飞到南京,希望撤离济南,同时他去拜见刚从美国回来的何应钦,因为何应钦是他的老长官。
结果何应钦对他说:“我们的将领送共产党的武器很多,送了很多礼,你也送了不少,希望你这次能够守住济南,不要再向共产党送礼了。”我们知道最终结果,是跟何应钦的愿望相违背。
打完济南以后,华野又获得了榴弹炮17门,野炮7门 山炮59门,其他的步兵炮、高射炮等等,加一加也有差不多800多门,各种炮弹32万发,更重要的是榴弹的炮弹有32万发。
这么多,等于实力几乎又翻一翻了,掳获的武器特别是炮弹,都是以万为计数,为大决战的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有枪有炮,总攻就要开始了,为了攻打济南,华野动员了10个炮团 500门火炮,几乎把全部的家当都投进去, 济南有多难打呢?
山东省省会济南,其实就如同蒋介石说的,有军事还有政治等等多重的意义,更重要的是,济南的防务非常的坚固,特别是城墙,而且很特别的是,济南有内城还有外城,外城之外还有碉堡群或土墙之类的,基本上这些工事是从古时候,明清一路留下来,再加上日本人增建,也有一些是国军进入济南以后设置的。
台湾早年出版过一本叫做《海岱烟云》,专门在讲山东的故事,这本书的作者叫海曲生,他是出身抗日时候的游击队,里面有提到民国35年2月,他记得马歇尔、张治中还有周恩来,到济南和谈,他因为职务的关系,有机会听到王耀武跟陈毅,在会场外的对话。
王耀武略带炫耀的问:你看我们的防御工事怎么样?陈毅说:乌龟战术 不堪一击。王耀武只得开玩笑得说:耗子总不能掏开吧。
作者很感慨的讲,抗战胜利之初,国军所接收的城市,无不大修防御工事,各式碉堡都选在道路交叉处修建,背面依托城市建筑,三面开射孔控制街道。但是满街碉堡林立,却都没有办法制敌,碉堡林立却无法制敌,这说法听起来好像,有点没办法相信。
其实曾经做过青岛警备司令部司令的丁治盘,他说:王耀武守济南,深沟碉堡太多,可是兵力太少,无法匹配。
他还对王耀武讲:共军有炮还有其他进攻方式,阵地被打出一个缺口,你就没办法守住,结果王耀武跟他讲说,木已成舟没办法改,王耀武他手握十万大军,这样还木已成舟没办法改。
丁治盘那个时候对王耀武,引用拿破仑的话:这部队阵地,就如同人穿衣服一样要合身,太大、太小都不可以,现在济南的防御,就是重蹈抗战时候,到处乱挖阵地,却无兵可守的窘境。
所以丁治盘说的,其实有他的道理所在,虽然很多人批评济南的碉堡,可是我们还是必须从客观的角度来看,整体来说,它盖了三年,工事还是很不错的,因为济南是一个古城,有外城内城之分,再加上商埠区居住大量人口,也有土墙围绕。
所以王耀武那个时候,是以商埠作为第一道防线,外城是第二道,老城区是核心阵地,另外王耀武也在济南的周边,比较远的地方,比如像是齐河、长清,这些我们看地图大概就知道,设置一些警戒阵地,济南外围的一些小山,比如像是千佛山、茂岭山,砚池山、腊山等等,构筑主要的阵地,总共形成一个,总面积600平方公里的防御体系,我们在这边粗略估算一下,依照王耀武的防御体系,如果你用10万大军来守,好像也稍微不够防,难怪王耀武要跟蒋介石讨救兵,说麻烦空运74师过来。
虽然说碉堡可能多了些,可是济南的防御攻势,还是给共军留下很深刻的印象,比如说像是西兵团,华野那个时候的十三纵,司令是周志坚,他的回忆录里面就提到:
他那时候进入到商埠,用望远镜瞭望济南时,看到的济南确实是一座坚城,坚固的坚,城墙的厚度有8到9米,高度8到12米,沿着城墙每隔70到100米,有一个向外突出4米的古炮台,炮台之间每隔10米又有一个子堡,每隔30米有一个母堡,堡垒跟堡垒之间,还有各种掩体、电网等等,城门楼有火力支撑点,城门之内又有两个大型的碉堡,城外30到50米又有地堡,还有通往城内的地道,最外围又有护城河。
难怪王耀武认为,凭借城防,至少可以守个10几20天没有问题。
那为了要协调作战,王耀武还把济南分成两个守备区,西守备区最主要就是由,吴化文的整编第96军84师驻守,东守备区是由曹振铎,整编第73师驻守
另外济南的内城,是用第二绥靖区特务旅负责拱卫,王耀武他手上还握着一些预备队,比如刚刚空运过来的74师172团,到处支援。
总之1948年9月16日24时,也就是农历中秋节的前一天,8月14日夜里,解放军向济南发动了大规模的攻势,而且是以东郊的战斗最为激烈。
华野那个时候出动了特纵炮兵,用榴弹炮还有重迫击炮,在17日凌晨一点,一起向茂岭山、砚池山一阵猛轰,阵地一片火海,打了一天不到,两座山头都被占领。
王耀武那个时候非常的气愤,枪毙了15旅擅自后退的营长朱国华,然后派兵反攻,甚至调派空军轰炸,可是都没有夺回,这么快高地就掉了,而且王耀武他还枪毙了军官。
东郊的茂岭山、砚池山,是非常重要的,王耀武最先预判,华野的主力会从东面进攻,所以他16日还去这里视察,并且放话说:这是济南东部重要的屏障,如果丢了我要杀人。
他真的说到做到,真的有人被拿来祭旗,他生气其实是有理由的,因为像砚池山,就真的只有一条小路可以通到山顶,四周壁面全部都有侧防堡,山下有坚固的子母堡四座,还有夹壁墙等等,其实算是很坚固的。
根据华野的资料记载:华野特纵发炮42发,命中36发,保证步兵的攻击,攻茂岭山的时候,炮兵用12发炮弹,立刻摧毁山顶东北角的堡垒,掩护步兵迅速的攻进。
炮火似乎没有想象中,大到没有办法防守,所以最后的攻击,还是有用到抵近爆破,可是这些堡垒,毕竟还是丢得太快了一些。给王耀武很大的震撼,这两座山头一失,东郊就无险可守。
第二绥区少将参谋长罗辛理后来也说:东面茂岭山、砚池山的陷落,是济南战地失利的重要关键,没想到丁治盘引用拿破仑的话,穿衣服要合身,竟然一语成谶。
王耀武的少将参谋长罗辛理,其实也有类似的评论,他说:济南的防御部署拉得太大,小人穿大衣,济南外城防线「一小时攻破」。
我们知道济南战役从9月16日开打,东郊茂岭山、砚池山丢得太快,加速了吴化文倒戈的决心,同时让西部的防线告急,西部防线集中火力在西半部商埠的,邮政大楼之战。22日下午,西面商埠的战斗基本上也结束。
接下来呢,王耀武那个时候认为,解放军会稍微休整3、5天再攻外城,不过攻击外城的战斗,却是在22日下午6点30分发起,华野特纵还有其他各纵队的炮兵,集中炮火进行抵近射击。
那个时候华野本来计划,用宋时轮的西兵团主攻,聂凤智的东兵团为辅,不过最先攻入外城的却是东兵团,并且是短时间之内就攻进去。
攻打济南的华野总指挥是许世友将军,他就总结说:国军守军对于我军的炮火,估计不足,过去听过潍县、兖州战役我军的炮火非常厉害等等,没想到如此的精确。济南战役的伤敌人数70%都是来自于炮火的杀伤。
其实,解放军为了要增加威力还有精确,所以是实施抵近射击,也就是大炮上刺刀,而且是由打下兖州的「兖州功劳炮」,对济南的外城1280米的地方,对准城墙打出第一炮。
接下来35分钟的时间济南的外城被打出一个6米宽的缺口,接着这些火炮就开始伸缩还有摆射,掩护步兵攻进外城。
除了105榴弹炮,还包括了坦克, 22日的傍晚6点,我军坦克也出现在济南的外城。
第九纵队25师73团,是主攻东面的永固门,搭配4辆坦克,根据描述,他们先用重炮轰击1个小时,这4辆坦克抵近再轰开城门,解放军再一拥而上,也给守军很大的震撼,他们没有想到,解放军怎么会有坦克。
华野各部突入外城以后,打了一天一夜,接下来就是内城,9月24日拂晓,我军从内城东南角的制高点气象台开始攻击,在短时间内,打了两吨半以上炮弹,城墙轰塌后,我军攻入城内,经过激烈战斗顺利攻克济南,活捉王耀武等23名高级将领。
事后许世友将军总结:攻打济南是第一次,攻打坚固设防的大城市,不同于打潍县,也不同于打兖州,打好这一仗有很大的军事意义,又有重要的政治意义这讲法其实跟老蒋差不多。
老蒋过去认为,解放军面对深沟高垒的现代化城防会碰壁,此刻解放军的实力被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