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黑老大”38年入狱5次,认一个“妈”后,金盆洗手做入殓师

行走无界者 2024-12-18 19:23:36

“付妈妈,我叫范三,我是来投奔你的。”

范三原名范连臣,人称东北“黑老大”,在过去的38年里曾5次入狱。然而,与付广荣相遇后,这位“浪子”发生了改变。

付广荣是一位女律师,数十年来一直致力于帮助女囚犯的孩子们以及重刑刑释人员重获新生。在她的关爱和引导下,范三最终洗心革面,成为一名优秀的殡葬师。

贫寒少年入歧途

范三原名范连臣,出生于辽宁。

10岁那年,范三的父母因种种原因决定离异。这个消息无疑给尚未成年的范三和他年幼的妹妹带来了巨大的打击。父亲选择独自抚养两个孩子,母亲离开了这个家。

然而,父亲一个人既要工作养家,又要照料两个孩子的起居,实在是疲于奔命。为了让孩子们能吃上饱饭,父亲只能早出晚归地拼命工作。

小小的范三就这样过早地承担起了照顾妹妹的重任。每天,他都要在父亲外出工作后,为妹妹做饭、洗衣、打扫卫生。范三毕竟是个孩子,家务活儿常常让他应接不暇。

有时,范三还没来得及做晚饭,兄妹俩就只能饿着肚子上床睡觉。

生活的艰辛和学业的压力,范三开始厌倦学校的生活,成绩一落千丈。最终,范三选择了辍学。然而,年仅10岁的他,又能找到什么工作呢?

他开始结交一些和他处境相似的“小伙伴”。

这些“小伙伴”大多和范三一样,家境贫寒,缺乏父母的关爱和管教。他们厌倦了寻常的生活,开始走上了偷盗抢劫的道路。

起初,范三还秉持着一些做人的底线,只偷一些果腹的食物和生活必需品。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他的胆子越来越大,下手也越来越狠。

偷盗抢劫终究是违法的勾当,范三年纪轻轻就开始进出监狱,度过了大半个青春。虽然因为未成年,他并未被判刑,但被送往工读学校学习。

然而,他的家庭无力支付学费,没过多久他便辍学回到了社会,重新过上混迹街头的生活。那时候,他并不懂什么是未来,只知道饿了就去偷,冷了就去抢。

1980年,14岁的范三被捕,他参与了一个盗窃团伙偷盗矿山炸药,结果被公安机关抓了个正着。

1989年,范三被判刑一年,原因是偷窃。这已经不是他第一次与法律发生碰撞,也不会是最后一次。对于范三来说,犯罪和坐牢仿佛成了他人生的常态。

1994年,范三又一次被关押在狱中,这次的罪名是抢劫,刑期长达15年。 他已经对监狱的铁窗生活习以为常,那些”小江湖”朋友们,开始敬畏地称呼他为“黑老大”。

直到他接到了一个噩耗——父亲因长期的担忧和恐惧,终于郁郁而终。临终前,父亲仍在念叨这个不争气的儿子,希望他能够好好做人。

范三泣不成声,发誓一定要重新做人。

然而,社会的现实是残酷的。一个年近40、没有文凭、又有多次犯罪前科的人,谁愿意接纳他呢?处处碰壁的范三,心灰意冷之际,听说了一位叫付广荣的女士,人称“付妈妈”,专门帮助像他这样的重刑刑释人员改过自新。

抱着试一试的态度,范三投奔了“付妈妈”。

善举诠释大爱心

付广荣是一位出身书香门第的女律师,执业多年,赢得了同行和客户的一致赞誉。她的家庭也十分美满,丈夫体贴入微,儿女孝顺懂事,可谓是人人称羡的模范家庭。

有一次,她受邀去一所女子监狱做法律知识讲座。演讲过程中,一位女囚犯突然跪倒在她面前,哀求付广荣帮忙寻找她的儿女。

这位女囚犯因为长期遭受家暴,在绝望之下选择了以暴制暴,杀死了她的丈夫。入狱后,她才意识到,自己的冲动行为,不仅毁了自己,也等于抛弃了年幼的儿女。

如今,她对儿女的安危万分牵挂,却苦于身陷囹圄,无力寻找。

女囚犯的遭遇深深触动了付广荣。她立即着手调查那对儿女的下落。很快,付广荣得知,女囚犯的女儿被拐卖,下落不明;而儿子因为无人监管,误入歧途,在一伙小流氓的怂恿下学会了偷盗,最终被送进了少管所。

想到这些失去母爱的孩子,付广荣再也无法坐视不管。她当即决定,要尽自己所能,帮助这些不幸的孩子。

2000年,与丈夫、女儿商量后,卖掉了价值80万元的律师事务所,又拿出了所有积蓄,还四处借款,用这些资金在沈阳前进乡建立了一个“儿童村”。

她希望这片土地,能够成为这些失落儿童的新家。在孩子们正式进入儿童村之前,付广荣会去一趟监狱,见一见他们的母亲,告诉她们:“我会好好照顾你的孩子,你要安心改造。”

然而,收留这些孩子并非易事。他们大多因为长期流浪,养成了暴烈的性格和许多不良习惯。有些孩子进学校后惹是生非,甚至被校方多次劝退。

每次出了事,付广荣都会亲自登门赔礼道歉,替孩子们争取继续上学的机会。

此外,许多孩子因为营养不良和长时间流浪留下了病痛,付广荣抱着他们在几家医院间奔波,为他们换洗弄脏的衣物,细心安慰他们服药、入睡。

这些孩子渐渐感受到温暖,开始相信生活中还存在着善意与希望。

到2008年,儿童村的孩子已经多达40名。 付广荣用尽了所有积蓄,甚至变卖了自己的财产,只为了让这些孩子们能够吃饱穿暖,过上正常的生活。

有人不理解付广荣的选择,甚至说她是“傻”。但付广荣并不在意旁人的眼光。在她看来,这些孩子都是无辜的,他们不应该承担父母犯下错误的代价。

付广荣还邀请专业的心理咨询师,帮助孩子们走出心理阴霾。在“妈妈”和”叔叔阿姨”们的鼓励下,孩子们开始努力学习,对未来充满希望。

看着孩子们的转变,付广荣倍感欣慰。

昔日黑老大洗心革面

2004年, 一些知名媒体突然刊发报道,以“揭开‘付妈妈的慈善假面’”为标题,质疑阳光儿童村背后的资金用途,甚至暗指她“借公益牟利”。

那些报道犹如重锤般砸向付广荣,她建立多年的声誉几乎毁于一旦。哪怕多年后,再谈及此事,她依然无法释怀:“我所有的积蓄都投进去了,自己什么都没剩下,怎么还能被说成是为了钱?”

2017年7月1日,范三找到了付广荣。

“付妈妈,我叫范三,我是来投奔你的。”范三向付广荣表明了来意,泣不成声。唤作”付妈妈”的付广荣,早已被无数孩子这样称呼,她笑着问范三:“为什么来这里?”

“我累了,真的累了。我想有个家,我想改过。”

他向付广荣讲述了自己的过往,付广荣听着,忍不住将他抱进怀里,轻轻说道:“妈妈不会让你再去流浪了。”

在付广荣的安排下,范三入职一家名为“妈妈送你上天国”的殡葬连锁门店。这家门店并不是普通的企业,而是付广荣为刑满释放人员设立的创业实验项目。

作为全国首个重刑刑释人员创业基地,这些门店帮助这群曾经迷失的人重新站稳脚跟的重任。

这个项目的雏形是在付广荣的观察诞生的。 她发现刑满释放人员往往很难找到稳定的工作,不仅面临社会的偏见,还有现实的经济困境。

于是,她说服一些企业家投资支持,结合公益与企业经营的模式,分别在沈阳的三家大型医院附近开设了殡葬服务门店。她还贴心地为每一位参与项目的人员提供大病医保的申请单,告诉他们这是公司提供的“福利”。

尽管如此,殡葬服务这个行业对很多人来说仍是禁忌。刚开始时,不少刑释人员嫌弃这份工作,甚至直接拒绝。

付广荣有自己的一套”话术”:“殡葬服务一般人不敢干,可你们呢?从死亡堆里爬出来的人,还会怕吗?这条路,至少让你有饭吃、有事干,也让你能重新做人。”

岁月如梭志弥坚

殡葬是一个充满生命哲思的行业。

作为一名入殓师,范三的工作并不轻松。每天,他需要为亡者净身、更衣,穿戴好寿衣,然后将遗体安置进棺材,送往殡仪馆火化。有时,他还要为家属提供出殡和净宅等服务。

刚开始时,他对这些琐碎而沉重的工作感到不安,甚至不知道如何面对逝者的亲属。但慢慢地,他学会了平静心情,也懂得了如何用恰当的语言安慰他人。

范三拨通了付广荣的电话,语气中带着些许激动:“妈妈,我在医院打开局面了。医生、护士都很支持我,现在我也能独立为逝者服务了。”

这一天,是他成为入殓师后的第14天,付广荣听着,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在付广荣的帮助下,他不仅在殡葬门店站稳了脚跟,还逐渐成长为“启程店”的组长。启程店的竞争并不小,附近的殡葬店有十几家,每家都竭力争夺市场。

为了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范三对自己要求极为严格。他总是穿着一身干净的黑色服装,以示对亡者和家属的尊重。在谈业务时,他注意自己的言行,力求展现专业的职业素养。

入殓师的工作让范三学会了如何面对生死,也让他逐渐明白生命的尊严和做人的尊严。他不仅仅是为逝者提供服务,还学会了为家属调解矛盾。

面对那些悲伤的家属,他会耐心安抚,同时凭借多年的生活经验,他总能迅速识别出家族中“主事”的人,找到沟通的突破口。

这么多年的颠沛流离,也让范三养成了强烈的责任感。 他的手机从不静音,也从不关机。365天里,他大多数日子只能短暂休息几个小时,有时一天接十几单业务。

范三还有两个未尽的心愿。 一个是找到自己的亲生母亲,向她说一声:“我已经不恨你了。”另一个是成家立业,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家。这些年来,他经历过太多流浪与漂泊,他渴望稳定。

2019年5月19日,这个心愿终于实现了。

在阳光儿童村的婚礼现场,100辆婚车、200桌宴席、2000名志愿者共同见证了这一刻。

范三穿着一身笔挺的西装,牵着新娘刘芳的手,脸上带着微笑,但眼眶却微微泛红。当记者问他此刻的感受时,他沉默片刻,低声说了一句:“就是想哭。”

范三的妹妹站在台下,目不转睛地看着哥哥:“我哥总算有个家了。”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