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象的认知中的六代机还是一套有人系统。在洛玛这边还要去做技术变革,这两条腿发现同时迈不动,所以要保持自己的定力,不能简单的跟进,要在那去进行纠结。所以可能看到的是大国战略博弈的某种微妙的变化,微妙的力量变迁的时刻。
美国这方面仍然在长期保持压倒性领先优势,并且现在在形式数据上,从开支来讲,国防开支大体上是中国的三倍以上,就算总量仍然是全世界国防开支最大的国家。现在居然在技术路线上说已经没有办法对最紧密的赶超者去维持一种技术路线上的全方位应对。
要开始在a和b之间做选择题了,并且一做这种选择题会发现立刻丧失前进的动能,必须停下来。在美国国内完成结构性调整,而结构性调整又被美国的政治周期锁定,被美国国内的利益分配格局旋转门机制锁定。就发现开始陷入一种困境,这可能是在这次产品发布的过程当中意料之外的收获。
说实话,对于大多数人来讲,大家感兴趣还是天上飞的那个东西,觉得形状很好看,突然间中国蹦了,这个东西很新鲜、很兴奋。但是对于研究者来说,大家感慨的就是所谓的拐点是不是已经出现了?突然之间发现这不是一个新的东西,这是一个拐点出现的真相。
如果是往这个方向推论下去,这个事情就有意思了,非常非常意思,值得大家全面深入的去进行细致观察。而且刚刚老师讲到的所谓有人跟无人的对于中国大陆来说,现在就觉得中国大陆是有能力,欧良哥都要国之重器,要无人装备方面、无人系统方面也可以做到。
包括去看了一下f三十五,维修飞四到六个小时就要维修一次,而且维修美军是没有办法维修的,必须要送到洛玛去,堪比超跑4s店。每一台飞机做专门的洛玛的定制维修服务,最后维修了哪里美军是毫无知情的,升级了哪里美军也是毫不知道的。
所以觉得可能要追赶还是要整个对美国军工系统的一次大的改造,但是伤筋动骨的程度就只有美国自己去承受了。当然提到f三十五还是想跟大家说一下,老师常常会说一个词:缝合怪。会觉得f三十五也很像一个缝合怪,包括自己的美国企业去看了一下也占的不多。
就这张图带给大家看看美国企业占的不多,而且一开年中国不是把二十八家美国企业列入出口管制,还是对金属家进行了出口管制之后f三十五的产能。下一张图带给大家来看一下,直接是打。回到了二零一八年,所以可以看得出来其实美国的军工产业链大量的有依赖中国的供应商,也包括我看了法国的阵风战绩也是遇到同样的问题,也是说他的供应链持续的恶化。
其中的一个原因之一就是法国也对俄罗斯进行各种经济制裁和贸易禁运,所以我想请老师最后再帮我们分析一下,您如何来观察?
原本是要削弱和打击中俄的经济战争,结果反而让美国和欧洲的军工产能陷入了这种万劫不复之地,是不是有一点过但是陷入了这种无法持续运作的状态?这个该如何去理解?就是说从整个的决策过程来说,只能说做出这个决策的美国政府的团队给人一种巨大的这种草台扳子的感觉,就是这些人做这些事情的时候是没有概念的。
他对于美国整个的体系,对于现代的供应链这种全球化的体系没有任何的概念,就说他甚至没有意识到,就是在这种底层和一些他看不见的并不熟悉,但是对于美国的国家利益又至关重要的这样一些关键产能环节。
美国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后已经深刻的和全世界所有国家,尤其是中国跟俄罗斯嵌套在了一起,然后这个整个嵌套的过程其实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过程。
比如你现在美国即使发现我在这样一些中低端的你看不上眼,但是又你不可或缺的这样一些零部件的这样一些生产当中,你的供应链完全严格的依赖于中国俄罗斯这样一些国家对西方军工体系在原材料和电子元器件成品或者是加工方面的这样一种支撑。
然后你美国国内的这个能力又轻的太过彻底,你洛玛在布局的时候,所以就非常有趣的一点,洛玛在布局他的生产体系的时候,他是以利润最大化生产成本的最小化作为自己发展的一个目标或者说一个核心的指导原则,所以他构建了一套非常符合这套原则的这样一个生产体系。
但是另一方面美国政府考量的是国家之间的这样一种战略竞争和实力对比,这种国家之间的战略竞争和实力对比说穿了就是什么,有一些关键行业,有一些产业,你手上就是贴钱亏本,自己的能力是要掌握在自己手上的。
但是在美国的体制下遇到的一个问题就是他没有国有企业这个概念,是他全是私营资本,私营资本的焦点是什么?私营资本的焦点就是一切以利润为导向,如果这条生产线他跌破了生产停止点,他亏了,我这个企业是没有任何动力贴钱去维持这套生产线,我的想就是把它关了,甚至我整个厂就关了。
我记得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的时候,美国有几十家的这种大型军国防承包商,现在他们说之所以f三十五会变成这个样子,因为美国现在就五家,大型国防国防承包商就剩下五家了,五家事实上就垄断了美国国防预算当中大概百分之三十的采购额度,三千多亿的采购额度当中五家分掉一千一百亿,然后五家分掉这一千一百亿之后,这五家中的每一家又用寡头的方式把市场给瓜分掉了,而且瓜分的时候是垂直瓜分,就是说每一个品类从上到下就是我这一家。
就比如说飞机这款,先进战斗机这款就是罗马,然后采购的就只有罗马的产品没有什么其他两家过来竞争这种说法,那你不买我的就不行。
然后在这个时候基于利润的需求做什么?
·第一,单品价格做高。所以看到了就是美国的国防预算在膨胀,但是美军采购来的产品的质量,它的战斗效能,我说的直白点其实可能是下降的,觉得那玩意特别贵,但是不一定有那么好。
·第二,还要做长线利润。因为精品很特殊,精品不可能又不是个消耗品,它不是每年在那滚动的,所以大量的一块利润来源是什么?是售后服务,然后基于利润的诉求去搞售后服务,还是基于实战的需求去搞售后服务,这是完全的两条线,这是非常完整的两条线。
现在美国就是一切都是从利润出发,所以售后服务的目的不是为了做售后服务,售后服务是为了去吃足利润,通过这种利润的来源去维持高股价这个利益结构,这个生态一旦形成,现在要改,欢迎自己去作。
而且美国做事情从来不瞻前顾后的说制裁中国,一刀就制裁了,制裁了以后也不知道什么叫见好就收,一步一步一步一步逼到中国没选择了,一反击,在完全不到的方向,在看不到的地方一反击发现动脉被牵住了,动脉没有断,但是动脉上面那个结发现抽紧了,被谁抽紧了?被美国的制裁抽紧的。
现在生产线受制于供应链的制裁很尴尬,为什么?因为供应链反制措施是对美国、对中国进行的科技制裁的反制,它是非对称的,是美国的制裁在上面,反击在下面,但是现在下面卡住了美国难受之后,要么就是重建整条生产线,在重建整条生产线的过程当中,f三十五的交货量就别想了。
洛玛不仅是零倍镜的问题,发动机质量不是一直不过关吗?对,包括有很多飞机交过去之后美方拒绝接收,就是指标不对称,给我的是a指标,拿过来东西a指标可能一半或者是百分之七十五的性能,是不能收这种东西,这条线就卡在那了。
接下来就是什么?这就是要么花时间在准备整条供应链系统,在这期间就眼睁睁的看着中国从原型机、猎装、定型、猎装,形成战斗力,慢慢的缩小,甚至很迅速的缩小和美军战力上的这样一种差距,要么就不制裁了,就把对中国的、高科技领域的这个东西制裁给放松,那你这一放松没错中国社会供应链是会给你的对吧?但是高科技领域你要跟中国再进行这种竞争你会发现高科技领域又压不住了,这两边你得死一个。
这两边死了一个之后,对你都是大动脉上扎个洞,不一定全部都断但就开始往外飙血,就很尴尬吗?就把自己困在了一个尴尬的境地里面,你愿意自己早点走出来的。
那说白了就是你要开始寻求某种意义上的,不说全球霸权的这样一种总体性收缩,某种意义上的体面退场,就是对中国的发展,对中国的地位予以某种尊重和认可。
但说实话,这就不是我们之前历史上看到的从什么地方做一个小规模的收缩,象征性的缓几年这口气就能缓过来,它可能就是某种结构性的调整的开始了。所以现在这个局面就微妙在这,你如果不愿意做这种长期衰退打算,用长期的这样一种新的结构调整,交换一个短期发展窗口,那么就给我憋着,然后就忍着,就你有本事保持这种定力。
就是我就看不见中国的这个发展,我忍,我低头,我先去修炼内功,我去做自己的事情,有没有可能?不是没有可能,前提是什么?美国国内有政治上的遗址,你这些反对的,你这些政治上的派别能忍住不在这件事情上做政治筹码上的这样一种炒作不去打对方。
那我看国会上那帮人能憋多久,你如果憋不住,你就继续自己添乱,然后搞得慌枪走板,就说现在他还是有机会的,他现在还能够进行布局,但是这种布局是要有代价的,并且这个代价比历史上那种可见的短期收缩代价要大很多。
你是要实质性的让一点东西出来的,你愿不愿意?你如果不愿意,我说实话你不愿意没什么好办法你就折腾吧,反正现在现在一个次忧解,最忧解已经不要想了,最忧解已经被你自己作没了,词优解放在那,词优解你还有可能去赏你,越拖越僵,越作越不去接受这个词优解,你后面拿到的解就会比这个更差。
它是一个逐步衰减的过程,而且这个过程空间了,不以你的主观意志为转移,是不是说你你寻思一下它就能够扭过去的,你寻思不了,你得去干活去。所以现在大概就是这样的一个局面。
但是刚刚老师讲到的那几个我并不认为,以我们现在所看到的美国或者是川普上台之后的美国会去做结构上的调整会去让一些实质的东西出来,我实在是无法想象,就光是这个我觉得可能美国是希望以这样的一种自由解的方式来拖住中国大概有个十年,他比如说开矿、挖山,可以弥补一下供应链的一些缺失。
但是没有办法,三到五年中国就给你做出一条新的供应链了现在还要全世界的南方国家你来选边站你要美国的供应链还是中国的供应链那没办法大家都选中国的供应链。所以我觉得这个中美之间的微妙的高下或微妙。东升西降我觉得二零二五是一个非常大的看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