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高考命题中对小说叙述的考查重点
(一)叙述视角的分析
1. 常见考查方式
- 要求考生辨别小说所采用的叙述视角(如第一人称、第三人称等),并分析其作用和效果。例如:“本文采用了怎样的叙述视角?这种视角有何好处?”
- 可能会通过文本中的具体语句或情节,让考生分析叙述视角的转换及其对故事表达的影响。比如:“文中某段从另一个视角进行叙述,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2. 命题意图与考点链接
- 考查考生对小说叙事技巧的理解和分析能力。不同的叙述视角会带来不同的阅读体验和信息呈现方式,通过分析视角,考生能够更深入地理解作品的主题、人物形象以及作者的创作意图。
- 与教材中关于叙述视角的知识讲解相衔接,如在语文教材中可能会涉及到不同视角的小说选段,教师在教学中会引导学生分析其特点和效果,高考命题则在此基础上进行拓展和深化考查。

(二)叙述顺序的理解
1. 常见考查方式
- 让考生判断小说的叙述顺序(顺叙、倒叙、插叙等),并阐述其在情节构建和故事发展中的作用。例如:“小说采用了什么叙述顺序?请结合文本分析其作用。”
- 可能会给出打乱叙述顺序的文本片段,让考生重新排列并说明理由,考查其对叙述顺序的理解和把握能力。
2. 命题意图与考点链接
- 旨在测试考生对小说结构和情节组织的理解。合理的叙述顺序能够增强故事的逻辑性、吸引力和表现力,考生需要理解不同叙述顺序的特点和优势,以及它们如何影响读者对故事的理解和感受。
- 与教材中关于文章结构和写作手法的教学内容相关联,教师在教学中会讲解各种叙述顺序的特点和应用,高考通过具体的文本考查学生是否能够灵活运用这些知识。
(三)叙述节奏的把握
1. 常见考查方式
- 要求考生分析小说的叙述节奏(快节奏、慢节奏等),并探讨其对营造氛围、表达情感等方面的作用。例如:“文中某些段落叙述节奏较快/慢,请分析其原因及效果。”
- 可能会让考生比较不同小说在叙述节奏上的差异,并阐述这种差异对作品风格和主题表达的影响。
2. 命题意图与考点链接
- 考查考生对文学作品审美和艺术表现力的感知能力。叙述节奏是小说艺术魅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够影响读者的阅读情绪和对作品的整体感受,通过对叙述节奏的分析,考生可以更好地理解作品的艺术特色和作者的创作风格。
- 在教学中,教师可能会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和分析经典作品,体会叙述节奏的变化及其效果,高考命题则进一步要求考生在具体的文本情境中进行分析和评价。
二、教考衔接策略
(一)教材教学与高考命题的对接
1. 深入解读教材中的小说选篇
-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对教材中的小说选篇进行全面、深入的分析,不仅要讲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还要重点关注小说的叙述技巧,包括叙述视角、顺序和节奏等方面。引导学生理解不同叙述方式对作品表达的影响,通过课堂讨论、写作练习等方式,让学生切实掌握这些知识和技能。
- 例如,在教授鲁迅的《祝福》时,可以详细分析第一人称叙述视角的运用,让学生体会“我”作为叙述者在故事中的作用,以及这种视角对揭示社会现实和人物命运的独特效果。同时,引导学生关注小说中倒叙的叙述顺序,分析其如何设置悬念、吸引读者,并引导学生思考这种叙述顺序对表达主题的作用。
2. 开展与高考命题形式相似的课堂练习
- 教师可以根据高考命题的特点和趋势,设计与小说叙述相关的课堂练习和作业。例如,给出一篇小说文本,让学生分析其叙述视角、顺序和节奏,并撰写短文阐述自己的理解和分析。或者设计一些选择题、简答题,模拟高考命题的形式,让学生在日常学习中熟悉高考题型和答题要求。
-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能够在课堂学习中逐渐适应高考的考查方式,提高对小说叙述技巧的分析和应用能力,同时也能够及时发现自己在学习中的不足之处,进行有针对性的改进。
(二)教学方法与高考能力要求的契合
1. 培养学生的文本细读能力
- 高考对小说叙述的考查往往需要考生对文本进行细致入微的阅读和分析。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文本细读能力,引导学生关注文本中的细节描写、语言表达、情节转折等方面,通过对这些细节的分析,深入理解小说的叙述技巧和艺术魅力。
- 例如,在阅读一篇小说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圈画出文中关于叙述视角转换的语句,分析这些转换是如何实现的,以及对人物形象塑造和情节发展的影响。同时,让学生注意文中描写节奏变化的段落,如紧张的战斗场景或舒缓的情感抒发部分,分析作者是如何通过语言、情节等手段营造出不同的叙述节奏的。
2. 提升学生的综合分析和评价能力
- 高考不仅要求考生能够分析小说的叙述技巧,还要求他们能够对这些技巧的运用效果进行综合评价,并结合作品的主题、人物、情节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培养他们的综合分析和评价能力。
- 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小组讨论,让学生针对一篇小说的叙述技巧进行讨论和分析,每个小组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如叙述视角对主题表达的作用、叙述顺序对情节构建的影响、叙述节奏对读者情感的调动等,然后进行小组汇报和交流。通过这种方式,学生能够拓宽思维视野,提高综合分析和评价能力,更好地应对高考中的相关考查。
(三)课外拓展与高考素养考查的关联
1. 推荐阅读优秀小说作品
- 除了教材中的小说选篇,教师还可以推荐学生阅读一些优秀的课外小说作品,以丰富学生的阅读体验,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和阅读能力。在推荐作品时,可以注重选择不同叙述风格和技巧的小说,让学生接触到多样化的文学作品,进一步加深对小说叙述的理解和认识。
- 例如,推荐学生阅读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让学生感受其独特的魔幻现实主义叙述风格,以及倒叙、插叙等叙述顺序的巧妙运用;推荐阅读海明威的《老人与海》,体会其简洁明快的叙述语言和紧张的叙述节奏所营造出的艺术效果。通过阅读这些优秀作品,学生能够在更广阔的文学天地中感受小说叙述的魅力,同时也为高考中的文学阅读和分析打下坚实的基础。
2. 开展小说阅读与分析活动
- 组织学生开展小说阅读与分析活动,如读书报告会、小说研讨会等,让学生在活动中分享自己对小说叙述的理解和感悟,交流阅读心得和体会。通过这些活动,学生不仅能够提高自己的阅读和分析能力,还能够培养合作学习和表达交流的能力,提升综合素质。
- 在活动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高考考查的角度出发,对所阅读的小说进行分析和讨论,例如分析小说的叙述视角选择是否恰当、叙述顺序对故事发展的推动作用、叙述节奏与作品风格的契合度等。通过这种方式,将课外拓展阅读与高考素养考查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提高应对高考的能力。
总之,小说叙述在高考命题中具有重要地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将教材教学与高考命题相衔接,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相关能力,同时通过课外拓展阅读和活动,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综合能力,以更好地应对高考对小说叙述的考查,提升学生的语文成绩和文学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