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社创始人叶筱静:2018,我们向新时代进发

创新社孵化器 2017-12-31 22:50:04

带着运行365天后的些许疲惫和征尘,满载希望和失望,2017次列车即将到站。这时候,我们看到窗外的景色是这样的:

创新创业进入冷静期。因为做创业孵化这件事情,所以常被问及,说创新创业不行了,因为媒体也不说了,热钱也少了,还有就是被誉为双创圣地的中关村创业大街愈发冷清……诸君所言应是存在的事实,但不是事实的真相。在中关村创业大街如烈火烹油、鲜花着锦之时,我已经深感创新创业的事情,本是冷清寂寞中的坚持前行,荒野无路之处的绝地求生,不应该是咖啡、PPT和风险投资的狂欢。如果不能深入作用于创新创业脉络肌理,表面的繁华肯定不可持续,所以如今的冷清倒是对创新创业有利。

创新创业进入全民参与期。又有一种说法是创新创业是忽悠大学生,推卸大学生就业包袱。这种说法也不能说完全是错的,但以恶意的眼光看世界,本身有失偏颇。而大学生创业最容易动员,但由于我们的教育体制缺乏实用性教育,在现阶段大学生除了有创业激情,必要的创业技能和社会常识的缺乏,成功率确实很低。所以创新创业应该是全社会参与的事情,政府、企业、大学生一个都不能少。这三者里面,企业的参与十分重要:因为政府可以政策导向,但政府不是经济实体,做不了实际落地的事情;学生的经验见识有限、资源有限,做不好实际落地的事情;只有企业有资源、有资金、有应用场景、有需求。12月26日在河南焦作(三线城市)参加了当地的创新创业大赛,欣喜的看到在当地政府的引导下,企业、高校(学生)、科研院所结合出高水平的项目。

企业的再创业就是孵化。目前整个人类社会正处在技术变革时期,技术正在革了一些企业的命,又在兴起一些新的企业。正如网络段子里讲,搞垮康师傅方便面的不是今麦郎(也是方便面企业,康师傅的竞争对手),而是美团和饿了么(互联网外卖企业)。面对新技术带来的挑战,所有的企业值得再重头做一遍(再创业)。而企业的再创业,如果只是在企业内部设立一个新部门,或者一个新的分公司,这样的再创业将不会成功。因为新技术带来的不仅是新的商业模式,也需要建立新的管理体系。君不见前首富王健林的飞凡电商,几百个亿砸进去,也只落了个裁员95%的结局。企业开放应用场景、开放资源,和孵化机构合作,共同孵化培育新企业是正道。

对于即将换乘的2018次列车,这是中国驶向新时代的高速列车,对此创新社充满着期待:

创新创业催生科技服务业。随着首都功能疏解,首都北京保留四大功能:政治中心、国际交流中心、文化中心和科技创新中心。按照这个定位,北京的中关村将对标美国的硅谷,不仅引领中国的科技创新,而且要成为世界的科技创新中心之一。鉴于技术和商业、技术和企业间先天后天形成的隔阂,催生科技服务业。如果说科技创新中心是一幢在建的大厦,科技服务业就是这个大厦的脚手架,是脚手架的高度和稳定支撑决定了大厦的高度。

创新社对标科技服务业。创新社地处中关村核心区,对标科技服务业,经过3年的不懈探索,找到了自己的发展路径:一是服务体系化,创新社为创业企业提供从孵化-加速的全过程服务。创新社和企业的合作从“企业面对面”开始,通过全面解读企业需求,结合创新社的资源和能力提出合作框架,包括但不限于提供场地、注册、商务、技术、顶层设计、融资规划、协同实施等系列服务,目的是使企业增值、创新社增收。二是服务产品化,目前创新社提供的服务产品包括但不限于创新课堂、企业面对面、创业训练营、创业加速营、创新创业大赛等。三是服务内核化,目前创新社已经整合形成量化金融、智能制造、循环再制造三大产业内核,围绕产业内核为相关政府、企业、创业者提供系统服务,聚集形成新兴产业。四是服务外延化:建设、加强和高校的合作,以及和产业园、高新区的合作,输出核心业务,实现多方共赢。

2018次就要出发,创新社已经准备好了,向着新时代进发!

了解创新社更多信息,请关注“虫洞创新社”微信服务号。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