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7日,河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发布关于实施“人工智能+”高质量就业三年行动计划的通知。
通知要求,聚焦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坚持就业优先导向,深入实施“技能河南”建设,大力开展人工智能就业技能培训,加快人工智能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文化传媒、文创文旅等行业推广应用,助力我省“四高四争先”。
2025-2027年,年均开展人工智能应用培训5万人以上,开发人工智能应用就业岗位6万个以上,促进不少于4万人在人工智能应用领域实现就业创业。
五项主要措施:
1.开展人工智能应用就业技能培训。以生成式人工智能(AIGC)应用培训为重点,从“有活没人干”入手,解决“有人没活干”问题。加大培训资金投入,将AIGC应用培训纳入职业培训补贴范围,按规定落实就业技能培训补贴。
2.挖掘人工智能应用就业岗位。着力构建“技术扩散、产业升级、岗位新生”的良性循环,完善人才需求预测和岗位归集发布制度,加强岗位信息发布和推送,为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提供高质量就业岗位。
3.大力支持创新创业。重点培育引进算法模型研发、人工智能与信息安全、机器学习、智能机器人等技能融合型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带动我省人工智能领域人才创业创新创造。政府投资开发的创业孵化载体要放宽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创业者入驻条件,按规定落实一次性创业补贴。
4.组织开展就业见习和实训。鼓励高等院校、科研机构、重点企业设立就业见习基地,开发人工智能领域管理类、技术类、研发类、辅助类见习岗位,吸纳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登记失业青年等参加就业见习,对吸纳就业见习的单位,按规定给予就业见习补贴和就业见习基地奖补。
5.强化公共就业服务。加强人工智能行业重点企业用工监测,综合运用技能培训、人才招聘、政策落实等措施,切实保障用工需求。鼓励媒体龙头企业等社会各方宣传普及AIGC基本知识和应用方法、举办AIGC竞赛活动。
该计划以“技能河南”建设为抓手,通过“技术扩散—产业升级—岗位新生”的循环机制,推动人工智能从技术突破向就业增长转化。
未来三年,河南有望成为全国“人工智能+就业”融合发展的标杆省份,为其他地区提供可复制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