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项《柳叶刀-精神病学》研究关于中国成人抑郁患病率引起广泛关注。其数据显示:中国患抑郁障碍的人中仅有9.5%曾接受卫生服务机构治疗,而得到充分治疗的只有0.5%,与国外相比,国内接受中药治疗的效率更高。
即使是在全球,抑郁障碍都是疾病负担中的首位。
重要的说,数据显示:中国成人抑郁障碍终生患病率高达6.8%,各方面比较后得出女性患病率高于男性。大部分的抑郁症患者都存在明显的社会功能障碍,但是被充分治疗的人却寥寥无几。
1、为什么女性患病率高于男性?
这方面有个专业词叫“反刍思维”,是一种被动地、重复性地思考消极事件、消极情绪等的方式。
曾有个研究:让参与者阅读并想象母亲去世的故事,从而诱发悲伤情绪。
之后参与者可以有两种任务选择:第一种是选择与情绪有关,第二种是选择与情绪无关。
结果发现,92%的女性选择了情绪相关的任务,然而仅仅只有46%的男性选择情绪相关。换句话说,同样的环境下,女性更容易沉溺于负面情绪中,更容易出现“反刍思维”,加剧患抑郁的可能。
多项研究数据都指向女性更容易进行反刍,无论什么年龄段。青春期反刍的差异最大,然而青春期也是抑郁发病的重要转折点。
2、为什么得到充分治疗的人这么少?
虽然随着社会的发展,抑郁的人出现越来越多,但是很多人并不懂抑郁是怎么一回事?也不可能亲身体会到,反而看到这种现象就觉得这些人是“矫情”。而患病者同时又觉得别人知道了会瞧不起他,也就不敢去医院找医生或者做咨询,从来说:会被认为是另类。
无论是朋友圈、空间或者抖音,每个人都尽量表现着自己阳光、爱笑、生活的自由自在的一面,并不会让人看到自己脆弱。一直都是自己克制着自己,殊不知这些正让自己陷入了无底深渊。
而且农村的抑郁发病率高,被认为和贫困直接相关。贫困使人抑郁,抑郁使人贫困,两者交互作用,导致精神障碍。受制于教育、医疗、生活,大部分人选择外出打工,留守儿童、留守妇女、留守老人,中国留守群体数量之大,留守时间之长,世所罕见。
数据还称:抑郁症发病年龄约为14岁,.0.3%的患者寻求人群社会服务(如院外的社工及心理咨询师,院外宗教人士等提供的干预)等等。
以《柳叶刀》的严谨性,相信这个数据是做了严格的调研的。把这些呈数据显示出来,让我们懂得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最后,我想说情绪每个人都有,无论是悲伤、痛苦还是贫穷,我们无法改变,所以一部分人就开始抗拒、排斥然后不甘心不承认这些情绪,它们就越发强大了,以至于自己跌落无底深渊。我们本该顺从自己的情绪,不要钻牛角尖,承认它就没有想象的那么难,接受它也就没那么可怕!一切终将过去,我们依旧热爱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