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畅,蔡咸熙,出生于1900年的湖南,在家排行第六,说起来,蔡畅算得上是清朝著名大臣曾国藩的表亲后裔。不仅如此,蔡畅的母亲也是一代奇女子,虽然家庭条件不怎么样,但是她却有一位了不起的母亲。他的母亲就是被称为“革命的母亲”之葛健豪,与“创立民国的巾帼英雄”之唐群英、“辛亥三杰”其一之秋瑾并称为“潇湘三女杰”。她的母亲曾自费带着他们兄妹等人前往法国留学,这一生培养了4个中央委员,蔡和森、李富春、蔡畅、向警予。
在蔡畅13岁的时候,她的母亲便变卖了自己所有的嫁妆,带着自己的子女到县城去求学。
在学校的这段时间,可以说是蔡畅最快乐的一段日子,因为母亲变卖嫁妆送自己读书,所以蔡畅也十分珍惜自己能读书的机会,因为在那个年代,别说是女子了,就连许多男孩子都没有读书的机会。所以蔡畅在学习上非常用功,入学之后差不多只用了两年的时间便完成了四五年才能完成的学业。当时许多人都没有学习的机会,所以蔡畅的母亲便自己湘乡县创办了一所学校,自己当校长,自己教学生。
但是因为创办学校之后,没有多余的钱去请老师,所以蔡畅便到母亲的学校当起了教员。但是所有事情往往不可能这么一帆风顺,不久之后,蔡畅的父亲蔡荣峰回到湖南,蔡荣峰的思想是比较守旧的。认为女子无才便是德,女子就应该在家做做事情,那些抛头露面的事情是有失女体体统的。所以当他回来看到儿女又是读书又是当教员,而妻子还创办了一所学校,他火冒三丈,随后便瞒着蔡畅的母亲将蔡畅许配给当地的一个地主家,还收了人家500元钱。
后来这件事情被蔡畅的母亲得知,她也是气得不行,没想到自己的丈夫居然为了这么一点钱就要将自己的女儿推向火坑,这种事情她是绝对不允许的。所以蔡母表面上虽然不动声色,但是暗地里早已在安排蔡畅逃跑的计划。后来蔡畅带着母亲给的钱和干粮,一路逃到了长沙,在长沙蔡畅结识了许多志投意合的青年,这些青年之中就包括了毛主席等人。因为蔡畅的哥哥蔡和森和毛主席的情义非常深厚,所以在两人的影响之下,蔡畅毅然决然要和毛主席和自己的哥哥走一样的路。
1919年,蔡和森被阻止前去法国留学,于是蔡母通过关系借了600块银元,就带着一家人去了法国。到了法国之后,他们成为了华法教育会组织的第十二批留法勤工俭学学生。后来,蔡畅在法国又认识了赵世炎和刘伯承。
1922年,通过这两位的介绍,蔡畅正式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3年正是成为共产党员。那么蔡畅“大姐”这个称号又是怎么来的呢?其实是因为蔡畅的丈夫李富春,李富春和蔡畅是老乡,两人虽然是同一年所生,但是李富春却比蔡畅要小一个礼拜,所以李富春在一次聚会时便称呼蔡畅为“大姐”,所以“大姐”的称呼就传开了。后来李富春和蔡畅的感情愈加深厚,两人结为了夫妻。
从法国留学回国之后,蔡畅参加了革命,并且做出了非常卓越的成绩,受到了许多人的尊重,无论是党内还是军中,因她资历高而且待遇亲切和善,人人都亲切的称蔡畅为“大家”。后来这个称呼普遍传播,以至于后来的毛主席、周总理、邓小平等新中国领导人都亲切的称蔡畅为“蔡大姐”。
1931年蔡畅进入江西中央苏区,任江西省委妇女部长兼组织部长,并任中华苏维埃政府中央执委。
红军开始长征后,蔡畅是长征中年龄最大的女红军,在党内人们亲切地称她“蔡大姐”,但她对待年轻一代的红军战士们就像对自己的子女一样关心爱护,人们又亲切地称她“蔡妈妈”。
1945年4月,蔡畅出席七大会议,当选为中央委员,抗战胜利后,先派蔡畅赴东北解放区参加东北局的领导工作。
1934年10月,蔡畅跟随红军走过了艰苦卓绝的二万五千里长征,胜利到达陕北后,出任陕甘省委统战部部长。
建国之后,蔡畅因为自身的高尚品格和严以律己的精神被推荐为国际妇女联理事、执委和副主席。文革时期,许多人写出了“打倒蔡畅”这样的标语,结果毛主席看到之后非常生气,说若是蔡畅如果是坏人的话,那洪洞县就没有好人了。而且蔡畅不仅是在中国大名鼎鼎,她的名气在全世界也是有着非常高的威望,甚至还被国际民主妇联主席戈登夫人赞誉为“一位伟大的女英雄”,“她的出现正是代表了新中国”。
蔡畅于1990年9月11日去世,这一日全中央沉痛哀悼蔡畅的离世,蔡畅一生为国做出的贡献是非常大的,所以这声“大姐”是当得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