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第一个“试管婴儿”已经37岁,现状怎样?出乎很多人意料

布谷妈妈 2025-01-24 20:18:51

1988年3月10日,国内第一个“试管婴儿”诞生了!

这个名叫郑萌珠的女孩,一出生就成了大新闻,轰动了全国。

那时候,人们对“试管婴儿”这个词儿都还一知半解,觉得像是天方夜谭:孩子不是夫妻自然怀孕生出来的,而是靠科学技术“造”出来的?

有人为这个奇迹欢呼雀跃,也有人表示怀疑:

“这种非自然出生的孩子,健康会不会有问题?”

“能活多久呢?说不定不到40岁就夭折了。”

在那个医学不如现在发达的年代,质疑和偏见简直铺天盖地。

如今37年过去了,郑萌珠过得怎么样?

故事得从郑萌珠的妈妈,郑桂珍说起。

郑桂珍是甘肃礼县的普通农妇,年轻的时候,因为输卵管堵塞,结婚后一直没怀上孩子。

试过偏方,跑过土医生,折腾了不少钱和时间,肚子还是没动静。

村里人都劝她认命算了,可郑桂珍不信邪。她心里憋着一口气:“我一定要有个孩子!”

1987年,郑桂珍听说北京北医三院有个“张丽珠教授”,正在研究一种叫“试管婴儿”的新技术,可以让像她这样的女人也能生孩子。

她心想:再难也要试试!于是夫妻俩背着行李,踏上了千里求医的路。

到了医院,张丽珠教授仔细检查后,说郑桂珍的身体条件可以尝试“体外受精”,但风险很大。

毕竟这是全国第一次做,医生团队心里也没底。但郑桂珍咬紧牙关:“不管多难,我都愿意试!”

医生们花了十几次尝试,终于成功取出卵子,在试管中完成受精,然后小心翼翼地把胚胎移植回她的体内。

几个月后,奇迹发生了——郑桂珍怀孕了!

1988年3月10日,郑桂珍在北医三院顺利生下一个健康的女婴。

夫妻俩高兴坏了,孩子出生那天,他们给她取名“萌珠”,“萌”是生命的萌芽,“珠”是为了感谢张丽珠教授。

郑桂珍的眼泪止不住:“我终于圆了当妈妈的梦!”

可是,这场奇迹在带来希望的同时,也引发了巨大的争议。

很多人好奇:“试管婴儿和普通孩子一样吗?”

甚至还有所谓的“专家”跳出来说:“这种孩子活不过40岁,还可能有智力缺陷。”

而郑萌珠的父母,哪管得了这些闲话,他们只有一个信念:这孩子是老天送来的,一定会好好长大。

事实证明,郑萌珠不仅健康,还聪明得很

8个月大时,她已经能发出清晰的音节,走路比同龄孩子还早一步。

小时候的萌珠不仅爱玩,更爱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她用自己的成长,给那些质疑的人一个响亮的回击:试管婴儿,怎么了?我们一样优秀!

后来,郑萌珠考入了医学院,成了一名妇产科医生。

更让人感动的是,她选择回到自己的出生地——北医三院,亲手帮助那些和她父母当年一样挣扎在不孕边缘的家庭,点燃他们的希望。

去年,郑萌珠顺利产下一名健康的儿子。

她骄傲地说:“我的孩子是自然受孕来的,我和大家一样,过着普通又幸福的生活。”

从郑萌珠的事情,我们能知道:

一:科技改变生活,给了我们更多可能性

郑萌珠的诞生,开启了中国“试管婴儿”技术的新时代。

37年后,这项技术已经造福了无数家庭,让更多人有机会迎来自己的孩子。科学的力量就在身边,给了我们对抗难题的底气和信心。

生活中,无论面对健康问题还是其他困境,我们都应该相信科学的力量。坚持尝试,总会有出路。

二:事实胜于雄辩,偏见需要时间打破

从郑萌珠出生开始,围绕她的质疑声就没断过。

但她用健康的成长、优秀的成就和幸福的生活,一次次驳斥了这些偏见。

面对新事物时,我们要学会用事实和时间去验证,而不是被无知和恐惧左右。

正如郑萌珠的故事,勇敢尝试才能迎来希望。

三:每一个生命都值得被珍惜

不管是自然出生,还是通过科学技术辅助,每个生命都独一无二、无比珍贵。

郑萌珠的出生,改变了她父母的命运,也让无数像她父母一样的家庭看到了光。

在这个世界上,每一个孩子的到来,都是一种爱与希望的传递。我们要珍惜生命,也要尊重生命的多样性。

对于“试管婴儿”,你怎么看待呢?你身边有这类孩子吗?

【图片来自网络,侵立删】

0 阅读:134

布谷妈妈

简介:每日一篇科普原创,解决育儿路上百种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