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86版《西游记》相信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这部三十多年之前拍摄的电视剧,已经成为一部经典,无法超越。
作为一部被反复回味反复提及的电视经典作品,86版《西游记》创下许多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辉煌纪录,堪称一个时代的荣耀。
小时候,只要一听到《西游记》的前奏,不管在做什么,都会立刻搬起小板凳,老老实实的守在电视旁,看剧中猴子如何腾云驾雾,降妖除魔。
当年只知道看热闹,只喜欢看猴子,根本不清楚拍摄背后有多艰辛。随着时间的流逝,西游剧组的一次次聚首,很多关于西游剧组拍摄资料的阅读,才知道,原来,拍摄的背后,有那么多的故事,才知道,这部电视剧背后,最伟大的是导演,杨洁。
彼时的杨洁,是一位女导演,而且已经五十二岁了。
她带领剧组跋山涉水,走遍了全国除西藏、青海、宁夏、湖北之外的26个省。拍摄期间资金短缺,途中遇险,特效困难,而且只有一台摄像机,边拍摄边播出。
这一拍,就是6年。
《西游记》播出后,引起巨大的轰动,甚至走出国门,万人空巷,霸荧屏30年之久,创造了89.4%的收视神话,至今仍然是寒暑假重播次数最多的电视剧。
其中,杨洁导演功不可没。
可是,播出后,杨洁却说:《西游记》是我心中永远一个结,一个痛,十年我没看过它,我看见它,我就换台。我甚至宁愿《西游记》没有这样成功。
02杨洁在《西游记》上倾注了全部心血,《西游记》就像她的一个孩子,有她六年来没日没夜的付出,无私奉献和全力以赴,可是,为什么《西游记》却对杨洁造成这样大的伤害呢?
在杨洁的自传《我的九九八十一难》中,杨洁说过这样一句话:“所以当《西游记》播出时,我被一脚踢出了局。”
这句话,何等悲凉,又是何等心寒。
作为剧组的导演,对每一个镜头精益求精,对每一位演员要求严格,对每一个场景绝不敷衍,可是,最后,电视剧播出了,导演却伤了心,说出这样的话。
那么,究竟发生了什么,让杨洁说出自己被踢出局,让她十年不看《西游记》呢?
这一切,和师徒四人有关,其中,关键人物是猴子,八戒和沙僧。
新加坡商演是导火索。
当时《西游记》播出后,在社会上引起很大反响,甚至传到海外的新加坡。新加坡对《西游记》颇为关注,于是,通过各种渠道,联系上西游剧组的作曲许镜清,提出想请剧组来新加坡演出的意愿。
许镜清很高兴,马上告诉杨洁,杨洁一听这个好消息,迅速上报给领导,央视领导同意了。于是,杨洁开始为这次巡演做准备,她集中演员排练,要拿出高水平的节目来。
可是,这时候,名气大振的六小龄童,马德华和闫怀礼等人已经开始走穴,所以,三人同时请假。杨洁导演被蒙在鼓里,没有任何怀疑地批准了。
之后有人告诉杨洁,说师徒四人在山东走穴的时候,杨洁根本不相信,迟重瑞在剧组呀。后一看海报,真是师徒四人,只不过唐僧不是迟重瑞,换成了徐少华。
当哥三人回来的时候,杨洁就这件事情批评了他们,结果被六小龄童上报给领导,这位领导大笔一挥,把杨洁从新加坡名单中划掉,许镜清也受牵连,没有去成。
所以,在回忆录中,杨洁说,猴子八戒和沙僧三人取得去新加坡的主导权,整个西游剧组成为三人控制的天下,她则被一脚踢出了局。
03对杨洁导演来说,《西游记》倾注了她所有的心血和努力,这是一部艺术品,她不为名,不为利。
对演员们来说,当时拍摄条件那么艰苦,他们任劳任怨,吃住那么简陋,他们也无怨无悔。
可是,他们对这部作品,并没有杨洁导演那么深厚的感情。
当他们有了一定的知名度,可以有更多的机会赚钱的时候,他们不会放弃这个机会。
所以,矛盾就产生了。
当然,杨洁的话,是一家之言,并不能认定就是真相。
因为在八十年代,出国很严格,何况是这种要代表央视,代表西游剧组的出国,肯定是要经过央视的批准,才可以。
并不是六小龄童的几句告状,就可以左右央视领导的决定,就可以让央视领导把杨洁排除在外。六小龄童还没有那么大权力,掌握大权的是央视。
何况,六年的拍摄,杨洁和剧组的演员已经有了一定的感情基础,拍摄的时候,师徒四人兢兢业业,不怕苦不怕累。日久见人心,六年的感情,怎么会在一夕间,就烟消云散了呢?
这也和杨洁自身的性格有一定的关系。杨洁的性格过于耿直,遇到事情容易激动,不分青红皂白就下定论,就连她的回忆录中,也有很多“听说”这样的字眼。
杨洁也意识到自己的问题,就像她所言“六年中,因为工作忙碌,有些问题可能没有细致地调查研究,作了错误的决定或过分的批评,因而伤害了一些人的感情,并在我浑然不觉的时候,埋下了怨恨的种子,为了达到我认为的正确目的,得罪了包括个别领导在内的上上下下的这些。”
当时,公开支持杨洁是,只有蒋大为。
直到多年后,杨洁决定拍摄《西游记》续集,六小龄童马德华闫怀礼给杨洁赔礼道歉,杨洁导演原谅了,大家才冰释前嫌。
不管如何,没有杨洁,就没有86版《西游记》,就捧不红六小龄童等人,就成就不了这部经典,这是无法抹杀的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