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卖鞋服到卖粮食,昔日中国鞋王如何自毁长城?

科技不单仁行 2025-01-19 18:10:55

01

前几天,我看到一条新闻,昔日的中国鞋王贵人鸟更名为金鹤农业,彻底告别运动鞋服市场,做起了粮食生意。

看上去转型的步子有点大,但实际上,粮食才是贵人鸟背后实际控股方的主业,人家只是认清现实,回归主业而已。

在2020年,贵人鸟就因为资不抵债,引入了黑龙江某家做粮食的企业,随后成为大股东。

这家企业的本意是“借壳上市”,看贵人鸟快不行了,把壳买下来,把自己的业务装进去,把原本的业务搬出来,改个名,就是新的上市公司了。

只不过这样的方法最后被监管叫停,一直到2024年3月,贵人鸟被强制退市,“借壳上市”的希望破灭,这才有了今天最后一丝余热而已。

实际上,贵人鸟早就死在了2020年,但是在2015年,贵人鸟还在“晋江鞋帮”中力压同行,老板林天福甚至问鼎了泉州首富。

短短5年,鞋王就从巅峰沦落到被借壳的地步。

所以,这段故事才是创业者应该关注的地方,当初的贵人鸟为什么能够崛起?又为什么迅速衰落?

02

晋江是福建一个很有意思的城市,它在1992年撤县设市,户籍人口不过117.6万,但海外侨胞和港澳台同胞就有300多万。

这个比例相当离谱,可以说家家户户都有亲戚好友在国外,要论“走出去”的开放水平,晋江绝对是全中国第一梯队。

正是因为这样的环境,能够接触到一手的海外信息和资源,一些商业嗅觉灵敏的聪明人,就在改革开放之后,捕捉到了国外品牌进入中国市场的窗口期,干起了外贸生意。

像在1987年,还只有25岁的林天福,就已经在晋江陈棣镇经营一家小鞋厂,专门给国外鞋企做贴牌加工。

这也是晋江鞋帮所有企业早期起家的路径,给国外鞋企做代工生意。

所以,不得不承认的一点,环境和圈子对我们非常重要,它是可以同化和点拨人的,你身边的人都在谈什么?是输出有效信息还是负面的垃圾情绪?它能够让你看到多大的视野?拥有多宽的眼界?

当然,信息差并不能决定一切,还得看时代给不给面子,以及创业者自己的悟性。

就像“晋江鞋帮”发展到2001年,这一年有两件事深刻改变了中国的发展,也改变了他们。

一件是中国加入WTO,放开了各种限制,国外品牌大量进入中国,各行各业也全面参与到全球的贸易链和产业链当中。

另一件就是申奥成功。

可能我们现在会觉得,奥运会也就那么回事,但很多事物最美好的地方,都是在你第一次拥有它的时候。

在当时的中国,申奥成功,不仅仅意味着被世界认可,提升了整个民族自信心,更是打开了大众对于体育活动的热情。

伴随着各种政策的引导和大众体育意识的觉醒,国内体育用品市场迎来了爆发式增长,

这也是贵人鸟,包括晋江鞋帮一系列企业能够跨越式增长的关键前提和背景。

个人努力固然可贵,但想成就一番大事业,一定是迎合时代的趋势,把握到了关键的发枪信号,踏入到一条高增长的赛道当中。

不然,再怎么努力锻炼身体,拼命的爬楼梯,也绝对比不过准时登入电梯,只要站着,就比累死累活的爬楼要高,要快。

林天福也是在2002年,把代工生意逐步转型,创立了自己的品牌—贵人鸟。

03

转型是一件很危险的事,从代工到终端,不只是代表企业从B端走向了C端市场,商业模式、业务结构、客户主体、生产方式全都要改变。

特别是像鞋服这类一般消费品,产品之间很难辨别出多大的差异化,同行又都是从同一个地方出来的,今天玩出个什么新花样,大家心里门清,明天就能复制出来。

所以,不管是过去,还是未来,在鞋履、服装行业,最大的差异化就是品牌差异化,就在于谁能借助于营销抢占用户的心智。

本质上来说,贵人鸟的崛起一方面借助于时代变化下的红利,另一方面就是选择了正确的营销方式,把品牌打响。

就像我在1994年用450万的广告费,把太太口服液送上央视一举成名。

贵人鸟也看懂了当时的营销逻辑,他们更大胆,也更激进地在2002年把当时非常火的香港明星刘德华、张柏芝请来做代言。

随后,又大面积冠名赞助了湖南卫视的《快乐男声》、东方卫视的《我型我秀》、江苏卫视的《绝对唱响》这些收视率当时非常高的王牌节目。

到了2008年奥运会开幕,贵人鸟又在央视5套大力投放广告,签约了《体坛快讯》特约品牌。

基本上每一个阶段的营销方法,都符合当时人们的喜好和偏重渠道,贵人鸟的品牌知名度自然也就越来越响。

到2013年的上市前夕,贵人鸟门店数量达到了5560家,营收超过24亿。

04

但2013年是整个行业的分水岭,就像百丽这种门店过万的真“鞋王”,什么时候开始出现问题的?

同样是在2013年,营收开始下滑。

我们找到贵人鸟在上市之前的招股书,同样也发现了这个问题。

贵人鸟的巅峰其实是在2012年,那一年的营收28.5亿,净利润5.2亿。

随后开始下滑,到了上市的2014年,营收已经下探到19亿,利润也下降到3亿。

也就是说,贵人鸟在上市的时候,主业已经出现严重的下滑问题。

当然,这不是某一家企业的问题,是整个行业的问题。

所有品牌几乎都因为电商冲击、奥运会过后的库存高企、品牌老化、快速扩张的问题,出现了营收下滑的现象。

凡有选择,必有代价,当一个个问题看似都被轻易的解决背后,除了繁荣,还会埋藏着一个不断熵增的麻烦,这就是周期。

当周期到来的时候,才是真正的行业分水岭,才是真正考验企业创始人勇气、能力、决策和格局的时候。

05

面对行业的周期难题,我们可以看一下贵人鸟和安踏的选择。

他们其实都选择同一个方向,那就是多元化战略。

因为在整个行业都遇到冬天的时候,主业持续失血,单靠自己是很难去解决问题的。

你能马上迎合电商的趋势吗?你能改变品牌的老化吗?你能马上设计出消费者喜欢的爆品吗?

非常难,路径依赖和大公司病会死死的缠住你,就像侵入血脉一样跟你合为一体,你想动刀子做手术,但一不小心就会伤到自己。

所以,我们会看到很多大公司在主业下滑,或者到了瓶颈期,都会主动对外求变,施行多元化战略。

这就像是我们发现心脏造血能力越来越弱的时候,要么就是多打通几条连接心脏的血管,刺激心脏恢复供血,要么就是找到第二条增长曲线,用另一个心脏代替它。

但是,战略选对了,不代表操作起来就不会犯错了。

在施行多元化战略的具体操作上,贵人鸟和安踏有着天壤之别,这也决定了他们未来的走向。

贵人鸟的多元化战略,是通过对外投资,以资本布局的方式,用金融手段覆盖泛体育行业。

在2015年初,上市一年之后,贵人鸟马上对外投资了2.4亿。

投资了谁呢?

虎扑,这也是一家专门以体育、男性兴趣生活为主的社区网站。

贵人鸟当了二股东还不算,还和虎扑一起设立了20亿的体育产业基金,投向了大量的体育相关项目,什么游戏竞技、运动馆、足球经纪、健身房、保险公司全都投了。

但在招股说明书当中,贵人鸟是承诺把大部分资金用来建设门店,建设生产基地。

到了2014年的财报,贵人鸟就改口说,公司战略从“传统运动鞋服行业经营”向“以体育服饰用品制造为基础,多种体育产业形态协调发展的体育产业化集团”升级”。

毫无疑问,贵人鸟为了上市,给投资人画了一个大饼,拿到钱之后,就觉得传统实业不好干了,而是搞投资并购,建立生态平台。

虽然这种短期内粗暴的多元化投资,在合并资产表之后,能够换来营收和财报的虚假增长,让股价升高。

但实际上,这些投资的项目,既不是高增长的时代赛道,又很难跟鞋履主业扯上关系,没办法渠道共享,优势互补,给核心业务带来增长,反而浪费了宝贵的时间和金钱。

像安踏虽然也是多元化战略,但他们更实际,走的是多品牌路线。

通过收购“同业不同品类”的品牌,把对方的品牌、设计的能力慢慢吸收进来,组成自己的多品牌矩阵。

当然,这种方式不可避免的要经历阵痛,但随着安踏逐步向行业上下游拓展,开始利用互联网进行宣传和推广,产品和设计有了新的迭代,品牌矩阵逐步在用户心智当中留下了印象。

所以,安踏的多元化战略始终没有偏离自己的原点能力和核心业务,而是把自己的品牌护城河不断挖深,让积累的势能一次次扩大。

贵人鸟就是用了一种更加激进、更加快捷的金融游戏去完成转型,去钻大A的空子,赚资本市场的钱。

但这一次的转型就不像上一次有着时代和政策的全方位帮助,随着核心业务的崩塌,对外投资的项目陆续失败,贵人鸟在资本市场也没有故事可以画饼了,自然就迎来了失败的命运。

其实,不管是大企业,还是中小企业,借势很重要,顺势而为进入到高增长行业,是每个企业成功的跳板。

但如果想要实现持续、稳定的增长,企业就必须从自身的原点能力出发,选择正确的盈利模式,沿着产品本身所需要的技术经线,包括设计能力也是一种技术,以及市场需求的纬线,用正确的营销方式获得客户,了解他们的需求,从而不断的做精做深,进入到更多的应用场景,应用领域,构建出一个更大的能力场。

任何偏离原点能力的选择,短期来看可能有不错的收益,但长期来看,都是自毁长城的毒药。

责任编辑 | 罗英凡

图片均来源于网络

本文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 免责声明

本文涉及有关上市公司的内容,为作者依据上市公司根据其法定义务公开披露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临时公告、定期报告和官方互动平台等)作出的个人分析与判断;文中的信息或意见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商业建议,市值观察不对因采纳本文而产生的任何行动承担任何责任。

0 阅读:69

科技不单仁行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