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里一百单八将性格迥异,却大都嫉恶如仇,兄弟之间还是义字当头,这里有郡马爷、将门之后、高级武官、基层干部、农民渔夫,还有雕刻家、画家、医生、私塾先生等,然而其中神乎其神的有两位好汉,一个是入云龙公孙胜,一个是神行太保戴宗。

为什么说这俩是“神人”呢?因为这两个人的本事太过玄幻,一个会法术,一个会甲马神行法,可以日行千里,实在太过吊诡,且两人对招安和攻打方腊似乎都有些不满意,戴宗甚至是第一个在建功立业后提出远遁江湖的。
他临走之前还对宋江劝说了一番,谈到自己的一个怪梦,但很可惜,宋江并没有领会,戴宗说了些什么呢?为何他与公孙胜如此反感宋江的政治方向?
戴宗能上梁山,充满了戏剧性,甚至他本人很可能没想过要落草为寇,与官逼民反和阴谋诡计不同,戴宗原本好好的在江州当着狱吏,没干过什么违法乱纪的事情,不过因为职位的特殊性,也确实会和各种各样的犯人接触。
戴宗对金银钱财没什么概念,眼中见不得疾苦,能帮就帮,也就是这种心性,让他和吴用相交甚厚。

宋江当年怒杀阎婆惜被押送到江州牢狱时,吴用等人立即委托戴宗好生照料,还好宋江名声不错,又有好友书信嘱托,戴宗自然尽心尽力照顾宋江。
谁知道这矮黑胖子根本不识好歹,自觉怀才不遇,在浔阳楼上喝闷酒时竟公然于墙上写下反诗!
于是乎,可怜的戴宗被宋江连累,一起被关进了死牢里,梁山当然不会让宋江人头落地,直接劫了法场,顺道把戴宗“绑”上了梁山,所以说,戴宗入伙梁山完全是无法选择。
不过戴宗本性不坏,再加上性格比较宽厚,什么人该交什么人保持距离,戴宗把握的很好,故而也没搅进一些人命官司里,只是既然已经落草为寇,也得为梁山做一些贡献,因此,他又救了宋江一命。

当时梁山与梁中书鏖战,宋江突然生病,背上鼓起一个大包,背上鼓包要么是痈,要么是疽,不说是古代,就算放在近代,也是要人命的病症。
还好当时有一位名医安道全,也是所谓的天罡地煞一员,张顺极力推荐此人,说是自己母亲的背疾就是靠安道全的医术才转危为安的,宋江、吴用等人哪还敢耽搁?立即让张顺带着信件、财物上门请大夫前来医治。
岂料张顺点背,走到半路被同行劫了,甚至还差点丢了性命,这下宋江彻底慌了,此时的他快要痛的神志不清了,要再派人往来折腾,可能安道全还没来,自己的小命就没了。
这时大家想起了戴宗,他不是号称日行八百里吗?这不刚好派上用场。

戴宗临危受命,斋戒沐浴、祭祀鬼神,随后使出神行道法,没几日便将安道全请来,救下了宋江的性命。
为什么古代一有消息,就说“流星马来报”?其实要的就是即时性,那个通讯手段单一的时代,能第一时间获得一手消息,就有可能改变整个战局,所以在梁山攻打高唐州时,戴宗再一次发挥了作用。
高唐州知府高廉在小说中是一个法术精湛的形象,多次利用道法击败梁山大军,搞得宋江等人一点脾气都没有,戴宗再次接到任务,把公孙胜请来助战,方才胜了高廉。
到了后面大战乔道清时,这回连公孙胜都讨不得一丝便宜,戴宗再度力挽狂澜,一路跑到二仙山,拜访了公孙胜的师父罗真人,将秘籍传授给了公孙胜,这才击败了乔道清。

可以这么说,戴总就像是一个“智能移动电话”,能用最快的时间将信息传达到位,试想一下,要是戴宗还没有马匹跑得快,梁山怎么可能每到关键时刻都让他传递消息?
当然,小说都有夸大的成分,不过对于戴宗性格和处事的描写,就没有必要再做修饰了。
梁上一百单八将中,其实明白人并不少,最有名气的几人便是林冲、鲁智深、李逵、武松、公孙胜和戴宗,自打宋江起了招安之心,闹得最凶的就是林冲、鲁智深和武松。
林冲自然不必说了,被高俅奸计害得家破人亡,鲁智深上山之前就和林冲相识,对林冲的遭遇极是愤慨,本身又是一个嫉恶如仇的人,自然对招安没有兴趣,武松更是对官家没任何好感,他从一个英雄到一个通缉犯,同样的家破人亡,同样的被人陷害。

可以说这三个人要不是因为这一身正气,其实都能踏踏实实的过好日子,没必要落草为寇,这三人从不刻意杀戮,所做之事起码都讲道理,并非亡命之徒。
可李逵就不一样了,他是纯粹一个杀人狂,不需要道理,想杀就杀,唯一的优点就是心里装着哥哥们。
所以李逵并不算真正意义上的明白人,他的不愿招安并不是对官府反感,而是喜欢自由、无拘无束,以及害怕哥哥被官府坑了,没有更深层次的想法。
但公孙胜就不一样了,他一个修道之人本就没什么欲望,所做之事也大都和修道有关,无非是胜负心太强,在招安一事上,他看透了梁山众兄弟的嘴脸。

宋江名义上是为兄弟们考虑,其实还是有着自己的功名利禄之心;身为将门之后的杨志、呼延灼更不用说了,他们的目的就是光宗耀祖,落草为寇顶多算是权宜之计而已;更何况还有柴进、花容、卢俊义等人,要么是贵族名流,要么本就在军中任职,他们的心思也不在与朝廷抗衡上。
说白了,这些人哪一个不是因为混不下去了才扎堆起义的?而他们之前所在的圈子就不一样,认知更是各不相同,柴进、卢俊义最多是过来上山“度假”,不上山人家也并非没有活路。
看清了这些,公孙胜就对招安以及后来与辽兵作战、方腊作战毫无兴趣,那戴宗呢?他又是为何反对呢?
就像最开始描述的那样,人家戴宗本来生活的有滋有味,在宋代,狱吏可是一份很吃香的工作,当时赵匡胤开国时设下了不少规矩,每名犯人都要打杀威棒,以及刻字、押送,所以很多犯人的亲属不想犯人这么受罪,都会上下打点。

作为狱吏,别看职级不高,总归是直接面对犯人的公职人员,多塞点红包人家自然会上心照顾,一个随时都能收到红包的职业,能不受人欢迎吗?可一切的一切,都因为一个小黑胖子的到来而泯灭。
宋江提了反诗,将他放出来的戴宗肯定逃不出知法犯法、罪加一等的责任,也被判了死刑,即便是后来被梁山好汉救了,身上背了这么一个案子,想来也是回不去了,只好将计就计上了梁山。
戴宗对于招安比较模棱两可,他并不反对,因为他有一技之长,还是可以继续担任公职,但他也不怎么支持,因为身上这个“梁山”的标签太重,以后无论如何,朝廷也会把他们划成一类人,同样讨不得半点好处。
他唯一的希望就是不要再和这些人搅合在一起了,满嘴义气、替天行道,干得却不全都是好汉之事,他在等一个机会,一个可以顺利摆脱两股势力的机会,他等到了,但也过于晚了一些。

梁山好汉征讨方腊过后,死伤惨重,不仅印证了公孙胜的看法,也让戴宗坚定了自己心中的选择。
就像公孙胜说的那样,如果不招安,兄弟们偏安一隅还能开开心心的,毕竟只要不再生起什么事端,朝廷也不至于次次过来拼命。
但一旦招安了,就只能听从朝廷摆布,势必产生巨大伤亡,果然,经此一战后,鲁智深和武松也死了心了,纷纷告别了宋江,昔日把酒言欢的兄弟们,就这么作鸟兽散。
公孙胜是第一个对宋江表达不满的,戴宗则是第一个表达自己要走的,立下功劳、有了官职之后,戴宗两边谁的情面也不给,就此弃官诀别。
临走时他对宋江说自己梦到了崔府君,突然醒悟,准备往后住在庙宇里了却残生,宋江见他都这么说了,便也不做为难,让他去了。

然而宋江不知道的是,这是戴宗对自己的劝谏。
崔府君是谁?乃是阴间掌管生死的判官,一个人梦到判官说明什么?说明勾魂啊,定是不久于人世了。
但宋江被功名利禄遮蔽了双眼,觉得自己未来一片坦途,却忘记了一将功成万骨枯,他的功劳全是踩着兄弟们的尸骨一步一步爬上去的。
戴宗呵呵一笑,于两股势力中偷得一线生机,可怜宋江就此失去了兄弟们支持,把自己的家底拼了个精光,朝廷再也不会忌惮梁山了。

所以当御赐的毒酒端到面前时,宋江无论如何也没想到自己竟会是这种结局。
可怜杀戮成性的李逵,跪倒在宋江面前嚎啕大哭,发誓死后也要做哥哥身边的小鬼,与宋江前后殒命,实在令人唏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