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陶宛新政府成立,对华承诺被推翻,中俄成“共同敌人”,我外交部已表态,普京怎么说?
当地时间12月12号,立陶宛新任总理帕卢茨卡斯和14名部长在议会宣誓就职,该国的政坛正式变天。在上台前,帕卢茨卡斯曾就对华政策交底,称对恢复立中关系持开放态度,同意重设两国大使,但他同时表示不会“不计代价”地对华让步,也不会改变与台湾地区的贸易关系。当时有人把帕卢茨卡斯的这种态度解读为“妥协”,但事实证明是一厢情愿。
在上台的第一天,帕卢茨卡斯推翻了此前的承诺,称中国是一个“日益严峻的安全挑战”,立陶宛将把国防开支维持在GDP的3.5%。俄罗斯也收到了“坏消息”,帕卢茨卡斯强调立陶宛在俄乌冲突期间避免与俄罗斯有任何往来,且每年对乌提供GDP0.25%的资金支持,帕卢茨卡斯还扬言中俄关系是一种“威胁”。
事实证明,立陶宛的新政府是“换汤不换药”,起码在处理与北约、中俄和美欧关系上没有太大变化。作为波罗的海三国的一员,立陶宛连接着波兰、白俄罗斯和拉脱维亚,是东欧的战略要地,尤其是与俄罗斯长期以来的敌对关系,立陶宛对俄罗斯有所顾忌并不意外。但中国与立陶宛远隔6000公里,历史上没有太大交集也不存在地缘矛盾,立陶宛不断介入台湾问题并对中国露出獠牙,让人百思不得其解。有人说这是借中国议题来“刷存在感”,有人说是为了对美“表忠心”,实际上都不太准确,立陶宛此举或许有两重动机。
第一是经济利益驱动,过去几年来,台湾地区在立陶宛付出了大量“努力”,三年间对其援助约650万欧元,并设立了许多投资项目,此外台湾地区还向立陶宛转让了芯片技术,对立陶宛的技术升级、自主创新等领域产生了较大影响。在这种“金元外交”下,立陶宛曾大力发展“对台关系”,包括在舆论上为民进党站台、允许设立所谓的“台湾代表处”等,这种政治经济交易,是立陶宛新政府不愿放弃对台政策的主因。
第二是“假想敌”思维。近年来,随着俄乌冲突的爆发,中俄关系来到了历史最好阶段,两国在经贸、能源、军事和金融等领域的互信合作,实现了巨大的互利共赢。考虑到立陶宛对俄罗斯的敌视,中国自然成为了立陶宛的“眼中钉”,借台海问题、制裁中国外交官等手段表达不满,是立陶宛政府不多的“筹码”。对立陶宛的做法,中国外交部11月份曾表态,一面要求立陶宛停止损害中立关系,尊重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一面继续维持两国外交关系降级的既定政策。
那么俄罗斯怎么说?此前在立陶宛参与对俄制裁之际,俄罗斯国家杜马曾宣布不承认立陶宛的独立,称立陶宛应该由俄罗斯统治,如果帕卢茨卡斯不识相,那么有好戏看了。
鼻屎大的国家,当它不存在,按面积跟人口,派一个县委书记就可以跟他平起平坐了,不甩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