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棋士》这部剧中,崔业精心策划的每一步棋都显得深思熟虑,当他决定让背景复杂、性格阴鸷的一只耳去处理盘下保险柜店铺这一关键环节时,许多观众感到了困惑。
一只耳并非善类,也非团队核心,为何偏偏选中他?
随着剧情的深入,我们才逐渐看清,这看似不合常理的选择,实则是崔业精密算计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其背后隐藏着一个冷酷且致命的目的。
崔业围绕易叔保险柜里的账本,布下了一个看似天衣无缝的局。
整个计划从外部观察到内部执行,都有明确分工。
他安排一只耳负责盯梢,摸清易叔去医院时有多少随从;让夏生扮演关键角色,潜入并偷换账本。
至于最后谁负责带着赃款远走高飞,崔业则提出用抽签的方式决定,似乎一切都交给了运气。
为了让计划顺利推进,崔业事先做足了准备。
他先是设法盘下那家卖保险柜的店铺,为后续行动扫清障碍。
接着,他巧妙利用一段录音,让那些放高利贷的人误以为保险柜本身存在安全隐患。
同时,他还安排伪装成维修工人的夏生,在不易察觉的情况下更换了易叔日常服用的药物,最终成功说服易叔同意更换一个全新的保险柜,为夏生的潜入创造了绝佳时机。
每一个环节都严丝合缝,每一步进展似乎都在崔业的精准掌控之中。
在布置完所有细节后,崔业却单独留下夏生,让一只耳先行离开。
这个举动无疑向敏感多疑的一只耳传递了一个信号:他被排除在了核心决策圈之外。
结合拿钱人选悬而未决的状况,一只耳内心的焦躁与不安可想而知,他会更加迫切地想要掌握全局,而这恰恰落入了崔业的算计。
那么,一只耳究竟是怎样一个人?
剧中他首次亮相,是去王红羽公司接应突然晕倒的崔业。
在送往医院的途中,他曾短暂停车,看似只是为了解决生理需求,却在不经意间残忍地踩死了一只路边的小动物。
这个不经意的细节,瞬间暴露了他骨子里的凶狠与冷漠,为他后续的行为埋下了伏笔。
尽管一只耳同意加入了崔业临时组建的团伙,但他内心深处并未真正认同这个所谓的“草台班子”,更谈不上有任何归属感。
他对崔业也缺乏真正的信服。
这一点,从他不经询问便随意拆开夏生购买的碟子就能看出来,这种行为缺乏基本的尊重,也显示了他对团队规则的漠视。
更令人震惊的是,在执行盘店任务时,一只耳的行为远超出了崔业的预期,或者说,恰恰印证了崔业对他人性阴暗面的精准预判。
他并没有通过正常的商业谈判来接手店铺,而是选择了最极端的方式——杀害了原店主。
事后,他还若无其事地向崔业汇报,声称自己不仅成功盘下了店,还砍下了一万块钱的价格。
实际上,根本不存在所谓的砍价。
一只耳是直接让店主从这个世界上消失,然后用本该用于盘店的钱款,为自己添置了一辆新车。
他的行为不仅残忍,更暴露了其极度自私和贪婪的本性。
面对这样一个危险人物,洞察人心能力极强的崔业,难道没有察觉到他性格中潜藏的巨大风险吗?
退一步讲,即便盘店确实需要一个不被对方认识的生面孔去执行,刚刚加入团伙、平日里沉默寡言的一只耳,从任何角度看,似乎都不是最稳妥的选择。
崔业完全可以寻找其他方式或人选。
那么,他坚持选择一只耳的深层理由究竟是什么?
难道仅仅是因为一只耳是新面孔吗?
答案隐藏在崔业对人性的深刻洞察和冷酷利用之中。
有人曾告诉崔业,那些沉迷于电子宠物世界的成年人,其精神状态往往存在某些不为人知的隐秘角落。
这或许为崔业选择并利用一只耳提供了某种心理依据。
他刻意制造夏生与一只耳之间的信息壁垒,在行动安排上明显亲近夏生,让一只耳感受到被孤立和排挤。
崔业精心设计的这一切,并非是为了考验一只耳的忠诚,也不是为了巩固团队,其最终指向一个令人不寒而栗的目的:借刀杀人,除掉夏生。
自从崔伟为了寻找线索追查到医院,崔业便敏锐地意识到,夏生这条线已经暴露了。
一旦他们成功拿到账本和钱款,无论夏生带着妹妹夏雨逃到天涯海角,他那位身为警察的哥哥崔伟,都有能力将他们找出来。
带着一个需要持续治疗的病人逃亡,目标实在太过明显。
崔业深知这一点,他不能容忍夏生这个潜在的巨大风险威胁到自己未来的“全身而退”。
他又不能亲自下手,那样会留下直接证据,破坏他完美脱身的计划。
因此,寻找一把合适的“刀”成了当务之急。
性格凶狠、极度贪财且已被边缘化的一只耳,无疑是执行这个肮脏任务的最合适人选。
崔业之所以坚持让一只耳去盘下那家保险柜门店,正是基于他对一只耳性格的精准判断。
崔业自己曾在那位店主那里吃过闭门羹,深知对方不是轻易能被金钱打动的人。
他笃定,内心充满阴暗和暴力因子的一只耳,在正规途径受挫后,必然会采取极端手段来达成目的。
同时,崔业也算准了,被孤立感和猜忌心驱使的一只耳,会认定他和夏生之间存在秘密交易,担心事成之后自己会被抛弃。
为了自保,也为了能更深地融入“核心”,一只耳极有可能会在拿到账本后,对夏生痛下杀手。
到那时,除掉夏生这个心腹大患,团伙内部只剩下他和一只耳两人。
如此一来,崔业便可以顺理成章地将一只耳视为唯一可以信任的“心腹”,分享所谓的“秘密”。
更重要的是,夏生的消失将彻底切断崔伟追查的线索,让崔业得以暂时安全。
这步棋,相比之前敲诈王红羽的行动,显得更为周密和冷酷,崔业的算计也愈发深不见底。
人算不如天算,就在崔业自以为掌控全局,即将迎来计划成功的曙光时,一个巨大的变数悄然降临。
他的哥哥,警察崔伟,通过一系列蛛丝马迹,震惊地发现,自己一直苦苦追寻的银行抢劫案嫌疑人,以及敲诈王红羽的幕后黑手,竟然是自己的亲弟弟崔业。
这个发现让崔伟陷入了巨大的痛苦和挣扎。
震惊之余,他做出了一个艰难的决定:放弃即将到手的晋升机会,也要亲手将误入歧途的弟弟绳之以法。
为了验证自己的猜测,崔伟给崔业发送了一条信息,声称掌握了他参与抢银行的证据,并约定了见面地点。
真相是残酷的。
崔伟亲眼目睹了崔业收到信息后的慌乱,也看到了他如约出现在了那个敏感的地点。
至此,关于抢银行案的真相,关于同伙秦晓铭的失踪之谜,所有的线索都指向了崔业。
崔伟内心的震惊无以复加,而崔业同样陷入了巨大的震惊之中。
他万万没有想到,自己的哥哥早在自己信心满满地策划第二次行动时,就已经识破了他的伪装。
恰在此时,失踪已久的秦晓铭的尸体,在他们父亲墓地附近被发现。
这一发现彻底封死了崔业所有的退路。
如果说秦晓铭的死,尚可辩称并非他主观意愿的直接结果,那么保险柜店主的惨死,以及他计划中即将发生的夏生之死,又该如何解释?
这些都清晰地映照出崔业内心不断膨胀的贪欲和泯灭的人性。
回顾崔业的轨迹,他并非一开始就是罪大恶极之人。
从最初那个老实巴交、甚至有些可怜的形象,到如今双手沾满鲜血(或即将沾满鲜血)的犯罪分子,他曾有过无数次可以悬崖勒马的机会。
在对金钱和成功的畸形渴望面前,他一次又一次地选择了沉沦,最终滑向了罪恶的深渊,变得不再值得任何同情。
而亲手揭露真相并将弟弟送上审判席的崔伟,他的未来又将如何?
这份沉重的亲情与法理的纠葛,恐怕会让他余生都笼罩在痛苦的阴影之下。
他们兄弟二人,本可以拥有截然不同的人生结局。
崔业的每一步选择,最终都将他推向了无法回头的境地。
他的智谋、他的算计,最终都服务于不断膨胀的贪念,也反噬了他自己。
那么,如果当初在某个节点,他做出了不同的选择,结局是否会有所不同?
人性的弱点与外界的诱惑交织时,坚守底线又需要多大的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