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丨编辑 万史浮华
为了限制我国的科技发展,国外想尽了浑身解数,封锁和制裁更是来回用。
但中国还是凭借自强不息的精神和努力,追赶了上来。
偏偏这时,清华的院长却跳了出来,竟然说:科技没有国界,中国应该将顶尖技术主动分享给美国和日本。
那么,这人到底打得什么心思?

本文内容和图片均来源于网络,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部分内容为作品完整存在虚构成分,如侵犯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
«——【·争议发言·】——»
这句话是,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白重恩,在 2023 年的开放国会论坛上提出的。
而他所说的高端技术,由指光伏硅片制备技术。
白重恩认为,共享技术,能够促进双方交流,推动技术进步。
可是他在说出这话的时候,有没有想想:
中国为了研发出这光伏硅片制备技术,到底付出了多少努力。

在 2012 年之前,中国的光伏硅片主要还是给外国代工,而且核心技术在欧美手上,就连设备都要高度依赖进口。
之后几年的研发过程中,中国的光伏产业更是遭遇欧美的“双反”,也就是反倾销、反补贴调查。
对中国光伏产品收高关税,甚至禁止它进入市场。
如今,中国光伏好不容易发展起来了,掌握了自己的核心技术,难道就这么平白无故的分享出去吗?

所以白重恩在说完这句话后,迅速在网络上掀起轩然大波。
“清华大学的院长,为何会说出这么无脑的言论?”
“他和国外是不是有什么勾结?”
“这么给出去,中国之前的付出算什么?冤大头吗?”
网友们可谓是义愤填膺,此外,还有人发了一张 1980 年,刘华清将军访美的那张照片。

当时为解放军副总参谋长的刘华清将军,率团访问美国。
在参观美国“小鹰”号航空母舰时,美方以保密为由,限制我方参观距离。
而刘华清将军,为了尽可能多地观察航母上的先进设备,踮起脚尖、前倾上身。
这一幕被镜头记录下来,可以看出我国在高端技术上,面临的心酸。
中国开放高端技术了,当时外国有高端技术的时候,怎么不让他们开放。
更别说,从 1949 年新中国成立后,美国就开始遏制中国的发展了。

«——【·对中国的遏制·】——»
1949 年 11 月,在美国的建议下,“输出管制统筹委员会”(简称“巴统”)秘密成立,总部设在巴黎。
巴统囊括美国、英国、法国、日本等 17 个国家。
其宗旨就是限制成员国,向社会主义国家出口战略物资与高技术。

为此,巴统专门针对中国制定了多达 500 项的禁止项目,军事武器装备方面,大到航母、先进战机的关键技术。
小到一些高精度的武器零部件技术,均在禁运之列;
尖端技术产品领域,像当时前沿的电子计算机技术、卫星通信技术,以及战略物资诸如高性能特种钢材,都严禁向中国出口。

哪怕到了 20 世纪 70 年代至 80 年代,中美关系解冻,西欧国家与中国陆续建交。
巴统也仅对总计约 48 种“绿区”技术产品出口审批程序有所放宽,随后决定对中国实行自由出口,将出口审批权下放给各成员国。
但 1989 年,欧共体首脑会议作出禁止对华军售的决定后,巴统立即终止了对华放宽尖端技术产品出口的计划。
到了现代,中美竞争激烈,情况就更是严重了。

在航天领域,2011 年,美国国会通过臭名昭著的沃尔夫条款。
自此,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与中国的航天合作被全面切断,中国无法参与国际空间站项目。
不仅如此,美国长期限制,向中国出口先进的航空发动机和航天器技术。

在半导体领域,2019 年,美国以“国家安全”为幌子,对华为等中国科技公司实施芯片断供。
芯片断供让华为手机业务面临巨大困境,供应链受阻,生产规模受限。
美国还对中国实行半导体制造设备禁运政策,像极紫外光刻机这类生产高端芯片的关键设备,严禁出口到中国。
到了 2023 年,在美国的拉拢下,日本加入“芯片四方联盟”。
对中国出口 23 类半导体相关设备进行限制,尼康光刻机和东京电子刻蚀设备的禁运,使中国半导体产业雪上加霜。
与其强调“科技无国界”,还不如说“科学家有国家”。

«——【·科学家有国家·】——»
上世纪,钱学森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任教,在空气动力学等领域取得多项开创性成果。
但他时刻关注着祖国的发展,新中国成立的消息传来,他毅然决定回国。

美国政府为阻止他回国,对他进行了长达 5 年的软禁和监视。
但钱学森克服重重困难,终于在 1955 年回到祖国。
回国后,他带领科研团队,在戈壁滩艰苦的环境中,从零开始,成功研制出中国第一枚导弹,为中国航天事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还有周光召。
他在一次国际高能物理会议上,面对国际权威的理论观点,周光召没有盲目跟从。
而是经过数月的反复计算和模拟,用详实的数据和严密的论证,提出了不同的见解,让国际同行对中国科学家的科研水平刮目相看。
回国后,他投身于中国的核武器研究,隐姓埋名,在科研一线默默奉献。
为原子弹理论设计提供了关键的技术支持,推动了中国核武器事业的发展。

«——【·结语·】——»
白重恩主张取消对美日光伏硅片制备技术限制,出发点或许是促进国际合作。
但美日长期对我国实施航天、半导体等多领域技术封锁,在此背景下,单方面共享技术,不仅难以换来平等合作,还可能削弱我国技术优势,损害国家科技安全。
可见,在国际科技交流中,我们需在维护国家核心利益的前提下,开展合作,切不可盲目听从,贸然共享核心技术 。
信息来源:中新经纬,2023 年 12 月 2 日,2023 清华财经新闻论坛在北京举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