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汽车产业加速向电动化、智能化转型的背景下,“天神之眼”高阶智能驾驶辅助系统正式吹响了“全民智驾”的号角,甚至普及到了售价仅七万多的入门型号微型车海鸥,彻底打破了智能驾驶“高端专属”的行业惯例。比亚迪正以“技术平权”之姿,推动智能驾驶从少数人的奢侈品,变为全民共享的安全标配,凭借先进技术重塑新能源汽车智驾格局,更在战略层面影响深远。
天神之眼核心优势
在发布会上比亚迪推出20余款旗下主流车型智驾版,覆盖了王朝网和海洋网,均搭载天神之眼 C - 高阶智驾三目版(DiPilot 100),以整车智能的璇玑架构为依托,搭载比亚迪全球独创、全栈自研的前视三目5R12V12U方案,实现智驾传感器、控制器、执行器等核心技术深度自研。其全闭环端到端架构打破传统分布式算法局限,将制动、转向、驱动控制算法上移,控制响应时延大幅缩短至 10 毫秒,100km/h 的 AEB 刹停距离较竞品可缩短 20m,常见车位停车总时长减少 5s 以上,从架构层面保障了智驾的高效与安全。
“二郎神” 前视三目由两颗 120° 广角和一颗 30° 长焦 800 万像素摄像头组成,能探测到最远 350m 的目标,对前方物体宽度、高度或深度探测精度达 1 厘米,还能完成路面预瞄、异形障碍物识别等任务。5 颗毫米波雷达最远探测距离 300m,增加垂向探测,做到 360° 无死角感知。毫米波雷达不惧黑夜、炫光、沙尘迷雾,还能 “透视” 鬼探头,有效弥补视觉感知的不足。在泊车场景,4颗环视摄像头和12 颗超声波雷达相互配合,实现泊车精度至 2 厘米,解决各种复杂泊车难题。
此外,比亚迪的自研BAS 3.0+行泊车算法架构和基于VLM数据挖掘的“黄金数据”也为天神之眼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通过海量数据的挖掘和分析,云端挖掘并学习大量老司机的开车习惯不断优化算法,同时全面接入DeepSeek大模型能力,更是让车端和云端的AI能力得到了快速提升,实现了车端、云端同级智能。
在数据方面,比亚迪拥有440万搭载L2及以上车辆、建立超50万场景库、每天训练里程7200万公里、模型每7天可迭代一次、预计25年底每日训练里程将超过1.5亿公里。这个数据增长优势和模型迭代速度在新能源汽车智能驾驶领域史无前例。
从驾驶到泊车的全场景覆盖
天神之眼 C - 高阶智驾三目版(DiPilot 100)在功能设计上直击用户痛点,覆盖高速、城市、泊车三大核心高频场景。
针对高速场景的高快领航(HNOA)可以实现自主上下匝道、智能超车、智能避障与礼让等。另外增加了比较人性化的功能,若系统因为人工转动方向盘等原因造成降级至ACC,在满足智驾条件后就会自动恢复为NOA。
针对上下班通勤等高频出行路线场景,用户手动开过一遍路线后,系统将会记忆该路线及用户在该路线上的驾驶习惯,当用户再次行驶到该路线上时,开启记忆领航(MNOA)功能后系统可沿着记忆路线驾驶。
泊车不仅是让新手司机发愁的高频场景,尤其是在一些位置狭窄、断头路、无画线空间车位等停车区域,老司机同样会面临泊车难题,代客泊车(AVP)可实现下车即走、锁车泊入、随时取物、即时享用,在窄位泊车或不方便上下车情景下,还可以使用遥控泊车(RPA)。
技术平权与行业重塑
比亚迪全系车型(含7万级海鸥)标配高阶智驾,彻底颠覆了“智驾=高端”的行业规则。王传福提出的“好技术人人可享”,直指智能驾驶普及化的核心矛盾——成本与体验的平衡。通过规模化生产与全栈自研,比亚迪将智驾硬件(如5R12V传感器)成本压缩至大众市场可接受范围,为行业树立了“技术平权”标杆。通过“天神之眼”在全品牌车型上的普及,比亚迪将推动智驾走向全球汽车市场,重塑全球汽车产业格局,同时进一步强化了中国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技术话语权。
比亚迪将“安全”作为智驾的核心卖点,通过AEB、ELKA等主动安全功能,将事故率降低至传统车辆的1/10。这一策略重新定义了“豪华”的内涵——不再是真皮座椅或品牌溢价,而是科技赋予的生命保障,#2025年买车看智驾#,拥有智能驾驶的汽车会逐渐成为默认的市场准入规则。
以“天神之眼”为矛,#比亚迪全系搭载高阶智驾#,刺破了智能驾驶高高在上的泡沫,让技术回归初心。这场战略发布会不仅是比亚迪从“电动化王者”向“智能化领袖”跃迁的关键一步,更标志着中国汽车产业正式进入“全民智驾”的新纪元。未来,随着数据积累与算法迭代的加速,比亚迪有望在智能驾驶的终极战场上,书写属于中国品牌的全球篇章。
海鸥智驾版上市,智驾普及迈出一大步
比亚迪推动智能驾驶技术普及化,让更多人体验到。
比亚迪在智能驾驶技术上的领先,让中国品牌在全球市场上有竞争力。
曾经高阶智驾是少数车的特权,如今海鸥7万级就普及
有了智驾,上下班堵车也不怕,能轻松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