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角遇见东山红园:小巷深处遗落的北欧小墅,李宗仁副官曾住隔壁

天成谈旅游 2023-06-22 10:02:07

广州“老房子故事”之十四

作者/郑望学(80后文旅作家)

关注➕我,天天有猛料

在广州东山口众‬多的民国建筑群里,除了广为人知的春园、逵园、慎园、明园、简‬园‬等大众景点以外,还有一处‬小众的“红园”景‬点,它藏在小巷深处无人知。

转角遇见,老房“劫后重生”

这是一栋藏在小巷深处被居民楼围住的旧建筑,它是广州唯一仅存的北欧历史建筑。

在这个怀旧的年代, 如果特意过来看可能会有点点失望,因为它就是一点点旧旧的房子而已。

但是喜欢这种旧旧感觉的人就会知道, 站在这栋老房子前面,能感觉到时光倒流,仿佛看到街角拐弯处曾经发生的故事。

它位于中山二路菜园西37号,进来的小路很窄,机动车单向行驶,时不时也会塞车,上次走入这条路还是三年前。

那天,从中山五路走回中山一路,经过拐进菜园西小区,想着有没有捷径能走到龟岗,于是便与这栋位于街角的老房子不期而遇。

这是一座很古朴自然的小院,吸引作者视线的是北欧建筑风貌的屋顶和烟囱,它在广州众多西式老房子里面,这种类型特别少见。

再细看大门外面,果然是历史文物建筑,很惊喜!虽然它只是一栋老破小的房子,但在作者眼里,红园还是很美的,静静矗立在那里,充满了故事和历史底蕴。

可是,文化部门为什么不对其进行保护和修缮,让广州角落之美的历史和文化能够更好地传承下去呢?

然而,令人更为震惊的是,多年前它险被旁边的广州市第十六中学拆除改建饭堂。当时,网友们得知消息后,纷纷前去拍照留念并发到网上,最后拆迁被上级部门叫停。

后来,好在民间文物保护人士和众多媒体的努力下,这栋老建筑“死而复生”,终于被挂上了“文物保护的牌子”,上面介绍到:

红园建于20 世纪 30 年代,是民国初年广州市政当局推行模范住宅区运动的产物。建筑坐西北朝东南,楼高两层,外墙底层为清水红砖墙面,正面门廊双柱以块石装饰。建筑造型采用英国乡村风格,部分细部采用中国传统装饰纹样,造型独特。

走进“红园”,感受造物之美

红园建筑由一道围墙圈着,这是进入围墙的木门。

这道门窗的右面为冷巷,左面就是主楼的门。

门前两边有围栏,柱子用石包砌着,但见这里有红门,花阶地砖。

经过艰苦的努力,有幸征得住户的同意进入里面,但见浅窄的走道两边都是房间的门,由于是“群租房”,里面太挤迫太黑暗,没有拍照。

主建筑跟围墙中间是冷巷。

门楼尖顶上的山花图案,非常精美。

侧面还有一道门。

建筑的一个尖顶,顶上的红瓦,北欧建筑喜欢用这些。它的瓦片是每一块都好像拼图那样完全嵌合在一起。

错落有致的屋顶,

红园的屋顶,跟其他建筑的屋顶风格各异,显得很特别。

特别是建筑上段的窗门,设计精巧。

这个北欧建筑特色的坡,很吸引眼球。

这座老建筑的主人到底是谁,有什么故事?

然而,在红园旁边的一座房子,也很特别,它貌似一张大象的脸。

这扇窗特别的惹眼。

侧面墙体可见绿色的琉璃瓦水渠和圆弧型的窗。

后来从隔壁住着的老者那里打听到,原来这间“象脸”的建筑当年竟是李宗仁副官住过的旧居。

李宗仁副官的旧居,来头不小呀!它旁边的“红园”也应该来历不凡,它的主人也许是位更大的人物。

但愿如今房子的主人,以及租客们能善待它。更希望有一天,这栋充满北欧‬风情‬的“红‬园‬”能被好好地保留、修缮,让更多的人,感受这份传承百年的浪漫之屋。

版权声明:本文由慕遇城迹作者首发于今日头条,版权所有,未经允许,禁止转载!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0 阅读:4

天成谈旅游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