尴尬!周鸿祎送车遇冷,车4年3个月需归还,是噱头还是诚意?

芍药说车 2025-02-17 13:16:30

送你一辆车,开四年就得还回去,你会要吗?老周(周鸿祎)最近就搞了这么一出“送车”活动,结果第一通恭喜中奖的电话就被当成诈骗挂断了,场面一度十分尴尬。这背后的故事,远比看到的要复杂得多,也引发了大家对“公益”和“营销”的热议。

这事儿还得从头说起。2025年2月12日,老周在直播间豪气宣布要送出100辆小鹏MONA M03新能源汽车,这消息一出,直播间瞬间涌入了超过80万观众。首轮20辆车的抽奖结果出来后,老周亲自打电话通知中奖者,结果第一位幸运儿直接把他的电话挂了,还以为是诈骗。虽然老周再次拨通电话解释清楚了,但这位中奖者也只是淡淡地回了句“现在忙”,然后再次挂断了电话。直播间的评论区瞬间炸了锅,热闹程度堪比春晚,但互动量却骤降了60%,这反差着实让人有点摸不着头脑。

原来,老周送的并不是车的永久所有权,而是4年3个月的使用权,到期后车子还得乖乖地还回去。这辆小鹏MONA M03市场价9.98万元,虽然老周包了全险和首年的充电补贴,但“4年3个月”的使用期限就像一颗定时炸弹,让不少人觉得这“羊毛”薅得有点扎手。有人算了一笔账,51个月的使用期,相当于每月将近2000元的成本,跟市面上的租车价格差不多,甚至还更麻烦。

更让人意外的是,中奖者的画像也和大家预想的不太一样。20位中奖者里,85%是男性,大多来自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其中72%已经有了自己的车,家庭年收入中位数达到了45万元。而小鹏MONA M03的目标用户群,其实是二三线城市的年轻首购族,平均年龄26.8岁,三线以下城市买家占比高达63%。这中奖结果,就像买彩票中了五百万,结果发现自己已经有十个亿了,多少有点鸡肋。

这就好比送外卖,送餐地址写的是大学宿舍,结果外卖小哥却跑到了五星级酒店。资源错配,让这波操作看起来更像是一场闹剧。对于已经有车一族来说,一辆入门级新能源车的使用需求几乎为零,而真正需要这辆车的年轻人,中奖概率却低得可怜,只有不到12%。更有中奖者在社交媒体上吐槽,处理过户、保险这些手续的时间成本,可能比这车本身的价值还高。

那么,老周这波操作到底是公益还是营销?网友们也吵翻了天。支持者认为,老周送出20辆车,成本已经超过了500万元,这可不是一笔小数目,公益之心日月可鉴。反对者则认为,“使用权赠送”的本质就是变相广告,用公益的幌子来营销,吃相未免太难看。值得玩味的是,小鹏汽车的股价在抽奖第二天微跌了0.8%,或许也反映了资本市场对这波营销效果的担忧。

这件事也引发了更深层次的讨论:在流量为王的时代,公益该如何与商业逻辑平衡?简单的“送东西”就能算是公益吗?真正的公益应该关注的是什么?老周的“送车”事件,就像一面镜子,照出了当下一些公益活动的弊病。流量思维下的公益,往往只注重表面的热闹,却忽略了真正的需求。就像这回送车,热闹是有了,但实际效果却差强人意。

真正的公益,应该以解决实际问题为核心。与其送20辆使用权受限的汽车给已经有车一族,不如把这些资源投入到更需要的地方,比如资助贫困地区的教育事业,或者改善偏远山区的医疗条件。这样的公益,才能真正触及到那些需要帮助的人,才能真正发挥公益的价值。

此外,公益的透明度也至关重要。捐赠的款项用在了哪里,产生了什么样的效果,都应该公开透明地向公众展示。只有这样,才能赢得公众的信任,才能让公益事业健康发展。

再回到老周的“送车”活动,与其说是公益,不如说是一场精心策划的营销活动。送车本身并没有错,但活动规则的设置、目标人群的选择,都暴露出其商业目的过于明显。这并非否定老周的公益之心,而是希望他能更深入地思考公益的本质,让公益活动真正落地,真正惠及需要帮助的人。

从更宏观的角度来看,老周的“送车”事件也折射出当下社会的一种普遍现象:流量焦虑。为了博眼球,为了制造话题,一些企业和个人不惜代价地追求流量,甚至不惜打着公益的旗号进行营销。这种做法,不仅损害了公益的形象,也败坏了社会风气。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流量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内容的价值和意义。与其追逐虚无缥缈的流量,不如踏踏实实地做好产品,做好服务,用实际行动赢得用户的认可。

最后,我们不妨再回顾一下这起事件的关键数据:80万的直播间观看人数峰值,60%的互动量骤降,72%的中奖者已有私家车,不足12%的潜在用户中奖率,以及小鹏汽车0.8%的股价微跌。这些数字,都在无声地诉说着一个故事:一场精心策划的营销活动,最终却因为与实际需求脱节而沦为一场尴尬的“自嗨”。这或许也给所有想要借公益之名进行营销的企业和个人提了个醒:公益不是儿戏,流量不是万能的,只有真正关注需求,才能真正赢得人心。

0 阅读:3

芍药说车

简介:芍药说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