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上有一种忙碌叫:熙熙皆为利来,攘攘皆为利往。忙碌的人们无时不刻都在规避一种风险叫:陷阱。然而,规避得了人为的风险,却规避不了自己设定的陷阱:比如戚夫人。
戚夫人原本是刘邦的宠妾,得宠就罢了,然而,刘邦年纪大,当戚夫人拥有了荣华富贵之后,她就想要为自己和儿子趁着刘邦在世,谋一个更好的结局。

什么是更好的结局?没有哪一件事情比继承皇位更好了,于是,经过过心理关、过两情相悦关、刘邦认可关等,开始进一步动真格了。
戚夫人是妾,发妻吕雉生的嫡子才是优势最大的皇位继承人,然而,刘邦爱屋及乌,慢慢开始为戚夫人之子刘如意铺路。
他先造声势,说庶子赵王刘如意如何的随他,然后,公开在班子会上讨论,没想到,班子成员都反对,甚至连自己都觉得自己不会说好听话的周昌,也结结巴巴陈述了真实的意见:此事不妥。

最后,此事直到四位白须飘飘的老人出现在朝堂,刘邦才无奈地和戚夫人讲:吕雉的儿子刘盈就像开飞的鸟儿,羽毛都丰满了,他也阻止不了他的飞翔。
换太子的事情,就这样以吕雉站队胜出,刘邦、戚夫人站队计划落空。刘邦是一国之君,也有办不成的事情!这背后的力量该是怎么的大?或许,戚夫人正在忙着伤心,没有认真了解计划落空的原因。
其实,吕雉战队的胜出,吕雉并没有一哭二闹三上吊,在丈夫刘邦面前强调她是发妻,或者,在朝堂上奔走忙碌!她只是召见了刘邦的谋臣张良,然后,让哥哥去拜访了商山四皓,她稳居幕后。
吕雉的这波操作,确实让戚夫人自己给自己挖了坑:高估了自己,低估了吕雉。

刘邦去世后,戚夫人被吕雉打让冷宫,她依然觉得吕雉没有哪里比她好,她越是高估自己,越觉心里憋屈,憋屈就要反抗,于是,在冷宫里高调唱曲,最好让吕雉淹没在不仁不义的烟波里。
结局令人唏嘘,戚夫人的儿子刘如意被毒死,戚夫人也被报复,吕雉也被反噬到不仁不义的烟波里。
总结:高估自己,低估别人,往往把自己推向深渊前兆,如果说这个是人在旅途中的陷阱的话,那么这个陷阱将是自己感觉良好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