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会羞于对别人提起自己的职业吗?
01.嘴上叫着老师,心里呢?
这两天阿美在微博上刷到一个视频,一位名叫夏鑫建的发型师在镜头前表示,他不太想让周围的人知道自己的职业。
出身传统家庭、从小在山村长大,夏鑫建的学习成绩并不好,从学习美发的那天起,他好像就成了亲戚们口中“没出息”的代表。
看着他低着头说“很自卑”,红着眼眶讲“心碎了”,阿美心里触动还蛮大的。明明他们靠手艺吃饭没什么可丢人的,但回归现实,又不得不承认大众对这个行业确实是存在偏见。
最近阿美看到不少姐妹,因为追《狂飙》上头去烫了大嫂陈书婷同款发型,结果翻车后纷纷在线发问:“托尼老师你睡了吗,我丑的睡不着。”
可惜大众和发型师之间似乎总是存在着某种隔阂。一些人嘴上叫着“老师”,但对他们的尊重到底有几分,彼此心知肚明。
02.发型师手起刀落,匠心正在回响
夏鑫建的那段视频出自节目《手艺人大会·发型师季》,上周六在浙江卫视正式开播。
阿美专门去看了完整版。看完以后才发现,原来“托尼老师”的真人秀竟然这么好看!
这是一档以“手艺人”为主题的发型师职业竞技真人秀。节目集结了50位发型师同台竞技,展现了这个行业的种种面貌,带大家真正感受发型师这个职业的魅力。
大幕拉开,各凭本事。节目首期设置了“发型复刻赛”来检验大家基本功,按照发型师想要挑战的发型分设了六个赛道。虽然大家面对同样的游戏规则,但发型师们展现出了各自对这门手艺的不同理解。
有的发型师只复刻了结构并没有完成精修,他直言是因为面对冰冷的脸、冰冷的工具,没有想法给它精修。毕竟人是有温度有感情的,可以根据具体五官来设计,但如果是假人就很难传递出这种情绪。
有的发型师明知道狼尾造型该怎么剪,但非要“跑题”。他觉得这个模特的脸不应该剪太短,所以压根没动头发的长度。在这位发型师心中,顾客的美感是比比赛更重要的事情。
其实美发行业并没有大家想象中的那么简单,所谓“行行有门,门门有道”,这一行的学问同样不少。
生活里很常见的男士背头,长度比例的控制、发尾弧度的内勾、造型的控制力,都有很多讲究。这两年“风很大”的公主切,露肤面积、对称比例、三条切线的位置、每一个细节里都是知识点。
提升技术、提高审美、加强沟通能力、为顾客定制出真正适合的发型,我在这群发型师身上,看到了真正的“匠心精神”。
而且发型的改变反应着一个时代的流行文化和大众审美,从这个角度来说,发型师也是传递着审美风格的重要群体。
03.用双手创造美好,何来鄙视链?
但是回到现实中,发型师面对的刻板印象太多太多。
就像夏鑫建面对的困境一样,他在节目里坦言自己因为职业被人瞧不起,好像做美发就很低下。“低下”这两个字,夏鑫建说得支支吾吾。
这种对自己职业的不自信,被家人的不理解,一直伴随着夏鑫建的成长,“自卑”成了他面对自己职业时挥之不去的感受。
事实上,学历并不能代表一切,美业的从业门槛对学历的要求不高,但对能力的要求并不低。
谁说没有高学历就等于没前途?有着精湛手艺的发型师,同样可以成为技术型人才,一样有着重要的作用与价值。
在节目里,50位发型师原本是按照市场价格来划分等级的。但是随着比赛的进行,这种等级被打破,大家回到同样的起跑线,全凭手艺说话。行业内部从来没有高低贵贱,社区理发师照样能打败明星发型师。
这也是《手艺人大会·发型师季》这档节目的意义吧,通过聚焦小部分人的现状,去消解大众对整个行业存在的种种刻板印象。让那些存在“职业羞耻”的发型师们找到存在的价值,树立起行业自信。
每一个通过自己的双手去改变自己生活、改变别人生活的人,都理应得到尊重。
阿美想说:
劳动从来没有高低贵贱之分,是手艺人的存在让我们的生活更便利、更舒适,每一个为美好生活做出努力的人都值得被大家尊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