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64b03751b2595aa55e95e5003fabec16.jpg)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上图为统计近20年我国出生人口、死亡人数、人口自然增长率。从2016年开始我国出生人口直线下降,自2022年开始已连续三年负增长。
学校撤并是应对人口变化和教育资源优化的必然选择。学校撤并是指教育部门根据实际情况,对某些学校进行合并或撤销的决定。这一举措通常出于生源减少、资源优化、教育均衡和政策调整考量。
2023年多地小学入学人数达到峰值后,未来学龄人口将进一步缩减。这种趋势导致学校招生规模缩小,一些学校可能面临合并或关闭,教育资源需重新配置。
典型案例分析那曾经是一所历史悠久、成绩显著的省级示范性高中,始建“三大改造”即将完成之际,位于燕山脚下。该校在音体美特色教育方面成就突出,曾培养出大量考入中央音乐学院、中央美术学院、北京体育大学等名校的学生,并在体育、艺术等领域屡获省级乃至国家级荣誉。
停止招生:改建校园欠下银行巨额贷款。受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国内企业经济形势严峻,市域省级示范性高中不再收取费用,地方财政入不敷出。近年来新增人口缓慢,高中生源严重不足。2009年春暖花开时节学校停止高中招生,政府部门谋求发展新路子(后被分流、惜售)。
具体影响:引发社会广泛关注,尤其是在校师生情绪波动受到较大影响。教师们对学校感情深厚,许多人对未来的不确定性感到迷茫和失望。学生家长也对今后学业和教师未来表示担忧,认为学生和教师成为了政策的牺牲品。
安置政策:
1. 学生安置。市教育局不再分配高一新生名额,但承诺保证在校高一、高二学生顺利毕业。
2. 教师去向。原有教师被分配到区属中小学,未入编教师由政府负责入编。部分教师可自主选择应聘市内其他省级示范性高中学校,也可等待未来新办大学招聘。
3. 教育质量。教师仍坚守岗位,不允许自行脱岗离职,尽力保证教学秩序和质量,尤其是对即将参加高考的学生。
4. 后续发展。学校初高中两校合并,发展义务教育,加快推进新校址建设力度,待在校学生全部毕业后搬离现址。
评价:
1.这是全市生源严重不足背景下的教育资源调整的一部分,学校停招出售节省了每年的巨额利息和办公经费支出,减轻了财政负担。
2.对于师生来说,这一事件无疑是一次巨大的冲击,着近300人的教师面临第二次就业,回归故里、就近择校、择优从政、考研深造等;对学生而言身心疲惫,在一定时期内忧心忡忡,担心自己的老师随时调离,影响学业的提高。
3.为学校的未来发展提供了新的可能性,或借助社会力量实现办学层次上的晋级升格,不可否认利于领导干部的晋升提拔。
4.不可否认,多年过后的撤并学校教师编制严重超标,高中职教师较多,初级中学高职比重下降,职级晋升空间狭窄,结构性师资不足,教学任务分配不均衡,职业倦怠严重。
新时期学校撤并有良策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对上述问题都能给出明确措施。
健全与人口变化相适应的基础教育资源统筹调配机制。探索逐步扩大免费教育范围。建立基础教育各学段学龄人口变化监测预警制度,优化中小学和幼儿园布局。建立“市县结合”的基础教育管理体制,因地制宜打通使用各学段教育资源,加强跨学段动态调整和余缺调配,扩大学龄人口净流入城镇教育资源供给。
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加强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逐步缩小城乡、区域、校际、群体差距。促进学校优秀领导人员和骨干教师区域内统筹调配、交流轮岗。有序推进小班化教学。
促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和高中阶段学校多样化发展。统筹推进市域内高中阶段学校多样化发展,加快扩大普通高中教育资源供给。探索设立一批以科学教育为特色的普通高中,办好综合高中。深入实施县域普通高中振兴计划。
综合:国家统计局、微言教育等。图片来自网络,侵必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