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手易上当,老手笑而不语:扒一扒关于白茶寿眉的4个谎言

我是泡茶 2024-08-22 15:00:49

寿眉,算是一种终端见面率很高的白茶。

日常居家,随手用盖碗喝一泡当口粮;偶尔心血来潮,打算煮茶时,多数茶客也会翻出家里的寿眉饼;在喝老白茶时,不出意料,老寿眉也是第一梯队的选项。

与白毫银针、白牡丹相比,寿眉不仅产量丰富,而且种类繁多,从谷雨茶到白露茶,再到寒露茶,每一种都承载着季节的韵味。更有枣香寿眉饼、药香寿眉茶砖等创新形态,满足了茶友们多样化的品饮需求。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但凡是喝过白茶的人,必然和寿眉打过交道。鲁迅写过,世界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同样的道理,也适合放在这篇文章的开头,关于寿眉,世上本没有这么多的非议与误解,喝的人多了,是非对错也就慢慢变多了。

为了让自己明明白白喝对茶,下列这4点误解建议早点认清,喝了这么多年白茶,别再一直误会寿眉了。

误区一:春寿眉带芽采,秋寿眉只采梗叶?

网上一位茶友分享了自己喝白露茶的图片,有位新茶友在下方留言:“这个应该是春料吧?看着还带点芽?”,老茶客回复,它是秋茶。

白露茶,顾名思义,采自仲秋白露前后,远非春茶季出品。

有人误以为春寿眉必带芽,而秋寿眉只取梗叶,实则不然。无论是春寿眉还是秋寿眉,其采摘标准均为一芽三叶至一芽四叶,既包含了芽、叶、梗的完整组合。

春寿眉虽以嫩芽著称,但秋寿眉同样不乏细嫩之处,且其独特的季节风味亦不容忽视。优质寿眉,即便在秋茶中,也应保留一定的芽头与丰富的茶毫,符合这些外表要求,才能在鉴茶时,博取良好第一印象分!

误区二:所有寿眉均能陈化出枣香?

喝寿眉不能盲目迷信枣香,因为,不是所有的寿眉都能存出枣香。

这一香气的诞生需满足多重条件。首先,原料需来自高山茶园,内含丰富的茶味物质,是后期顺利陈化的先决条件;其次,寿眉相较于白毫银针和白牡丹,更有可能转化出枣香;最后,还需经过压饼工艺,在密封、干燥、阴凉、洁净、无异味的储存环境下,才能在时间的沉淀中酝酿出诱人的枣香。

因此,盲目追求枣香而忽略茶品本身的质量,实则是本末倒置。

误区三:叶片嫩一点的寿眉,名字叫贡眉?

许多新茶友刚入圈喝白茶时,会迷惑于寿眉与贡眉的关系。时至今日,仍旧有不少人相信,叶片粗狂一点的是寿眉,叶片嫩一点、芽头相对更明显的就是贡眉。

殊不知,这种想法早已是老黄历。

根据2018年5月1日正式施行的白茶新国标,贡眉与寿眉的区别在于茶树品种而非叶片嫩度。贡眉以群体种茶树为原料,而寿眉则包括了大白茶、水仙及群体种等多种茶树品种。

因此,仅凭叶片嫩度来判断一款茶是否为贡眉已不再适用。在选购时,我们应更多关注茶品的树种信息而非外观形态。

误区四:叶片粗老的寿眉才耐泡?

曾在某个直播间,看到过主播正在介绍一款荒野寿眉,梗叶外形格外狂野,茶梗粗,叶片宽,茶梗超级长,超过7、8厘米的比比皆,明显是采太老。

但按照对方的讲解,叶片粗老是荒野茶的标志,买寿眉时不能买太嫩的,叶片粗老的寿眉才能耐泡。寥寥数语之间,踩中了不少知识雷区。

茶叶的耐泡度与其内在的茶味物质含量密切相关,而非单纯取决于叶片的粗老程度。粗老的叶片往往伴随着茶味物质的流失,导致茶汤水味重、滋味淡薄。

真正耐泡的茶品,如明道寿眉这种,应采摘自高山茶园,茶叶在生长时就积累了丰富的茶味物质,经过古法制茶工艺,才有了均衡的口感表现。

因此,在选购寿眉时,我们应更注重其品质与风味而非单纯追求叶片的粗老程度。

泡茶,追求的是一种本味的简单快乐。白茶寿眉,貌不惊人,但优质的明道寿眉拥有君子之风,韵味极佳。

有些道理,理不辩不明,澄清误会,认准好茶,才能在喝茶过程少走冤枉路!

0 阅读: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