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中,协助曹操成就霸业的谋士,你认为哪几位最重要?

文化寻宝中 2024-03-18 16:51:14

在东汉末年三国时代,曹操堪称“乱世之英雄”。鲁迅先生曾经写到:曹操是一个很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一个英雄。我虽不是曹操一党,但无论如何,总是非常佩服他。易中天先生在《品三国》中说:曹操不仅有担当,还有谋略,是一个深谋远虑、顶天立地的大英雄。曹操不仅自己有谋略思想,更重要的是善于接受谋士的建议。曹操之所以能够成就霸业,在于他的用人之道。《三国演义》中,曹操有许多重要的谋士,其中一些非常著名。

一、毛玠(jiè):曹操的第一个重要谋士是毛玠。

曹操初起兵镇压黄巾军,代理兖州牧期间,他的谋士毛玠与他有过一番谈话,堪称“曹魏版”的《隆中对》。毛玠为曹操分析了当时的社会情况,需要一个雄才大略的人来收拾局面,认为只有曹操能够成就“霸王之业”。毛玠向曹操提出三项建议:奉天子、修耕植、畜军姿。“奉天子以令不臣”,就是有了正义的旗帜,师出有名,得人心者得天下,“兵义者胜”。修耕植,有了经济的力量,就财大气粗,进退自如,“守位以财”。畜军资,就是军事战略。曹操采纳了毛玠的建议,《三国志》的说法是:敬纳其言。曹操开始屯田备战。

“奉天子”也为以后的“挟天子以令诸侯”埋下伏笔。《三国演义》里描述,汉献帝被董卓挟持到长安,历尽艰难返回洛阳后,曹操前去保驾。大臣董昭认为入朝辅助天子,乃五霸之功,建议曹操“移驾幸许都”,还担心曹操不做,说,愿将军决计。操执昭手而笑曰:“此吾之本志也。……”迎奉天子迁许都,算是成就霸业的第一步。迈出这一步,虽然也有荀彧等人的建议,但是毛玠最先提出的。

如果说毛玠有点像启蒙老师,为曹操指明了方向,那么荀彧和郭嘉作为曹操的谋士,就有点像名师,指导曹操像完成学业一样成就霸业。

二、荀彧(xún yù):(163年-212年),字文若,荀彧原本是袁绍的门客,但他“度绍终不能成大事”,良禽折木而栖,老早就离开袁绍投奔曹操,曹操高兴地说:这就是我的张良啊!荀彧在曹操的政权中担任要职,他的作用更像萧何,负责处理内政,使得曹操的后方得以稳固,为曹操在前线的军事行动提供了坚实的后勤保障。

官渡之战,袁绍大兵压境,曹操有点不想打了。荀彧说:袁绍倾巢出动,孤注一掷,是铁了心要和你决一死战啊!如果不能战而胜之,就一定会被消灭干净,根本没有第三种可能,成败在此一举。袁绍不过“布衣之雄,能聚人而不能用”,明公您乃是“神武明哲”,何况还是“奉天子以令不臣”,哪里有不能成功的道理呢?

其实在官渡之战发生之前,袁绍给曹操写了一封信,态度极其无礼,语气也极其傲慢。曹操就问荀彧,说我一直就想讨伐那个不仁不义的家伙,可惜力不从心,该怎么办?荀彧说,无妨。纵观古今成败在人不在势。如果是真正的英雄,即便现在弱一点,也会强大来。相反,就算现在强大,很快也会变弱。并指出曹操在气度、谋略、英武、仁德等四方面胜过袁绍。荀彧的客观分析,应该说对曹操官渡之战的胜利起了不小的作用。

荀彧在推荐人才方面有着卓越的眼光,他向曹操推荐了许多后来成为曹操麾下重要将领和谋士的人物,如郭嘉、荀攸、钟繇等。

三、郭嘉(guō jiā):(170年-207年),字奉孝,也是曹操的重要辅佐之一。他以其卓越的智谋和深远的策略闻名于世,被后人誉为“三国第一谋士”。郭嘉原来也是袁绍的谋士,后来投奔曹操,曹操和他谈了一次话,双方都喜出望外,曹操说:使孤成大业者,必此人也。郭嘉说:真吾主也。郭嘉认为曹操真是一个好老板,而袁绍虽然也学周公“一饭三吐哺”,只学到了皮毛,没有学到精髓。

官渡之战,除了荀彧的论断外。郭嘉提出了著名的“十胜十败论”,分析了曹操与袁绍的优劣势,为曹操提供了重要的战略指导。曹操三战吕布,士卒疲倦,准备撤军。郭嘉力主再战,而且断定再战必胜,结果吕布被擒。曹操征伐袁谭、袁尚,连战连克,诸将主张再战,郭嘉主张撤军。结果袁谭、袁尚兄弟祸起萧墙、自相残杀,曹操渔翁得利。曹操、袁绍官渡之战,有人担心孙策趁机偷袭许都,郭嘉说来不了,曹操征乌桓,有人担心刘表趁机偷袭许都,郭嘉说不会来。结果都和郭嘉预料的一样。

易中天先生在《品三国》中写到:郭嘉为什么能料事如神,那是他把人琢磨透了。郭嘉不但看透了敌人,也看清了主人。曹操的表文说:“每有大议,临敌制变。臣策未决,嘉辄成之。”可见郭嘉在做出判断时,每每想到了曹操的前面,而且常常帮助曹操下了决心。这里有一个前提,就是曹操知人善任,能够让郭嘉放心地去出谋划策,出险招,出奇招,郭嘉的聪明才智才会有用武之地。郭嘉的成功,更是曹操的成功。

不幸的是,郭嘉在曹操征讨乌桓后不久因病去世,年仅38岁。他的早逝被视为曹操的一大损失。赤壁之战,曹操大败而退,脱离了华容道险境,到了南郡曹仁设宴压惊。面对酒席,曹操突然放声大哭:若奉孝在,决不使我有此大失也!众谋士默然自惭。

四、荀攸(xún yōu):(177年-217年),字公达,与郭嘉、贾诩并称为曹操的“三大谋士”。他出身于颍川荀氏,是荀彧的侄子,也是荀彧推荐给曹操的人才之一。他在官渡之战中提出了火攻之计,对曹操的胜利起到了重要作用。

五、贾诩(jiǎ xǔ):(147年-223年),字文和。他出身于凉州武威(今甘肃省武威市),以智计百出、善于策略著称。贾诩的一生经历了多次转变,他曾经设计谋协助张绣大胜曹操。后来,在曹操与张绣的战斗中,贾诩劝说张绣投降曹操,这一决策使得张绣在曹操麾下得到了重用。贾诩在曹操征西凉的战役中,提出了令韩遂、马超相疑的“离间计”,操抚掌大喜曰:天下高见,多有相合。文和之谋,正吾心中之事也!帮助曹操取得了胜利。

易中天评论贾诩为三国时期一等一的奇才、怪才、鬼才。贾诩的高明之处,在于知人者也自知。他很清楚自己的身份地位,知道像自己这样多谋善断的人,对任何君主都既是利用对象又是危险人物。到后期为人处世十分低调,尾巴夹得比谁都紧,就连为子女缔结婚姻也不攀附豪门。贾诩真是聪明人,生在乱世活到七十七岁,寿终正寝。

五、程昱(chéng yù):(141年-220年),字仲德。根据《三国演义》第二十五回,袁绍的大将颜良连斩宋宪、魏续二将。操曰:“谁敢当之?”徐晃应声而出,与颜良战二十合,败归本阵。诸将栗然。曹操见连斩二将,心中忧闷。程昱曰:“某举一人可敌颜良。”操问是谁。昱曰:“非关公不可。”操曰:“吾恐他立了功便去。”昱曰:“刘备若在,必投袁绍。今若使云长破袁绍之兵,绍必疑刘备而杀之矣。备既死云长又安往乎?”操大喜,遂差人去请关公。程昱的这一计造成损失最大的是袁绍,后来关公斩了颜良、文丑,袁绍也没有杀刘备,关公也算是还了曹操优厚相待的人情,和刘备也会合了。……当然,程昱还有其他的计谋。

六、许攸(xǔ yōu):(?-209年),字子远。在官渡之战中,许攸背叛袁绍,投奔曹操,并向曹操提供了关于袁绍军情的关键情报,还向曹操建议火攻袁绍的乌巢粮仓,最终导致了袁绍军队的崩溃。许攸的一生充满了戏剧性,他在曹操麾下并不安分,因自负和行为不检而被曹操所杀。

以上这些谋士为曹操提供了许多重要的策略和建议,帮助他在三国时期的混乱中逐渐崛起,成为北方的霸主。他们的智谋和策略在《三国演义》中被广泛描述,成为小说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0 阅读:0

文化寻宝中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