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申自杀让魏惠王意难平,一心打算报仇为何突然甘心当齐王小弟

春秋史话 2024-07-11 17:09:17

前面我们讲过,魏国强盛时,魏惠王对于外交工作是极其任性的。

处于四战之地,竟然不与任何一方修好,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全部是敌对状态。

本来尚存一个盟友韩国,然而魏惠王神经发作,为了成为战国大哥,悍然对韩国发动灭国战争,之后便再也没有朋友了。

魏国打算吞并韩国做大做强,其他诸侯不肯坐视,从而引发齐魏马陵之战。

这一战,魏国损失巨大,军事力量大大削弱。

庞涓战死,太子申被俘,因为在齐国不堪其辱,选择自杀。

魏惠王对齐国产生刻骨之恨,天天咬牙切齿,牙龈严重出血。

魏国衰落的同时,秦国正在迅猛崛起。

商鞅在秦孝公的授意下,将秦国变成了一头只知道耕种与战争的怪兽,牙尖爪利,时刻企图东拓。

齐威王不止一次希望与魏赵结盟,中原罢战,腾出精力来对付秦国。毕竟在中原人的眼里,秦国是没文化的野蛮人。这天下,不能被野人给侵占了。

能够直接压制秦国的,只能是与之紧邻的魏国,然而魏国始终没有把自己的战略重点,放在西边,让齐威王非常无语。

魏惠王简直就是秦国人的福星,他不断破坏刚刚建立的同盟关系,一会伐赵,一会伐韩,把齐国拖下水,卷入中原乱战,给秦国创造发育时间。

马陵之战后,秦国连连对魏用兵,蚕食河西地区,逼迫魏王割地。

魏惠王开始反思自己对人才不够重视,于是招贤纳士,意图复强。“卑礼厚币以招贤者,邹衍、淳于髡、孟轲皆至梁 。”

由于魏罃和秦孝公一个思路,谋求短期内国力飙升,不顾及其他的副作用,遭到了大多数倡导道义和具有惠民思想的学者的鄙视甚至唾骂。

比如在孟子眼里,魏惠王效仿秦国野蛮生长,一心想着兵戎之利而不顾及民生,他就不是人,只是一头野兽。

魏王跟大部分学者谈不来,最终只有纵横家和权谋家得到重用。

这种背景下,惠施在白圭死后担任魏国国相。

惠施即惠子,据说也是鬼谷子的弟子,深得纵横学派的精髓。

惠施初到魏国,与魏惠王讨论国策,觉得这货就是一只愤怒的老鸟,始终放不下丧子之痛,要发动举国之力,再次攻打齐国。总之,仍然不把旁边虎视眈眈的秦国当回事。

魏国新败,损失十万精良,拿什么打?举国皆兵,不惜代价,倾巢出动,再让敌人上演一次围魏救赵?

惠施向魏瑩建议,咱还是借刀杀人吧。您放下身段和面子去朝拜齐君,尊他为王。齐侯一旦接受,楚国肯定受不了,楚威王好战之徒,他一定会攻打齐国,等于替魏国报了仇。如此一来,我们摆脱两线作战的困境,可以全力解决西边的问题。

魏瑩称善,老泪纵横:“以前我与齐君一同狩猎,拍着肩膀以兄弟相称,现在要给他下跪啦!”

魏惠王派使者前往齐国,与齐相田婴联络,表达自己的意图。田婴为了讨好国君,不顾一些人的劝告,极力促成此事。

田因齐对王爵也是渴盼良久,心中时时蠢动,借着这个契机,那就勉强答应魏国的请求吧,至少不是我自己主动要称王。

公元前334年,魏瑩拉着韩国和几个小国的国君,跑去徐州与田因齐会盟,尊齐为王。

齐威王也是老江湖,他说自己不敢独自称王,反过来又尊魏瑩为王,史称“徐州相王”。

魏瑩刚刚去掉尊号,然而又是脑子一热成了魏惠王,因国都在大梁,也称梁惠王。

齐威王拉着魏惠王,两人在徐州举办了隆重的仪式,祭拜天地祖宗,互相拥抱道贺,仿佛亲兄弟。

楚威王熊商接到齐魏同时称王的消息,心情爆炸。几百年了,就咱楚国依靠实力享有王号,现在蛇鼠之辈也敢自立,僭越,僭越!

熊商大怒,寝难眠,食不饱:“齐君无礼,魏侯无状!他俩一副欠揍的样子,老子要用兵!”

公元前333年,因徐州相王事件,楚伐齐,赵伐魏。

楚威王熊商自将楚师,率军北上攻齐,齐国任命申缚为主将,与楚交战徐州,齐国大败。

其后,惠施进一步主张齐、楚“偃兵”,倡言魏与齐、楚联合抗秦。秦国一看这个节奏很不好玩,派张仪使魏,把惠施给挤兑走。

惠施构建的山东诸国连横的雏形,因魏惠王的不信任,被扼杀在摇篮里。

惠施被逐至楚,不久转宋,在宋国与庄子论学,给我们留下了著名的“濠梁之辩”——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0 阅读:328
评论列表
  • 2024-08-01 22:46

    惠施非常有才华的,怀才不遇而已,不过这个时候的张仪已经是风光无限,不光是现在,就是那个时候也可以称为第一纵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