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曾是黄埔军校的才子,更是蒋介石的得意门生,在抗战史上,他还曾留下过浓墨重彩的一笔。
然而,世人对他的评价,并不是“抗日名将”,也不是“著名将领”,而是“好色将军”、“逃跑将军”,相对于他立下的战功而言,人们更熟悉他那贪婪好色、屡战怕死的形象。
他就是曾任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八集团军副总司令兼第二十九军军长、第十六兵团司令——孙元良。
孙元良,1904年出生于四川成都华阳县,其父是晚清时期的一名知县,67岁才生下孙元良,典型的“老来得子”。
由于家境殷实,孙元良从小便接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当然,他也很努力读书,成绩一直很优异。
1924年,弱冠之年的孙元良考入黄埔军校第一期学习,同期的还有我军著名将领王尔琢、周士第、左权、陈赓、徐向前等。
事实上,孙元良曾经也是一位作战勇敢的将领,在两次东征和平定刘杨叛乱中,他就因作战勇敢,被先后提拔为排长、连长、营长。
1926年“北伐战争”期间,孙元良还被任命为第一军第一师第一团团长。
要知道,此时的他才22岁,所以由此可见,他这个时候打仗还是比较勇敢的,而且具有一定的指挥才能。
正因如此,孙元良还曾一度被蒋校长视为自己的得意门生,将来必定有一番大作为。
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孙元良身上的一些“坏毛病”便逐渐凸显出来,其中最典型的就是——‘好色’和‘逃跑’。
1937年12月12日,距离南京仅有65公里的镇江沦陷,日军侵略的铁蹄正向南京赶来。
在此危机关头,蒋介石并未打算死守南京,根据蒋的命令,时任南京守城总指挥唐生智于当天下午召开军、师高级将领会议,布置弃守南京撤退诸项事宜。
会议结束后,孙元良便“失踪”了,他不是去组织部队准备与日寇决一死战,也不是去整顿兵马,掩护大部队撤退,而是一头躲进了“烟花柳巷”。
很快,南京失陷,日寇在城内进行了惨绝人寰的大屠杀,遇难者30万以上,尸横遍野、惨象寰生。
1938年元旦后,南京市面上才逐渐稳定下来,孙元良趁机混出城去,前往武汉给他的蒋校长“请罪”。
之后,孙元良被撤去其担任的第七十二军军长一职,但还不到半年的时间,孙元良就又官复原职了。
如此品性劣质之将领,不将其处决,反而重用,这足以证明老蒋不会用人,而这也预示着他最后的结局。
其实,孙元良“好色”这一恶劣品性,已经不是什么新闻了,早在淞沪会战时期,他的这一品性就表露无遗。
当时,上海的一些女大学生带着慰问品前来孙元良任师长的八十八师慰问,孙元良看中了其中的一个女学生,并对其动手动脚,十分地不检点。
令人气愤地是,他还对此辩解说,自己是“英雄爱美人”,还说自己在前线拼命,九死一生,让美人陪伴一下怎么了?这就是典型的“强盗逻辑”。
当然了,值得肯定的是,他部下的524团副团长谢晋元,率领“八百壮士(实际只有四百余人)”死守四行仓库,创造了孤军坚守阵地的惊世壮举。
四行仓库保卫战不仅振奋了中国军民的士气,同时也粉碎了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
不过,对于这一战,很多人印象最深的还是这“八百壮士”,以及抗日民族英雄——谢晋元将军,跟孙元良似乎并没有多大关系,他仍是世人口中的“好色将军”和“逃跑将军。
到了解放战争时期,孙元良仍没改变其“逃跑”、“好色”的本性,行军打仗之际,也不忘寻花问柳,而且动不动就主张逃跑。
淮海战役期间,时任第十六兵团司令兼徐州“剿总”郑州前进指挥部副主任的孙元良,在遭到了我军重创后被迫突围,结果全军覆没,孙元良化装逃脱。
在这之后,孙元良又多次上演“逃跑”大戏,蒋介石一怒之下削了他的兵权。
1950年退守台湾后,孙元良便不在军中任职,开始下海经商,从军人摇身一变成了一名商人。
别看孙元良打仗不行,经商还是有一套的,他后来还出任一家针织公司的董事长。
由于他特殊的身份,以及其广阔的人脉资源,再加上他善于逢迎、处事圆滑的性格,使他赚了不少钱。
1956年,孙元良远赴日本,后旅居国外近20年的时间,之后又回到台湾定居,2007年去世,终年103岁。
总的来说,孙元良晚年生活过得还是很不错的。
值得一提的是,孙元良的子孙后辈也大都比较成器,尤其是他的第五子——孙祥钟,更是家喻户晓的“巨星”。
这个“孙祥钟”,就是那个与秦祥林、林凤娇和林青霞并称为“二秦二林”的——“秦汉”。
关注文史君,了解更多近现代人物的传奇事迹!
出一个戏子也叫成器,真是笑话
蒋总统就能用这样的草包,出了名的逃跑飞将军孙元良,有福气啊
“好色”打个引号到底是好色还是不好色?你说清楚呀[呲牙笑][呲牙笑][呲牙笑]
终于搞明白了一个问题:南京大屠杀的时候,蒋介石及其部下在干什么了;我不知道有人曾大力宣传南京所谓的“蓝宝石”“爱情”行宫是什么心态;南京大屠杀,我们除了该恨日本人,我们还应该恨谁?!
长寿的都不好色,但花心[笑着哭]
不认得所谓的秦汉
不是姓孙?怎么后辈姓秦?
郑州前进指挥部?
也是有本事的![鼓掌]
[呲牙笑]
好色是长寿的秘诀。张学良语录自古英雄皆好色,我辈并非英雄汉,瑞有好色似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