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们已经将老鼠打到了一种被称为“麻痹”的假死状态。
这种状态是通过将超声波发射到啮齿动物大脑中的一个精确位置来诱导的。
这项技术有朝一日可能被用于人类的太空旅行和医疗目的。

科学家们已经能够使用超声波在小鼠和大鼠身上诱导麻木状态,这使他们离找到诱导人类假死的方法又近了一步。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和欧洲航天局等航天机构正在急切地等待人工诱导动物进入冬眠状态的科学研究。
他们希望有一天这能节省前往火星等行星的长途太空旅行的能源和成本。
最新研究发现,研究人员能够使用针对动物大脑精确部位的超声波,在小鼠和大鼠身上诱导迟钝。
“如果在人类身上成功证明,这项技术在医学应用方面具有巨大潜力,特别是在中风和心脏病发作等危及生命的情况下,”该研究的主要作者、华盛顿大学生物医学工程教授洪晨说。
她说:“我们可以想象宇航员戴着一个类似头盔的装置,该装置旨在靶向下丘脑区域,以诱导一种类似鱼雷的状态。”。
小小的头盔会刺穿啮齿动物的大脑
Torpor是一种假死状态,动物看起来可能要睡觉了,但实际上它们的代谢活动正在急剧减少,通常是为了应对极端不利的条件。
老鼠和老鼠都戴上了微型头盔,可以向大脑发送超声波。科学家们观察到,这些海浪能够有效地将啮齿动物推向麻木状态。

实验结果显示了用探针刺激后3分钟和13分钟的小鼠温度。顶部面板显示鼠标的体温明显下降。在这张照片中,“US”是指“超声波”,BAT是指“棕色脂肪组织”(此处指背部脂肪)。
在超声波脉冲后的大约一个小时里,老鼠的体温和新陈代谢都下降了,这种状态类似于自然界中的麻木。老鼠的平均体温下降了3.5摄氏度,心率和氧气使用量也下降了。
大鼠的体温也有所下降,尽管下降幅度较小,最高可达2摄氏度。
科学家们在研究中表示,这种状态是在老鼠身上触发的,这一事实令人鼓舞,因为这些啮齿动物“不会自然进入休眠状态,这表明类似的影响可能会在人类身上诱发”。
这项技术有一天可以用来使太空旅行更加经济

艺术家关于火星准备就绪的居住空间的概念
航天机构正在密切关注这类研究。如果他们能够破解假死的科学,这将使太空旅行更安全、更便宜,尤其是对于像16个月的火星往返旅行这样的长途飞行。
据报道,一名宇航员每周吃大约30公斤的食物和水,但在假死状态下,他们的消耗量可能会下降75%。宇航员漫游所需的空间也将大大减少,因此火箭不需要乘员舱。
这些削减加在一起可以节省几吨质量,当每磅重量都会增加一枚已经很重的火箭的重量时,这是一个至关重要的节省。
诱导类似冬眠的状态对健康也有好处。研究表明,宇航员肌肉和骨骼密度大幅下降的风险较小,并受到保护,免受宇宙辐射的最坏影响。它还可以保护宇航员的心理健康,因为没有人知道离开地球这么长时间后人类的心理会发生什么。
未来离我们越来越近了,但还没有完全做到

熊是其他自然进入休眠状态的动物。
支持这一创新的基础科学的快速进步令人鼓舞。
诱发假死的一个途径是让身体显著降温。事实上,外科医生已经在使用深度低温——将体温降至35摄氏度以下,在特别棘手的心脏手术中止血,尽管这应该持续20到30分钟以上。
其他研究,比如最近的这项研究,表明破解大脑休眠的麻木机制可以诱导这种状态。科学家在研究中表示,先前的研究表明,药物可以诱导麻痹,但最近这项研究中这种方法的优势在于它是非侵入性的、精确的和安全的。
大多数关于长距离假死的研究仍然只在动物身上进行,我们可能离在人类身上进行测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