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快节奏、高压力的社会里,我们常常被教导要不断进取,但很少有人提醒我们,什么时候该停下来。
一、适可而止,其实是一种超凡的智慧。
老祖宗早就留下话了,“日中则昃,月盈则亏”,啥意思呢?就是这太阳到了正午,之后就得慢慢往西斜咯;月亮圆圆满满之后,接着就得亏缺啦。这世间的万事万物啊,都跟商量好似的,遵循着一种微妙的平衡。就好比咱在事业上吭哧吭哧努力,好不容易有了些成就,这时候要是脑袋一热,还一个劲儿地往前冲,眼睛里只看得见更高、更远,不懂适可而止,那保不齐就得出乱子。就像《庄子·达生》里提到的东野稷,驾车技术那叫一个牛,在鲁庄公跟前显摆,他那马跑起来又快又稳,一圈又一圈,鲁庄公都看直了眼,夸他厉害。可东野稷呢,被夸得飘飘然,压根儿不知道停,最后马累得瘫倒在地。这古人的教训明晃晃地摆在那儿,咱可得长点心。
二、适可而止,那是对咱自个儿身体的尊重。
咱这肉身可不是铁打的机器,没法没日没夜、无休止地运转。您想想,长时间让身体超负荷工作,这不是跟自己过不去嘛。早晚有一天,身体得跟咱抗议,到时候各种毛病都得找上门。还拿东野稷那匹马来说事儿,它被主人使役,主人让跑就跑,也不晓得拒绝,最后体力耗尽,败下阵来。咱们人类虽说有脑子,能自己拿主意,可一瞧见名利那闪闪发光的诱惑,好多人就把身体发出的警报声当耳旁风了。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呐,咱得心疼它,别等它垮了才后悔。
三、适可而止,那是给心灵松绑,让咱获得解脱。
人要是任由欲望像吹气球似的无限膨胀,那就完犊子了,得掉进无尽的追求黑洞里,把生活里原本那些真善美的东西全给弄丢咯。咱得明白,懂得适可而止,就是懂得享受生活,知足常乐嘛。就像《增广贤文》里说的“良田千顷不过一日三餐,广厦万间只睡卧榻三尺”,您就算挣下金山银山,一天能吃多少?房子再多,睡觉也就占那么一小点儿地儿。所以啊,别让欲望牵着鼻子走,这样咱才能在忙忙碌碌的日子里,找回内心的平静,收获满满的满足感。
四、适可而止,那是对规则的敬重。
咱活在这世上,每个人心里都有杆秤,知道啥事儿能做,啥事儿不能做,这就是底线;每件事儿呢,也都有它自个儿的规律和规则,乱不得。要是有人非得去触碰那些底线,把规律搅得一团糟,原则啥的全抛到九霄云外,那最后等着他的,准是一箩筐的遗憾和悔恨。这就好比走路,要是不看红绿灯,乱闯一气,迟早得出交通事故。社会得有序运行,咱每个人都守好自己的本分,遵循规则,适可而止,这日子才能过得安稳。
五、适可而止,那是对未来的担当,是为长远计。
您想,当咱在某个领域好不容易崭露头角,取得了些成就,这时候要是不安于现状,让那贪得无厌的欲望主宰了自己,说不定前面就是个大坑,等着咱往里跳,最后得不偿失。古人云“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说的就是这道理,功成名就之后,还不知道收敛,不懂适可而止,那下场能好到哪儿去?保持住已有的成就,踏踏实实地过日子,这就是最实在、最大的幸福。懂得适可而止,功遂身退,这可是老天爷定下的道儿,更是咱生活里的锦囊妙计。
家人们呐,人这一辈子,得知道进退,脚才能稳稳当当地扎根在地上;懂得舍得,路才能顺顺溜溜地往远处延伸。适可而止可不是认怂、放弃,它是一种更高明、更有境界的追求。在这纷繁复杂、让人眼花缭乱的世界里,咱只有拿捏好这个分寸,找到属于自己的节奏,才能活出真真正正的自我。希望大伙都能把这四个字琢磨透,往后的日子过得有滋有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