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的全球新风采"
最近几天,中国制造频频成为世界一流媒体主页的亮点。这背后的原因有两点至关重要。首先,华为MATE60 pro的发布让西方国家惊讶地发现,在芯片领域,中国再次实现了技术跨越。其次,比亚迪在慕尼黑车展上展示的新能源汽车表明,中国汽车工业已经进入一线领域。
慕尼黑车展,原名法兰克福车展,创办于1897年,一直以来都是国际A级车展。然而,2021年,慕尼黑车展的举办地从法兰克福迁至宝马的“故乡”慕尼黑,因此更名为慕尼黑车展。今年,超过50家中国汽车产业相关企业参展,这些企业在全球媒体和车迷中引发了巨大的震撼。
这一震撼并非毫无根据,以下三点事实有力地佐证了这一点。首先,比亚迪的展台在本次慕尼黑车展上面积达到了惊人的915平方米,甚至超过了德国“东家”奔驰。这巨大的展台不仅反映了比亚迪在行业中的高地位,还吸引了更多的观众和媒体。
事实上,比亚迪的展台在慕尼黑车展上一度成为媒体和车迷的焦点,以至于比亚迪的创始人王传福也被挤在自家展台之外。其次,比亚迪的新能源汽车引起了瑞银全球研究所的关注,他们第一时间对比亚迪海豹进行了全面拆解。
值得一提的是,这并非是第一次对比亚迪海豹进行拆解,几个月前,日本就曾对其进行过拆解并制作成书籍,售价高达88万日元,约合4.5万人民币。然而,这一次比亚迪海豹仍然引起了海外媒体的关注,瑞银研究所也第一时间将其拆解,得出了“中国品牌已经具备和全球车企品牌掰手腕的实力”的结论。第三,传统的汽车巨头几乎缺席了慕尼黑车展。日本和韩国的知名车企,如三菱、起亚、本田、丰田、日产等,并未参加这一汽车“盛会”。
这一现象的原因不仅是因为这些车企在新能源领域失去了领先地位,更是因为它们在中国汽车市场上的销量已经不再令人印象深刻。因此,可以肯定地说,本次慕尼黑车展几乎成了中国车企的“独角戏”,西方媒体再次为中国制造的实力感到惊叹。
作为慕尼黑车展的东道主,德国以其汽车文化的发源地身份备受瞩目。然而,除了大众以外,几乎没有其他能够拿得出手的新能源汽车。
本次慕尼黑车展将目光聚焦在新能源汽车和自动驾驶技术上。然而,除了大众以外,德国其他车企几乎没有具备这些领域的实力。中国车企,如比亚迪,已经在新能源技术领域取得了显著进展,如CTB技术、云辇、启源的数智化车身等。
尽管如此,我们不能自满,因为新能源汽车领域的诟病仍然是电池技术。一旦有车企在电池领域取得重大突破,超越也将变得更容易。不过,暂时而言,在新能源汽车领域,我们中国仍处于领先地位。特别是本次慕尼黑车展,我们真正实现了在西方国家的引人瞩目亮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