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火遍了大江南北,那句“我命由我不由天”更是成为了无数人心中的呐喊。其实,早在千年前,宋代才女李清照就用一首《夏日绝句》诠释了这样的豪情壮志。今天,咱们就来聊聊李清照的这首诗,一起领略她笔下的“我命由我不由天”。
二十字里的英雄气魄李清照 《夏日绝句》 全文: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这两句诗振聋发聩,一开篇便以磅礴的气势,向世人传达了一种震撼人心的人生价值取向。
“人杰”,即人中的豪杰。汉高祖刘邦曾称赞张良、萧何、韩信为 “人杰”,他们凭借卓越的智慧和非凡的才能,在历史的舞台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为国家的建立和稳定立下了赫赫功勋。在李清照的心中,“人杰” 是那些有着高尚的品德、远大的抱负,能在活着的时候为国家和人民做出杰出贡献的人。

“鬼雄”,则是鬼中的英雄。屈原在《国殇》中写道:“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 意思是,战士们虽然在战场上牺牲了,但他们的精神却永远存在,他们的魂魄依然是鬼中的英雄。李清照用 “鬼雄” 一词,表达了对那些即便身死,也能保持坚定的信念和不屈的精神的人的敬仰。
这两句诗对仗工整,节奏明快,短短十个字,却蕴含着无尽的力量。它告诉世人,人生在世,无论何时何地,都应当做一个有担当、有作为的人。活着,就要像英雄豪杰一样,为了理想和信念而努力,在世间留下自己的光辉足迹;即使面临死亡,也要保持高尚的气节和不屈的精神,让自己的灵魂在历史的长河中闪耀。李清照以女性特有的细腻笔触,展现出如此豪迈的气魄,实在令人钦佩不已。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这两句诗将世人的思绪拉回到了楚汉相争的那个风云激荡的时代。项羽,这位秦末的英雄人物,他勇猛无比,力能扛鼎,曾率领起义军在巨鹿之战中破釜沉舟,以少胜多,大败秦军主力,成为了人们心目中的英雄。他自封为西楚霸王,与刘邦展开了长达四年的楚汉之争,试图争夺天下的统治权。
然而,垓下之战中,项羽陷入了刘邦的重重包围,最终兵败。在突围至乌江时,乌江亭长早已备好船只,劝他渡江回到江东,凭借江东的人力物力,或许还有东山再起的机会。可是,项羽却拒绝了。他觉得当初带领江东八千子弟兵渡江,如今却无一人能回去,自己无颜面对江东父老,于是毅然选择了自刎而死,以死来捍卫自己的尊严和荣誉。

李清照在诗中提到项羽,并不是简单地对历史人物的缅怀,而是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她身处南宋时期,目睹了金兵入侵,南宋朝廷偏安一隅,统治者们抛弃了中原的大好河山,对百姓的生死疾苦漠不关心。这种情况让李清照深感痛心和愤怒,她借项羽 “不肯过江东” 的典故,来讽刺南宋统治者的逃跑主义和苟且偷生。

同时,李清照对项羽的赞美,也抒发了自己的爱国情怀。她希望南宋朝廷能够像项羽一样,有勇气和决心去抵抗金兵的入侵,收复失地,重振国家的尊严和荣耀。在那个动荡不安的时代,李清照虽然只是一介女流,但她的心中却有着强烈的爱国之情,她用自己的笔,写下了这首慷慨激昂的《夏日绝句》,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英雄精神的向往。

李清照,号易安居士 ,这位生于北宋元丰七年(1084 年)的奇女子,出身于书香门第。父亲李格非是苏轼的学生,官至礼部员外郎。建中靖国元年(1101 年),18 岁的李清照与 21 岁的太学生赵明诚结为连理。二人志趣相投,琴瑟和鸣,令人羡慕。
然而,好景不长,北宋末年,李清照的父亲李格非因新旧党争,惨遭罢官;紧接着,靖康之变爆发,金兵南下,北宋灭亡,李清照与赵明诚被迫南渡,开始了颠沛流离的逃亡生活。

建炎三年(1129 年),对于李清照而言,是极其悲痛的一年。这一年,她的丈夫赵明诚在江宁知府任上,面对叛乱时弃城而逃,这让李清照深感失望与耻辱。当他们途经乌江,李清照望着滔滔江水,心中感慨万千,为项羽的英雄气概所折服,也为南宋朝廷的懦弱和丈夫的怯懦而愤怒,于是挥笔写下了这首震古烁今的《夏日绝句》。不久之后,赵明诚因染病去世,李清照的世界瞬间崩塌,陷入了无尽的痛苦与孤独之中。

此后,李清照在孤苦伶仃中继续漂泊,生活的磨难并未压垮她,但却在她的诗词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记。她的词作风格也从早期的清新婉约,转变为后期的沉郁哀伤,充满了对身世的感慨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英雄精神的现代回响《夏日绝句》所传达的精神,穿越了千年的时光,就像一盏明灯,照亮后人前行的道路,激励着后人在生活的风浪中勇往直前。

梦想,是每个人心中的星辰大海,是我们前进的动力。但追逐梦想的道路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会充满荆棘和坎坷,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有坚定的信念和永不放弃的精神,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得更加坚定,更加坦然。
好了,今天就聊到这里,希望这篇文章能够触动您的心弦,让您感受到诗词的魅力,找到属于自己的力量与美好。如果您也喜欢古诗词,记得点赞、关注哦!欢迎评论区分享您的故事和感悟,一起交流!咱们下次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