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南事变后,毛主席提出12个条件,蒋介石死活不接受

历史客栈 2024-10-23 16:00:18

蒋介石发动皖南事变,本来以为是一步好棋,却没想到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皖南事变发生后,不光共产党激烈反抗,全国民众也口诛笔伐,甚至连美国、苏联等盟军国家,也都在谴责蒋介石,不应该在全国抗日的情况下发动这样的内讧。

这下子,蒋介石陷入了很大的被动,不得不低下头与共产党谈判。

毛主席为了给新四军将士们讨回公道,提出了解决皖南事变的12个条件,如下:

1.悬崖勒马,停止挑衅;

2.取消1月17日的反动命令,并宣布自己是完全错了;

3.惩办皖南事变的祸首何应钦、顾祝同、上官云相三人;

4.恢复叶挺自由,继续充当新四军军长;

5.交还皖南新四军全部人枪;

6.抚恤皖南新四军全部伤亡将士;

7.撤退华中的“剿共”军;

8.平毁西北的封锁线;

9.释放全国一切被捕的爱国政治犯;

10.废止一党专政,实行民主政治;

11.实行三民主义,服从《总理遗嘱》;

12.逮捕各亲日派首领,交付国法审判。

应该说,这12条都是合情合理的,包括停止内战、承认错误、惩办凶手、民主治国,但是,毛主席深知蒋介石的为人,他是不可能接受的,如果接受了,就无异于打自己的脸。

那么,毛主席为什么明知蒋介石不会接受,还要公开发布这12个条件呢?其实就是政治攻势。

1941年2月24日,毛主席给正在重庆的周恩来发去一封电报,其中写道:“用蒋介石的手破了一条缺口的国共关系,只有用我们的手才能缝好,我们的手即政治攻势,即十二条,除此再无别的妙法。……我们的目的,不在蒋承认十二条或十二条之一部分,他是不会承认的(当然对党内外群众都不如此说,仍是要求蒋承认),而在于以攻势打退攻势。对于一个强力进攻者,把他打到防御地位,使他不再进攻了,国共好转的可能性就有了。”

可见,毛主席真不愧是一位伟大的政治家,对斗争之道把握得炉火纯青,有时候,斗争并不一定要取得实际的利益,只要能达到一个平衡,也是一种胜利!

到这儿还只是开始呢,几天后,也就是3月1日,国民政府要召开第二届国民参政会,其中,共产党的代表有七人,包括毛主席、王明、博古、吴玉章、林伯渠、董必武、邓颖超,但是,毛主席明确声明:只要蒋介石不接受“12条”,共产党的代表就不会出席会议。

同时,毛主席还让周恩来把这12条送给了国民参政会秘书长王世杰,要求他在国民参政会上讨论,只有国民政府同意这12条后,共产党的代表才会参加会议。

毛主席这一步棋,就是看准了蒋介石的痛点。

毛主席深知,蒋介石召开国民参政会,其实就是在给他的“独裁”统治做掩饰,所以,必须要有共产党的代表参加才有说服力,因此,毛主席就抓住了老蒋的这个痛点,只要你不承认12条,我们就不参加会议!

而且,让王世杰在会议上讨论这12条,就是让各界代表们都来评评理,看看到底是谁对谁错,来争取各个方面的支持。

果然,当这12条公布后,大家都认为,共产党提出的这些要求很合理,蒋介石如果不同意,就是他的不对了。

眼看国民参政会马上就要开始了,蒋介石也非常着急,就派张冲去找周恩来谈判,一是把12条从参政会上撤回,二是让共产党的代表出席参政会,即使只有一两个代表也行。

这个张冲也很值得一说,原本是中统特务,与周恩来是死对头,让周恩来蒙冤的“伍豪脱党事件”,就是他一手策划的。

但是,这个人本质上并不坏,只是各为其主罢了,后来在西安事变时,张冲就与周恩来成为同事,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做出了重要贡献,也让两人冰释前嫌,甚至有相见恨晚之感,从此就成为无话不谈的挚友。

因此,蒋介石这个时候就派张冲来说服周恩来。

(图:西安事变时的周恩来、张冲、叶剑英)

但是,周恩来的原则性一向很强,即使张冲说尽了好话,甚至要给他下跪,周恩来都没有松口,坚持要蒋介石承认那12条后,才能出席国民参政会。

事后,周恩来给毛主席发去电报,说:“此次参政会我们得了大面子,收了大影响。蒋亲提主席名单,昨夜今朝连续派两批特使迎董、邓,一百名国民党员鸦雀无声,任各小党派代表提议,最后延期一天,蒋被打得像落水狗一样,无精打采地讲话。全重庆全中国全世界在关心着、打听着中共代表究否出席,人人都知道延安掌握着团结的人是共产党。毛同志的威信,在两个参政员及我们的态度上表现出来了。”

至此,共产党取得了一场完胜,而蒋介石,也在全国各界代表面前,彻底暴露出了反动嘴脸。

(参考资料:《皖南事变》《毛泽东与蒋介石》《党史博采》)

0 阅读: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