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投资人新年第一趟出差都去北京

融资中国 2024-12-23 14:07:56

孙子曰: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商场如战场,兵谋即商谋。资本、产业、企业,三者共同构成了国家商业体系创新的微观基石,更是中国科技创新能力建设的先锋队和推动新质生产力快速发展的核心主体。

在即将过去的2024,在中国以及全球化的商业战场上,各类创始人和投资人一起共同挺进全球产业链的顶端;也见证了生成式人工智能如何一步步成为最引人关注的技术创新之一。

今天,由于地缘和收紧等复杂原因,本土/面临着退出难、难等困境,纷纷放缓对外投资,美元更是几乎停摆了在中国的投资交易。

在这个变革的时代,每一次思维的转变都可能是生机的再现,每一次灵感的爆发都可能成为成功的开始。创业者、企业家、投资人,作为技术革新的瞭望者、经济繁荣的推动者和社会进步的参与者,已经站在了新技术和新周期转换的关键时刻。想要在这一场场激烈的商业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以正确的战略思想做为指导,成为这个新时代的奇点醒客。“思则变、变则通、通则达”。

地方求变:

“从北向南”,资本与产业进行着一场世纪大迁移

一家电子信息领域快速成长型企业负责人办公室抽屉里放着好几个地方拟好的招商引资落户意向方案。他向记者讲述,不少地方招商干部都有直接上门,开出了不少诱人的搬迁落户条件。有的提出减免加补助5000万元,有的开出给28亩土地和扶持资金3000万的优惠,还有的承诺可以和当地相关企业合并打包上市等。这家公司是在2015年落户某县城工业园后,产值每年增长30%,今年产值有望突破1.8亿元。出于对所在地营商环境的认可,他和投资人商量,目前公司发展暂不搬迁。

企业外迁是城市产业腾笼换鸟的过程。当前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全面推进,各地政府招商引资模式也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以江苏为例,2019年-2023年5年时间内江苏从外省招引了3138家科创企业,其中江苏的国资平台直接投资1499家、间接投资3320家科创企业,不管是迁入企业数,还是投资企业数都位居全国第一。与此同时,2024年1-9月,江苏向外省市产业转移17031家企业,其中异地设立分支机构4366家,对外投资10587家,注册变更2078家。这也意味着江苏企业在持续寻求外部扩张机会、扩大经营规模与业务范围。“十四五”规划中,江苏省提出壮大高端装备、集成电路、先进材料、节能环保、汽车等支柱产业,培育发展新兴高新技术产业集群以及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等措施。伴随产业的有序转移,江苏与外省市之间的产业联动也更加频繁紧密,进一步实现了区域间的优势互补与协同发展。

前几年,地方经历着遍地开花的大规模设立阶段后,成为一级市场资金主要来源的重要力量。为了完成返投任务,越来越多VC/PE参与到各地招商,“不迁注册地就不打款”的要求一度在科创公司之间成了不成文规则。今年以来,从中央到地方发布的多个文件,都指向规范地方招商引资制度,打破过去拼土地、拼税费、拼补贴的招商局面。

某VC机构负责人刘文文告诉记者,“过去一年,政府对如何实现返投、满足自身招商需求是极为严苛的,尤其是在基金募资时对于拟投项目的落地不再泛泛而谈,而是具体到对税收产生节点、当地投资规模的具体测算。”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北上广深外等一线创投城市,苏州、长沙、重庆、成都、西安、青岛、常州、昆山等新一批创投城市快速崛起,都不约而同地投入资源和资金,全国各地“总部”之争进入白热化。从过去的北京中关村到上海张江,再到深圳南山、光谷武汉、杭州滨江,中国资本与新经济产业的世纪大迁移正在进行。

此外,从各地方政府的做法来看也有了新的共识和打法——参与破产重整,毕竟招商落地一个上市企业,远比孵化100个早期项目来得实际。有些企业尤其硬科技项目,发展周期长,上市遥遥无期,来当地发展都需要1-2年,此外还要考虑与本地产业的关联性、资源匹配、创始人意向、扩产需求等因素。所以很多国资已经不再纠结“即投即迁”,而是优先布局一些龙头项目。

VC/PE 求变:

大胆与耐心,中国科技创新和新质生产力不可或缺的力量

当下,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升级,科技投资成为行业的强共识,如此背景下寻找超越市场平均收益的投资机会变得更具挑战性。

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在积极培育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方面,鼓励发展、股权投资,优化产业投资基金功能。

然而过去一年,中国股权投资市场交易节奏持续放缓,募资及投资市场均有不同程度的收缩,退出指数更是处于历史最低位的事实不容忽视。但好的方面是,大额基金的设立与募集仍相对活跃,显示出市场对优质项目的投资热情依然,特别是在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的推动下,新兴领域的科技企业始终是资本关注的热点。

今年以来,各地政府纷纷发布支持股权投资行业发展的政策,如上海市和广东省出台的相关措施,旨在促进股权投资行业的健康发展,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同时,随着市场的不断发展和变化,监管部门也在加强对股权投资行业的监管力度,提高市场的透明度和公正性,保护投资人和创业者的权益。国家层面更是着力培育壮大大胆资本和耐心资本,鼓励综合用好股、债、期等各类工具,完善创业投资、私募股权投资“募投管退”支持政策,为股权投资提供制度保障,引导更好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鼓励其发展壮大。

最近一段时间,银行、保险等各路机构纷纷下场,聚焦科技创新领域,加大股权投资力度。如五大国行旗下的金融资产投资公司,在新一批18个试点城市签约意向性股权投资基金规模已超过2500亿元,科技创新再迎金融活水。2024年,中国私募股权市场在宏观经济转型与科技创新的双重驱动下,步入了新的发展周期。

而在新的周期转换中,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深入发展,股权投资市场的国际化进程也在加速。越来越多中国投资机构走向国际市场,寻求全球范围内的投资机会的同时,中东等国际投资机构也在加大对中国的布局,纷纷设立分支机构或合作基金以参与中国市场投资。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创业投资行业快速发展,创投基金和私募股权投资基金规模已经超过14万亿元,股权投资市场已经成为金融支持实体、推动科技创新、构建多层次资本市场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更是支持创新创业和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力量。如今,作为全球第二大创业投资市场的中国股权投资,正在进入改革的深水区,实现全新质的升级。

CVC求变:

并购重整,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

商业战争中,企业家是创新活动的核心主体,是企业经营决策和创新发展的关键,而投资并购则是企业实施创新和打破成长天花板的关键动作。在中国资本市场持续的深化改革过程中,创投机构与科创企业一起大浪淘沙,共同成长,一路“打怪升级”,专业化程度越来越高、综合能力也越来越强。与此同时,和传统IVC协同发展的还有CVC。

过去几年,以腾讯、阿里、百度、、字节、等为代表的互联网企业早就纷纷成立CVC,通过大量投资并购成为中国经济创新最不容忽视的新力量。随后制造业、传媒业以及生物医药等众多行业的头部企业也纷纷成立CVC,巨头如联想、复星、和宁德时代,新秀如汽车、泡泡玛特等。

不同于传统IVC财务投资,CVC自带产业属性,可利用集团优势赋能被投企业,而且不仅可以依靠IPO退出,也可长期陪伴被投企业科技长跑,更契合硬科技投资的耐心模式。截止2023年,国内CVC机构超过4500家。其中非上市公司主体约占28%,上市主体占比72%,且A股上市公司为主,约占全部CVC主体数量的60%。

2024年6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创投十七条”,在培育多元化创业投资主体、多渠道拓宽创业投资资金来源、加强创业投资政府引导和差异化监管、健全创业投资退出机制、优化创业投资市场环境等方面,出台了十七条举措。其中“培育多元化创业投资主体”第一条“加快培育高质量创业投资机构”第一句就提到“鼓励行业骨干企业、科研机构、创新创业平台机构等参与创业投资”,这对明确CVC行业定位和推动CVC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而在政策背景下,包括上市公司、政府引导基金、地方国央企和社会资本等纷纷围绕新质生产力发起CVC。9月底,“并购六条”的出台再度引爆并购重组市场,多地政府发文推动上市公司和产业企业共同发起并购基金,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加入搜寻优质项目的大军,积极筹划资源整合和产业升级。

除此之外,近几年受国际经济环境等因素影响,一大批大中小企业生存发展出现问题。从目前市场看,国资、民企、私募、AMC等机构,特别是地方国资都积极参与破产重整。比如泉州发展集团、湖北省粮食有限公司等14家投资人参与福建傲农生物重整投资,其中泉州发展集团是泉州市属国资企业,湖北省粮食有限公司实际控制人为湖北省国资委,其余11家机构则会成为公司财务投资人。

事实上,并购重组不仅是推进企业产业扩张和资源整合的有力手段,也是助力困境企业转型脱困、提质增效的重要路径。典型如2024年2月,金贵银业收购宝山矿业100%股权,控股股东正式易主为湖南省国资委。借助此次并购,上市公司经营困境得以扭转,“链主”企业成功赋能产业链公司,湖南省内产业整合战略迈出坚实一步,最终实现多方共赢。

而对地方国资而言,投资破产重整项目既能让企业重新发展,亦可维护稳定、给地方保留税收和工作岗位。更重要的是,从财务角度看,通过重整拿下上市公司控制权,投资人入股价的折扣空间往往更大,也是一种成本更低、收益更高的“类定增”。

创业者求变:

中国企业,未来新一批国际化投资者

2024年,世界正经历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立足于中国经济视角,“出海”成了中国经济破局的关键所在。

比亚迪在电动汽车领域的领先地位使其在全球市场上占据了一席之地;则凭借其强大的算法推荐技术,在国际社交媒体市场上迅速崛起。华为、阿里等科技巨头在全球范围内设立研发中心,推动技术创新;而中石油、中石化等能源企业则通过并购和合作,拓展海外资源和市场。据海关统计,前11个月,我国货物贸易出口总值达到23.04万亿元,较2014年的全年出口总值14.39万亿元有显著增长。这一增长趋势表明中国企业在全球市场中的竞争力不断增强,出口产品的质量和技术含量也在提升。

事实上,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速和“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推进,中国在人工智能、通信、新能源等领域取得重大突破,中国企业越来越多地参与到国际贸易、学术合作、跨国生产制造等跨境活动,并将先进技术带到国际市场。中国企业在全球化舞台上的角色正发生着深刻的变化。

从2023年三季度开始,中国对外投资的规模就已经超过了同时期国外对国内的投资规模,直到2024年二季度,我国对外投资规模已达到4000亿人民币。从资本终点上来看,新加坡、匈牙利、越南、墨西哥是国内资本较为青睐的对象。而且,中国企业的国际化投资早已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制造业领域,而是涵盖了科技、金融、、能源等多个行业。

当然,成功的国际化投资离不开对当地文化的深入理解和尊重。中国企业在出海过程中越来越注重文化融合和本地化运营。通过雇佣当地员工、建立合资企业等方式,中国企业能更好地适应当地市场的需求和文化差异。例如,海尔集团在欧洲市场的成功就得益于其“三位一体”的本土化战略——设计、制造和营销均在当地完成。

从早期的产品出口到如今的资本输出,从依赖国外市场到主动布局全球,中国企业实现着高水平的科技自立自强,中国企业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关键,中国企业正在成为未来最新一批具有影响力的国际化投资者。

写在最后

当前,全球正处于新一轮科技和产业创新范式革命期。从科技创新范式来看,新一代人工智能等战略新兴产业在各领域相互渗透,类脑智能、量子通信等未来产业方兴未艾。而新技术特别是颠覆性技术既能够推动既有产业的业态、模式发生重大变革,又能促进产业链和价值链升级。比如,新一代信息技术催生了移动支付、网约车、直播带货等新业态、新模式,许多企业通过引入智能化生产线、建设数字化车间等方式,实现了生产过程的自动化、智能化。产业升级同样为科技创新提供了广阔的应用空间。

过去,中国企业过去走了很多弯路,起步晚、走得慢,但是今天,在国际竞争环境变化的激发下,新的市场环境以及国内政策调整等共同影响下,中国经济正在进入一个全新的发展模式。近年来,我们更是清晰感受到了革命的指数级趋势。中国的企业家和投资人已经全部意识到科技创新才是一切的基础。

在大的历史拐点之际,广袤苍茫的未来给所有探索者发出邀约,关于中国企业的未来与创新,作为经济繁荣的推动者、社会进步的参与者,资本方、产业方、政策方等所有人,有必要坐到一起,审视当下,畅想未来,去解开这份暗藏玄机又允诺财富、关于未来的藏宝图。

即将盛大开场。在新年的起点之上,大咖云集,冠盖京华,将对未来的投资走势和科技创新进行一场酣畅淋漓的深层思维碰撞,临界觉醒,方能畅想无限可能!在波诡云谲的全球市场如何乘风破浪,这里即将揭晓答案!

0 阅读:29

融资中国

简介:股权投资与产业投资媒体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