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珍贵的资源,不是煤炭,不是稀土,而是最常见的黄土层

何止是电影啊 2024-08-14 16:03:10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持续为您推送此类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们坚持创作的动力~

如果有人问,我国最珍贵的土资源是什么?

很多人都会想到具有战略意义的稀土、能够燃烧的煤炭。

然而,编者个人认为,我国最珍贵的土资源,却是在北方地区经常能够见到的黄土。

那么,为什么在东北的黑土、长江以南的红土中,要属黄土珍贵呢?

我国的土壤分布有着明显的地区特色,因为受到地域环境、整体气候以及地形地势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分别呈现出赤红色、褐色、黑色、暗棕色以及黄色和黄棕色等等不同的颜色。

但整体还是以东北地区的黑土地、长江以南的贵州、四川、安徽、江苏江西等地区的红土地,以及山西、陇中、陕甘晋地区黄土高原的黄土地为主。

在人们的印象中,陕西、陕北地区的黄土地,往往都是和面色黝黑、生性淳朴的农民联系在一起,还有依靠着沟壑山体而建窑洞,还有动辄尘土飞扬的黄土地。

但却很少知道我国的黄土是世界各国中最具典型性,同时也是分布面积最广的黄土区。

我国的黄土经年累月地累积,厚度达到了180多米。

在这片土地上,承载了多达2亿人的衣食住行。

曾经有人对黄土高原的黄土进行过分析,黄土中富含的硅、‌铝、‌钙、铁等元素,这些元素不仅能够让人们从这片黄土中获得粮食,而且还能给人们提供比其他土壤更加稳固的建筑特性,所以我国的人们才会在黄土高原上挖起了窑洞、住进了土里。

1864年,德国地质学家庞培利在我国调查煤田时,曾经对黄土高原的构成进行了调查,并得出了“水成说”。

他最初认为黄土高原中的黄土主要是黄河中所带的泥沙,经过逐年的沉淀而成,但随后不久就自己否定了自己的观点,转而认为是与岩石的长期风化有关。

英国的地质学家金斯米尔同样也认为黄土是跟着水一同汇集到这里,随后又因为地质作用逐渐被“顶”成现在的样子。

不过,这两种“水来说”,并没有有力的证明,人们更多的还是相信“风来说”。

根据我国《汉书》记载,在汉朝时就经常出现“云气赤黄”的情况,与现在的“沙尘暴类似”,而且还有很多的文字都明确地记载,这些黄土大多都是从西北“乘风而来”。

在元朝时,还曾经有过一场“七天七夜”的暴雨暴土达到了七八尺,甚至把一些牲畜直接“活埋”。

从地形上看,我国的黄土分布区域大多是荒漠盆地周边地区,并且附近都有高山。

这些自然条件都比较符合气象学中的沙尘暴构成基本条件,也就是风化物或者砂石在风的“裹挟”下飞到这里,又因为附近的高山阻挡了风的去向,所以这些风化物就沉积在这里。

根据现代人使用新科技古地磁技术对黄土层进行勘测,得到的结果发现黄土高原至少经历过32次冷暖变化,并且在明显的分层中还发现了地球各个时期的生物化石,而且出现了红土和黄土交杂的复合层。

以洛川地区为例,从最顶端的黄土层向下挖掘,大约在20米左右以下,开始出现红色和棕色黏土,这些黏土大多是在距今几万年前从周边地区随风飘来的“舶来品”。沿着这些杂色黏土向下挖掘,还有厚达近百米的午城黄土、离石黄土等黄土层。

可以说,这一片黄土就是一部地球演变史的记录本。

从蒙古高原到黄土高原,再到华北平原,这一大片黄土覆盖成的高原,不仅保留了地球发展的痕迹,而且也孕育了一个文明。

因为黄土的颗粒相对较小,再加上含有一定的砂土性,所以能够在保持透气性的同时还能将并不充裕的降水有效地保留在土壤中,这就让这一片黄土中能够让马铃薯、番薯等块茎作物更适宜生长,在水稻尚未成为主要农作物时还能给当地百姓提供大量的高粱、大豆、荞麦等粗粮。

因为黄土的保水能力,让黄土地上的百姓能够得到一年四季的耕种期,与其他地区相比,这里的早期人类能够拥有更优越的生存条件,所以在同一时期的早期人类社会中,黄土高原上的社会要比其他地区的人类密度更高。

当其他地区的人们还在穴居狩猎时,这里的已经开始出现了窑洞和大规模的耕种,随后更是出现了早期的泥盆、瓦罐。

可以说,这些黄土促成了人类农耕文明的起源和发展。

从新石器时代开始,这里的人们开始耕种、生产,同时也开始与北部地区的游牧民族有所交集。根据《史记》《左传》等史料记载,这里从西周时期开始与游牧民族进行杂居,这些逐渐融入中原文明的外来移民为黄土上带来了新的活力。

从春秋时期的郑国渠、到秦汉时期以西安为中心逐渐扩大的农耕移民,再到春秋时期的人口大增长、隋唐时期的兵屯田、兴水利,可以说,这一片黄土上勤勤恳恳生活的人们,让中原文化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不过,这一片黄土同样也存在着影响人类生存的问题。

黄河,因为黄土高原的黄土而变得浑浊,同时也把黄土带往了流域内的各个区域,这同样是因为黄土虽然可以蓄水,但却也容易造成土块的瓦解的原因。

黄土高原虽然在内陆地区,但是每年的6到9月,都会有一段时间的大雨或暴雨时期,而这一段时间的黄土也会因为雨水的冲刷而达到含水量饱和,继而发生遇水崩解的情况。所以,水土流失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是这里的主要问题。

根据我国科研人员的调查,在31万年之前,这里的水土流失量大约为每平方公里每年流失350吨,到7.5万年前变成了6665吨,到了解放前则有10146吨。

这其中虽然有着黄土本身结构的原因,但更多的则是人类过度耕种、过度开发导致的土地贫瘠。

如今,我国已经开始针对黄土覆盖地区进行科学规划和治理,退耕还林、植树造林、淤地造田、蓄洪滞洪等多种防治手段,已经让这里曾经的一片黄土,重新焕发了一片片的绿色。

虽然黄土本身所含的矿物资源并没有黑土、稀土那样有商业价值,但是却能够为人类研究地球发展、我国文化等方面的研究提供资料,所以从这方面来说,黄土的珍贵价值是稀土所难以企及的。

参考资料

《发展研究 | 历史视角下的黄土高原演变规律及规划启示》中国测绘学

《比黄金还珍贵的土,是什么土?》中科院物理所

《揭开黄土的秘密》张佳静

0 阅读:65

何止是电影啊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