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全世界都容不下犹太人?黑格尔坦言:犹太信仰与世界对立

双好的是乐 2025-01-01 19:36:39

声明丨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犹太民族,一个承载着深重历史悲情的民族,世人只知二战时600万犹太人惨遭希特勒的种族灭绝,却鲜有人知,犹太人的悲剧早在公元2世纪时开启。

在那个时代,古犹太人守望着神的应许之地——以色列,突然被罗马帝国血洗,150万犹太人被屠。

自那时起,犹太民族踏上了长达一千多年无国籍的流浪之路,从被边缘化的低等公民,到遭受各国无情驱逐,直至1948年以色列宣布独立。

这一刻,散落世界各地的犹太人方才陆续重返这片久违的“应许之地”。

那么问题又来了,犹太民族的悲情历史背后,究竟是世界容不下犹太人,还是犹太人容不下世界呢?

犹太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的起源

关于这个问题,德国哲学家黑格尔曾一针见血地给出了答案:犹太民族被驱逐的悲剧,是源于犹太信仰存在极强的排他性,这就决定了他们从一开始就选择站在了世界的对立面。

犹太教和伊斯兰教、基督教是世界三大单神宗教,他们同宗同源,都是从古犹太教演变发展而来。

犹太教唯一的神是耶和华,伊斯兰教信奉的是真主,而基督教的神则是耶稣。虽然这三兄弟原本是一家,但他们都坚持只有自己信奉的那个神才是真正的上帝。

最早的时候,古西伯来人被古巴比伦军队押送到了现在伊朗这一带,于是他们开始编写属于自己民族的神话故事《希伯来圣经》。

夏娃和亚当偷的后人诺亚,在大洪水时期,造了一艘大船,带领着世间生灵躲过了灾难。

诺亚离世后,他的后代“亚伯拉罕”有一天得到了神的指示,神告诉他,有一个地方叫迦南,那里有充足的粮食和牛奶,是神赐予他们的“应许之地”,而亚伯拉罕的族人们都是神选定的天选民族。

而罗马帝国打败了犹太民族后,占领了这片土地,好巧不巧,一个叫耶稣的男婴诞生了,他还被赋予了神话色彩,说是上帝之子。

而伊斯兰教的诞生,和基督教的剧本也十分雷同,一个叫穆罕默德的男人突然和神交流上了,于是他又成为了神指定的最后一个先知。

学习过唯物主义的人都知道,其实宗教的起源大多数都是服务于政治,不管是犹太教,还是基督教,亦或者是后来的伊斯兰教,他们的诞生历史,总是惊奇地伴随着朝代更迭或是新政权的建立。

犹太教的排他性

虽然说,这三个宗教本是同宗兄弟,但是他们的发展轨迹却很不一样。

就拿基督教来说,基督教宣称人生来就有罪,只有相信耶稣才能够赎罪,死后方可上天堂。

而基督教在历史长河中,经历了无数次改革后,现在的基督教对信徒没有严格的要求,但凡信耶稣者,都可入教。因此,基督教不挑血缘、不挑地域、不挑出身,他们大门敞开,随时可来,随时可走,颇有一种普度众生的意味。

也就是说,基督教早已成为一种单纯的精神信仰,脱离了民族捆绑。

而犹太教至今仍然坚守着古老的传统,由母系传承。由于历史上的悲情色彩,导致犹太民族有着极强的自我保护意识,有不少虔诚的犹太教徒坚信,非我族类,皆是低我一等。

因此,在一千多年的流浪历史当中,许多犹太家族依然保持着古老的习俗,几乎不与外族通婚,他们坚守着犹太教与民族的捆绑,这就导致了犹太民族存在很强的排他性。

这种排他性意识,使得他们在各国居住时,变得越来越狭隘,甚至是不惜掠夺外族人民的利益,使得犹太民族落得了一个坏名声。

就拿当年被驱逐出巴勒斯坦这事来说,当时有一部分犹太人逃到了埃及,还获得了埃及法老的庇护。

而埃及被希克索斯人大举入侵后,犹太人非但没有帮助埃及人驱逐外来入侵,反而义无反顾地为希克索斯人带路。

后来埃及人推翻了希克索斯人的统治后,当时在位的法老并没有对犹太人进行清算,然而就在国家需要大量的钱财物质重建时,犹太人更是不惜发起了国难财。

法老一怒之下,把埃及境内的犹太人都贬为了奴隶!

一千多年来,犹太民族从不把寄居地当成自己的国家,这种为侵略者做带路人的事他们可是干了不少,比如他们曾得到过波斯帝国的庇护,后来又为亚历山大带路灭了波斯帝国。

我国从宋朝时期,就开始接纳过、庇护过犹太人,但我国也曾深受其害。别忘了,当年用鸦片敲开我国大门始作俑者,正是犹太家族之一的沙逊家族。

犹太民族的这种“独特才能”延续至今,以至于在某大国的军工集团背后,犹太财团的身影无处不在。

正如黑格尔所言,犹太民族的排他性,使他们难以理解和尊重其他民族,这也使得他们千余年来背负着狼藉的名声。

然而,并非所有犹太人皆如此行径,毕竟人性各异,总有那么一部分犹太人,心怀善良,保持着对世界的温情与尊重。

参考资料:

1、百度百科:犹太人

2、百度百科:犹太教

3、澎湃新闻:虚构的以色列:犹太人是否拥有对先辈土地的权利?

0 阅读:91
评论列表
  • 2025-01-06 23:25

    犹太人信仰是跟钱💰平等[呲牙笑]也没有说跟你平等

双好的是乐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