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汽车修理,几乎大多数车主都有和修理工接触的经历,那大家对修理工的印象是什么样的呢?也许大家会说很多,修理工是个脏活,累活,普遍文化程度不高,也有人会说,这个技术活,不仅要有体力,还要有文化,可以说既是体力劳动,又是脑力劳动,确实大家说的这些情况都有存在。
那汽车修理工到底是什么样的呢?其实汽车修理工也是随着汽车的发展而变化,早期的汽车使用的是化油器,整车电气化程度不高,机械部件较多,而且基本都是燃油车,因此保养小修基本都是机械方面的作业较多,电气方面主要是充电系统、启动系统、灯光系统、空调系统及简单的娱乐系统,所以修理厂内基本是机修工为主,电工为辅助,要注意的是早期并没有4S店,主要是以特约维修站及修理厂为主。
那时的汽车修理工可以说是对机械的掌握程度较高,可以达到零件级维修,以前也经常有一个修理工顶半个机床工的说法,和机械打交道难免会接触很多油脂,油液及粉末,所以早期的汽车修理工手上、衣服上、甚至脸上都是黑黑的,而当时汽车电工相对来说就是比较书生气一些,因为他们的工作主要是以电路诊断为主,无需强体力活,相对来说比机修工衣服要整洁很多。
后面逐渐进入了电喷车时代,化油器慢慢被淘汰出局,汽车电气化程度也随之提高,电喷车由于需要大量的传感器数据运算来维持发动机的动行,于是车辆上增加了发动机模块,同时其它电气系统也纷纷入驻,ABS防抱死系统,安全气囊系统及娱乐系统等,并且组成了复杂的车载网络,就是经常说的CAN-BUS。
在新技术的加持下,车辆的性能发生了质的飞跃,但同时在维修的侧重点上也发生了巨大变化,不在是以机械为主了,而是汽车电气系统的诊断维修,测量工具也从简单的指针式万用表转换到了数字万用表,并且还增加了解码器,示波器等新式设备,对于长期从事机械工作的机修工来说,真是难以接受。
此时汽车维修已经不是力气就能干的体力活了,而是需要掌握汽车电气系统的工作原理,组成结构,及相应的测量设备才可以进行操作的技术活了。虽然早期的电气化程度和现在没办法比,但相比化油器时代已经难太多了,就好比一个从来没有接触过电脑的人,要他在使用电脑进行办公一样,根本就是无从下手。
可以说这次技术变革导致了一大批机修师傅转岗或转行,原来的技术大神一个个走下神坛,而新生派的年轻力量成了电喷时代维修的中坚力量,他们多数是从专业院校出来的,对于这些设备并不陌生,而且有较强的数据分析能力,对波形分析也不在话下。
机械部件也不断在的升级,模块化的安装,使得维修量越来越小,而4S店的大量涌现,使得汽车维修工们的工作环境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制式服装,5S管理制度,完整的售后体系,使得他们逐渐规范化,而最重要的是,维修工艺流程的规范化,使得在维修质量上,效率上都有了很大的进步。汽车修理工进入4S店后,还需要接受主机厂正规的技术培训,所以慢慢的大家就将修理工称为维修技师,厉害点的称为诊断技师,再厉害点的就是技术总监。
4S店维修技术的衣装整洁度现在也是有较高的要求,所以基本上现在很难看到早期修理工满身油污的情况了。而同时国内在数十年的发展中,汽车行业的维修人才也逐渐饱和,也意味着维修技术全面规范化,在成熟的体制下,新入职维修技师的培养时间也开始缩短,培训成本也在降低,这也是维修技师整体素质和能力提高的一个主要原因。
而汽车的技术在不断的更新,如今新能源时代的到来,燃油车时代也逐渐要进入尾声,而对于数十年深耕的汽修行业,面临着比20年前化油器转电喷更严峻的考验,首先目前汽车人才青黄不接,年轻人不愿意做这行,老技师们已经慢慢都退出一线,加之新能源时代汽车智能化程度的普及,早期培养的技师是否能接受这巨大的技术变化确实很难说,但肯定的是会有大批的维修技师选择离开。
为什么呢?首先传统维修模式下,工作量已经开始减少,没有了燃油发机和变速器的业务保底收益自然会减少,其次新能源汽车为高电压供电,具有一定的危险,如操作不当,会出现人身伤害,而且高电压系统复杂,没有良好的电路基本,几乎是不可能安全的去拆装,考虑到自身安全也会退出这行了。
当然纯电动汽车的维修量下降,自然也不需要那么多维修技师了,所以人员的自然精简也是必然的,可以说目前涉及新能源汽车维修的维修技师,基本都是具备一定学历及维修资质的,因为新能源的各种门槛,所以修理小白已经很难入行了。
所以在新能源时代的维修技师和化油器时代的维修技师比起来,已经有了巨的改变,从拆拆装装的体力活变成了测量、诊断、分析的技术活,从满手油污变成了满脑数据,从动手变成了动脑,从扳手修车变成了电脑修车,那么现在你眼中的他们是什么样的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