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台活化理论

陨落在此地质学 2024-12-21 09:40:35

陈国达先生提出了“地洼说——地台活化理论”

地台活化理论是由中国的陈国达先生和前苏联的尼古拉耶夫(H.H.Никопаев)于 1956 年分别提出的。

该理论专指由于地台发生强活化转变而成的新构造单元,即第三构造单元、后地台阶段的新型活动区,相当于“地台活化区”。不过,因易误以为它们仍属地台范畴,1959 年后陈国达已不再使用“地台活化”这一表述,改称为“地洼区”或“活化区”。

地台活化理论认为,大地构造与成矿具有方向性。这一理论的提出,为地质学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有助于更深入地理解地壳构造和地质演化过程。

例如,中国东部地区的地壳演化就经历了从地台阶段到地洼阶段的转变。在三叠纪末(华南)或侏罗纪(华北)之后,该地区地壳运动转变为十分强烈,出现了造山型运动,水平运动显著,分异明显,发生了连续型的褶皱及密集的断裂,多推覆构造,并有自具特色的“拱曲构造”,形成了高岭深盆相间的构造-地貌格局,同时有大量的花岗岩浆侵入,并多火山喷发。

需要注意的是,对于地台活化现象的本质,当时存在不同的理解。一种观点认为它是“地台中的活化部分”;另一种观点则将其理解为地台阶段之后的地槽历史重演。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对这一理论的认识也在不断发展和完善。

附:陨落地质学理论

0 阅读:0

陨落在此地质学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