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曾曝光的“夺命保温杯”,热水进毒水出,大家需警惕对待

养护科普小陈 2024-10-10 22:24:34

中国人十分注重养生,无论是老人还是孩子,大家都认为喝热水是一个养生的好习惯。

事实也的确如此,喝热水对身体有很大的好处,所以现在大家基本都会买几个保温杯用来盛放热水,或者泡点枸杞茶水,或者就纯保温。

其实保温杯如果选择不当,质量不佳的话,很容易危害身体。

央视曾经就曝光了很多质检不合格的保温杯,这种“夺命保温杯”时间久了,喝下去的都是有毒有害的水。

在日常生活里,务必要注重保温杯的质量,为了健康做打算,切不可仅因价格低廉就草草选购,一定要挑拣质检达标的产品。

一、“夺命保温杯”被曝光

近些年来,国家越来越重视人们的身心健康,打击假冒伪劣产品的力度也越来越大,越来越严格。

在这样的严格要求之下,2018年央视曾经经过调查发现,市面上售卖的19种知名品牌的保温杯居然都是存在安全隐患,我们称之为“夺命保温杯”。

据说曾经有几次儿童金属中毒的案例,诊断结果出来以后家长们都很奇怪,毕竟儿童生活很难接近重金属,纷纷思考之后才发现,问题可能出现在这些保温杯身上。

孩子的身体比较弱,为了避免闹肚子、胃病等,家长都会买些漂亮可爱的保温杯,用来装热水。

许多成年人也会喜欢这些可可爱爱的杯子,不乏有很多跟风购买的情况。

但其实有些保温杯真的就只是“徒有其表”,很多黑心商贩为了追求高利润,非生产不符合要求的保温杯,就是“三无产品”。

人们日常挑选,的确不会看得太仔细,对这类信息的关注也不是很敏感。

曾经北京消费者协会在市面上抽样调查,不合格的保温杯将近40%,都存在着安全隐患,重金属含量超标。

盛放热水,或者泡茶之类,短期内根本就察觉不到异样,但时间久了问题就会慢慢浮现,但是时间越久,对身体的威胁就越大。

所谓“热水进,毒水出”就是这样,每日都要使用的东西居然是致病因素,真是想想都后怕。

大家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注意辨别,以免买回来“毒药”。

二、为什么保温杯会让人重金属中毒?

很多人会好奇,为什么保温杯会让人重金属中毒,这就需要解释一下保温杯“保温”的原理,以及制作材质了。

保温杯是利用热量传递的物理原理来设计的,水会慢慢冷却是因为它暴露在空气之中,热量向周围挥发,慢慢的就冷了下来。

所以要想把温度给留住,就需要隔绝水和空气的联系。

水处于保温杯狭小空间内,在内胆与瓶身之间,存有一层密闭不透的真空环境,由此隔绝了热量向外传递与挥发的途径。

保温度便是如此,没有什么难懂的。

市面上的保温杯,内胆材质一般都是不锈钢做的,不锈钢可太常见了,但是普通人很少知道,不锈钢的细分。

不锈钢分为工业级和食品级,顾名思义,一种主要用于工业方面,比如门窗、栏杆、框架等。

这种不锈钢造价相对低廉,然而其中却富含诸多重金属,像铅、锰、汞之类。

另一种就是食品级,能够用来作为食品器具的,要求比较高,安全健康的管控很严格,重金属之类有害物的含量都紧紧地把握在标准线内,所以价格也比工业级的要高。

由利润差的存在,就会有不良商家去钻空子,他们往往会用工业级的不锈钢来“以假乱真”。

这样就能够提高收益,毫不关心使用者的身体健康。

重金属并不是什么很难触碰的东西,反而很容易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我们普通人是很难分辨出不锈钢的具体材质的,况且短期内根本就察觉不到身体异样。

这些有害金属会借由食物、液体侵入人体,致使人出现腹痛、腹泻症状,长期食欲不佳,甚至还会累及呼吸道与生殖系统。

因此赶紧查查身旁和家中的保温杯是否为“夺命保温杯”,如果是的话,别犹豫直接扔。

三、清理保温杯也很重要

日常生活中,就算是买到了质量合格、安全可靠的保温杯,也要注意清洗和保养。

尤其是一些泡茶的保温杯,时间久了会发黄发黑,积攒茶垢,不好好清洗的话,很容易滋生细菌。

清洗也是要注意方式方法的,用温水兑一点点清洁剂加进去,摇晃清理。

然后用抹布轻轻擦拭,里外都一样,不要用反应强烈的化学试剂,也不要用钢丝球之类的硬刮,很容易损伤内胆。

日常所用的消毒方式就是高温消毒,用开水杀菌,不过在高温杀菌之前要给保温杯预热,避免因为温差过大引起爆炸。

要注意保温杯的用途,尽量避免去承装酸性液体,比如苹果醋、碳酸饮料之类的,以防增加安全隐患。

最后就是保温杯的寿命了,质量再好、价格再高的保温杯,也不能一直不换。

尤其是保温杯出现破损、生锈的时候,就该更换了。

内胆损坏一定要立刻更换,不然杯子的有害物质就会渗入水中,再进入人体。

四、如何选择合适的保温杯

合格保温杯需要具备多种条件,比如保温性能好、密封性好、标识合格等。

判断一个保温杯是否符合健康标准,要多关注它的标识,实体店购买一般会挂有标签,网络购买也能在详情页看到。

保温杯的容量大小、口径圈口、生产来源以及材质类别,均会明晰标注。其各项关键信息,无一遗漏,都能够看到。

食品级的不锈钢一般都是304或者316不锈钢,这种是符合食品安全要求的,保温杯底部往往会刻印有数字,购买的时候一定要注意。

还要选择合适的厂家,不要贪图便宜,购买小商铺小店铺二三十块钱的杯子,太便宜的保温杯往往都缺乏安全保障。

购买时务必留意渠道,优选大型商超、连锁产业,或者在正规平台官网进行购置。

此类途径中,产品质量存在一定保障,且安全性相对较高。

三无厂家的保温杯除了重金属含量超标意外,保温杯的保温性能和密闭性也很难保证。

切记保温杯装了热水,不要摇晃,可能会膨胀爆炸,更加危险。

除此以外,我们也可以凭借其他方法来判断保温杯的质量。

例如看手感,合格的保温杯触感滑润且坚实,上手就很“实在”。

劣质的保温杯,其杯壁往往轻薄,触感甚是粗糙,只需一摸,个中情形便清晰明了。

而后着眼于重量,不少人兴许觉得保温杯越重,材质越优。然而,此观点大错特错。

另外市面上还有许多塑料材质的保温杯,但是材料加工往往都达不到标准要求,有些保温杯可能瓶身是不锈钢,杯口就用塑料的材质,也是不行的。

除了不锈钢以外,有一种比较安全的材质,就是玻璃保温杯,相对于塑料而言,会比较安全。

然而玻璃存在诸多显著缺陷,重量过大、脆弱易碎,且其保温成效也很一般。

具体如何,还是要看个人选择,但是无论哪一种,都需要仔细甄别,认真挑选,给孩子买的更不能马虎。

结语

保温杯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器具,承载着父母的关心和养生的期望。

出发点是养生,就要多注重安全健康问题,不然做了反向努力,得不偿失。

人们都要为自己的健康负责,消费者尤其要明辨好坏,不要被便宜低价的保温杯诱惑,最重要的是安全保障。

同时也希望商家都能够树立正确的观念,不要赚黑心钱。

有关部门也会加大检查力度,打击假冒伪劣产品,共创健康的消费和生活环境。

参考资料: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