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岁老母亲害怕拖累子女,拒绝进城治病,背后的故事令人动容

念与风语 2025-03-22 10:10:38

母亲曾是村里出了名的“铁娘子”,泼辣能干,家里的事从不让父亲操心。

可如今,她却变得谨小慎微,甚至在我和哥哥面前,说话都带着几分小心翼翼。

是什么让她发生了如此大的转变?

这背后,又隐藏着怎样令人心酸的故事?

母亲年轻时是村里的妇女主任,雷厉风行,在村里很有威望。

父亲性格内向,家里的事基本由母亲一人做主。

后来,他们包山种柚子,供我和哥哥读书成家。

哥哥高中毕业后去工厂打工,我则考上了师范,在城里安了家。

父亲去世后,母亲独自一人生活,尽管哥哥和嫂子多次提出让她搬过去一起住,但她都拒绝了。

一来是她习惯了独居的自在,二来是担心与嫂子产生摩擦,毕竟两个性格强势的女人住在一起,难免会有矛盾。

十多年过去,母亲的身体每况愈下,曾经的泼辣也逐渐被岁月磨平。

70岁那年,我正在上课,突然接到哥哥的电话,说母亲身体不舒服。

我急忙赶回老家,看到哥哥和嫂子都在,他们正准备带母亲去城里医院,可母亲说什么也不肯去。

原来,母亲在镇卫生院检查后,医生建议她去城里大医院进一步诊治。

母亲却认定自己得了癌症,觉得治也是白花钱,干脆不去。

哥哥嫂子怎么劝都没用,只好打电话让我回去劝劝母亲。

可母亲的态度十分坚决:“我都70岁了,活得也够了,何必还要去城里花冤枉钱?

现在挣钱不容易,你们省着点花,别在我身上浪费了。

”无论我怎么劝说,母亲就是不肯松口,无奈之下,我只好搬出了“面子”这个理由:“你不去医院,让村里人怎么看我和哥嫂?

妈有病了,我们为了省钱不送她去医院,我们会被戳脊梁骨的。

母亲没想到我会这么说,犹豫了片刻,终于答应跟我们去城里。

其实,我并非真的在意村里人的看法,只是想找个理由让她接受治疗。

到了城里医院,做完一系列检查后,医生说报告要三天后才能出来。

我想让母亲住在我家,但她担心给我的婆家添麻烦,说什么也不肯去。

哥哥嫂子想带她回乡下,但来回奔波对母亲的身体也是个负担。

我们决定让母亲住酒店。

为了不让母亲担心花钱,我特意开了一间价格较高的房间,却告诉她只要200块一晚。

在酒店里,母亲反复叮嘱我,如果查出来是癌症就别治了,如果是小毛病就开点药带回去吃。

她还提出要在酒店住一个星期,然后告诉村里人她已经住过院了,这样才不会丢了子女的脸面。

听到母亲这番话,我心里很不是滋味,给她打电话时,哥哥也哽咽了,他知道母亲只是不想拖累我们。

我和哥哥商量好,如果真的是癌症,也要瞒着母亲,让她接受治疗,无论如何都要尽全力救治她。

三天后,我和哥哥嫂子陪母亲去医院取报告。

等待结果的过程中,母亲的紧张和不安溢于言表,曾经那个坚强的母亲,如今在病痛面前也显得如此脆弱。

那一刻,我的内心也充满了忐忑,生怕听到医生宣判母亲的“死刑”。

拿到报告后,我和哥哥赶紧去找医生,医生看过报告后告诉我们,母亲的肾脏和肝脏都出现了问题,血压也很高,需要住院治疗,但并非癌症。

听到这个消息,我和哥哥都松了一口气。

我们将结果告诉母亲,可她却坚持认为我们是在骗她,说什么也要回酒店,甚至提出只住两三天院。

无奈之下,我们只好请护士帮忙解释,母亲这才相信了医生的诊断。

住院后,母亲依然担心费用问题,觉得住院太贵,想让医生少开几天。

病房里一位无儿无女的城里大妈很羡慕母亲,说她有儿有女有儿媳陪着,真是幸福。

母亲与大妈的交流让她意识到,自己其实很幸福。

一个月后,母亲康复出院,我们都非常高兴。

母亲的经历让我感触颇深,父母的观念和习惯或许与我们不同,但他们的爱始终如一。

他们经历过生活的艰辛,所以更加节俭,我们应该理解和包容他们。

在照顾父母的过程中,我们也收获了成长和感悟。

母亲的经历引发了我的思考,在如今这个快速发展的时代,我们该如何更好地平衡亲情与现实?

又该如何在照顾父母的同时,兼顾自己的生活?

0 阅读:0

念与风语

简介: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