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编辑:淩轩
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前言—●
近年来,中国的改革发展之路犹如坐上了火箭一般迅速飞腾,而这样的结果离不开无数人的心血努力,以至于今天的中国无论是经济、科技还是军事都有着世界前列的发展地位。
在种种成绩中,我国的海军实力就表现得尤为强大,这样的成果得益于我们核潜艇事业的蒸蒸日上,而提到核潜艇,就不得不提到一个人——黄旭华。
作为我国公认的核潜艇之父,黄旭华和邓稼先、于敏等人一样,在自己专精的领域内作出了举足轻重的贡献。
但关于黄老本人的生活经历却是十分的坎坷,尤其是他对于自己的父母,时常报以无限的愧疚,他消失了三十年之久,连在自己父亲逝世时都未能去探望一眼。
而他的母亲也是在近百岁的时候,才从杂志上得知自己的儿子原来其实是民族英雄。之后黄旭华先生做了什么?
●—报效祖国的难言之隐—●
黄旭华从小就展现出了非人的聪慧,在班级里一直都是名列前茅的尖子生,这样优异的学习成绩保持到了大学,是父母心中的骄傲。
但从32岁那年开始,黄旭华从父母心中的骄傲慢慢的变成了他们口中的“白眼狼”,巨大的身份变化到底是因为什么造成的?
在上个世纪中期的时候,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探索时期,各个方面都还在起步阶段,但作为世界大国之一,我们的经济基础十分薄弱,更遑论军事实力了。
面对来自诸如美国、俄国等国家的军事压迫,我们显得十分被动,于是党中央下令,无论如何也要提高军事建设的发展。
在这段时期,第一颗原子弹的爆炸、氢弹的自我研制都在筹备当中,除此之外,核潜艇也是我们开发的一大工程。
但我们在这些事业的起步几乎都是从0开始的,尤其是核潜艇,几乎可以说的上是举步维艰,在那个时候,我们只能尽可能地依赖苏联的援助。
1959年,我们向苏联提出希望得到帮助的申请时,苏联主席赫鲁晓夫不仅没有给予我们回应,反而还冷嘲热讽地表示:中国建造核潜艇是一向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这样的要求对于我们来说完全是在浪费资源。
面对如此口气,中国表现出坚韧不拔的毅力,我们势必要争一口气,力求在不靠外人的帮助下自我研制出核潜艇。
而当这项艰巨的任务落到黄旭华一行人头上时,他们也感到压力山大,但这是党中央下达的任务,同时也兼具着来自祖国和人民的深厚希望。
他们自知这一任务背后的深层意义:历时久、难度大、有家不能回,但他们最终还是毫不犹豫地答应了下来,此后的三十年,他们就一直围绕着“核潜艇”三个字做着努力。
1960年,在中国最南端的一个小岛上,黄旭华在内的二十几位科学家怀揣着对祖国的热爱,一点点地开始探索、追求。
本着精益求精的态度,他们往往一个数据就要来回地计算数遍,确保精确无误,但科学哪有不出错的时候,而一旦出错就意味着很可能要从头再来。
于是,核潜艇研发成功的时间变成了一个茫然的未知数,而他们却要一直为这个未知耗费巨大的代价,其中就是无法和自己的父母家庭相见。
由于签了保密协议,除了相关人员,任何人都不知道他们在哪里、做什么,而他们与家的沟通,往往也只能在数年内才能寄出一封信。
●—潜艇虽成愧疚难安—●
从1960年开始,他们花费了十年的时间,终于在1970年的12月末完成了中国第一艘核潜艇入水工作,这一结果让他们喜不自胜。
1974年,中国第一艘核潜艇“长征一号”正式投入海军使用,这项成果让无数认为中国在这方面无能的外国人沉默。
黄旭华等人欢欣鼓舞的过程中却难掩一些难过,这艘核潜艇于他们而言就像是自己的孩子一样,但当结果出来的时候却不能将喜悦分享给自己的父母。
这一年,黄旭华64岁,在研发核潜艇的期间,黄老的父亲不幸去世,在他临终之前依然对自己的这个儿子表达出了强烈的不满。
这么多年里,黄老和和家中仅有的联系就只是那几封信,以及偶尔在逢年过节时寄来的一些钱,但对于这么多年都无法见面的儿子,他始终是思念的,日积月累下慢慢地就变成了怨恨。
当黄老在研究过程中得知自己父亲不幸撒手人寰的消息,表现出了与常人一般的悲痛,但限于手中的事业,他只能忍痛继续做着科学实验。
但父亲临终前的怨言终究成了他心中的一根刺,久久无法拔除,当其他同事询问他是否考虑回去奔丧时,他沉默良久,摇了摇头:“核潜艇尚在研制过程中,我不能离开。”
“不孝子”的身份持续了很久,一直到1987年,在老家的黄老母亲某一天突然收到了一封信,信中是一本杂志,当她翻阅到某一页的时候,一篇标题为《赫赫而无名的人生》的文章时,表现得异常激动。
“这是我儿子吗?!”她在脑海里深深地惊问,她将注意力全部放在了图片当中,以及其中的文字——核潜艇研究人员黄旭华。
这一刻,她才明白原来自己的儿子隐姓埋名三十年,是为国家去做贡献去了,他不仅不是自己口中的“白眼狼”,反而还是民族的脊梁。
2025年2月7日,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先生不幸逝世,他光荣灿烂的一生将被铭记在中国科学历史上,作为我国优秀的党员之一,他也被人们冠大国巨匠的美誉。
时至今日,我们国家已经不再需要仰仗其他发达国家的鼻息了,我们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是世界前列的科学、军事大国。
正是因为有像黄旭华等伟大的科学家,在前赴后继地努力,使得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已经是大势所趋的结果。
向所有为国家建设默默贡献的英雄致敬。
信源:
人民出版社读书会 2021年07月26日《初心 | 黄旭华:赫赫而无名的人生》
潮新闻客户端2025-02-07《潮评丨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逝世:以“赫赫而无名”回答人生之问》
央视新闻2025-01-22《文化中国行丨揭阳黄氏:潜光隐德 淡看功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