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福州籍名臣刘彝生平事迹简考

寻雁谈历史 2023-06-11 03:39:01

刘彝,字执中,北宋著名水利专家、官员,福州人。

一、出生世家,聪明好学

1.出生时间。

存世的大部分资料记载刘彝是公元1017年出生的,去世于1086年。如果是这样,他就比王安石大4岁。不过,南宋梁克家所编的地方志《三山志》明确记载刘彝“元祐六年卒”(公元 1091年),《宋史刘彝传》明确记载刘彝享年70岁,如果是真的,那倒推一下,刘彝就生于1022年,比王安石小1岁。笔者综合各方史料,认为前者更可信,因为《三山志》记载的“元祐六年卒”(公元 1091年),其实是“元祐元年卒”(公元 1086年)的笔误。

2.籍贯和家族。

祖籍:刘彝祖籍彭城(今江苏徐州),高祖刘技曾任唐朝鄂州节度使判官,因躲避战乱入闽,先居于仓山区刘宅村,史称“凤冈刘”(1920年《福建闽侯刘氏族谱》),属汉高祖刘邦后裔,“凤冈刘”后世不断迁居其他地方,刘彝祖上迁居于长乐潭头二刘村。当前“凤冈刘”仅仅在福州就有子孙16万人。

家族:刘彝的曾祖父刘文济,曾为闽王王审知的女婿,官至吏部郎中,祖父刘仲甫先仕于闽国,后仕于吴越官至太子洗马, 刘仲甫生九子,次子刘若虚为宋真宗咸平五年(1002) 进士,七子刘若冲为祥符五年(1012年) 进士,四子刘若拙则曾官居著作郎。 刘彝的父亲叫刘若思,是刘彝祖父刘仲甫的六子,因病早逝。

刘家不仅只有刘彝是进士,此前其堂兄弟刘奕、刘异于天圣八年(1030年) 同登进士,均曾担任尚书省屯田员外郎,其中,刘升与名相王安石是同榜进士。刘家家世显赫,两代人有刘若虚、刘若冲、刘彝、刘升、刘奕、刘异6人中进士,并出仕为官,显然是福州当时的显赫望族。

刘彝虽然从小父母早亡,但其显赫的家族依然保障他了衣食无忧,求学无忧。青少年时代,他开始外出求学,后来师从北宋理学先驱、思想家、教育家胡瑗,在这里,刘彝不但学到了官方科举知识,也锻造了经世致用的为学为人理念,学到了水利、医药等实用知识,为后来成为水利专家奠定了基础。

二、为官清廉,脚踏实地

宋仁宗庆历六年(1046年),30岁的刘彝考中进士,比王安石中进士晚4年,王安石是庆历二年(1042年)进士。此后,刘彝开始当官,先后担任过福建邵武县尉、江苏高邮县主簿、江苏朐山县令等,在基层工作期间,刘彝沉下心来造福于民,改进农业生产、防汛抗旱、关心民生、弘扬先进文化等等,取得了良好的政绩。刘彝的施政行为被人编成书,名字叫《治范》,旨在为其他地方官员树立榜样。

刘彝长期在地方上任职,虽然政绩颇佳,但职务一直不高。直到1067年才迎来转机,这年正月,19岁的宋神宗赵顼继位,这时北宋立国已经超过百年,冗官、冗兵、冗费现象严重,国库空虚,赤字不断,内忧外患。为此,热血青年宋神宗立志改革,在经过多方研究论证后,宋神宗于熙宁元年(1068年)委任名臣王安石担任参知政事、后来又任命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等同宰相),启动全面变法。宋神宗下令成立了制置三司条例司(大宋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由王安石作为负责人。王安石认为刘彝能力突出而且支持革新变法,于是将他调到深改办工作。

后来,刘彝对变法的个别细节提出不同意见,被“拗相公”王安石认为是妄议变法,王安石将刘彝贬到浙江温州担任通判。后来,因为变法需要懂水利的官员,王安石又将其调到水利部工作(担任都水丞,相当于司长,具体负责全国水利工作),不久再次被提拔为两浙路转运使判官(有点像省政府秘书长)。刘彝能得到提拔,一方面说明刘彝是个能力不错的人,另一方面也反映王安石是个不计前嫌、就事论事的人。

三、主政赣州,造福一方

刘彝在两浙转运使判官任上不久,于熙宁三年(1070年),被王安石调到江西虔州(今赣州) 担任知州,当时的虔州在北宋时期是“全国的三十大州之一”,北宋时期的省(当时叫路)算是虚设,路的官员都是中央临时委派的京官,北宋地方上最高的政府是府,但府很少,只有十几个,而州很多,基本都是州,绝大部分州是朝廷直辖,实际上,虔州知州刘彝就算是北宋的封疆大吏了。除了做好了日常工作,刘彝在赣州主要做了2件大事。

第一件大事:移风易俗,推行医药。当时赣州百姓迷信鬼神,有病不求医,而是寻求巫婆妖术、求神拜佛。刘彝深知鬼神是骗人的把戏,有病还是要吃药,为此刘彝在此大力提倡唯物主义思想,鼓励民间正确对待疾病,对于开启民智、促进中医药发展取到了积极作用。

第二件大事:开建福寿沟,建设赣州海绵城市。到赣州主政后,针对对赣州城区经常面临的洪涝灾害,刘彝经过反复的思考和实地踏勘,提出了整治方案。刘彝根据赣州城区地势西南高、东北低的地形特点,构筑了两条地下排水管廊,连通城内坑塘水系蓄洪,并设置通往城墙处的水窗与赣江连接。城外赣江发洪水时,以单向水窗阻挡赣江洪水进入城内;在赣江洪水消退时,向赣江排涝。这项工程是工程届的天才之作,和李冰设计建造的都江堰、詹天佑设计的人字形铁路有异曲同工之妙。福寿沟迄今还在服务赣州章贡区,赣州至今都还是一个不怕水淹的城市。

四、积极备战,兵败被免

熙宁七年(1074年),刘彝被王安石推荐到了广南西路的首府桂州(今桂林)担任知州,成为省会城市的主要领导。刘彝一来到这里就与交阯(今越南)断绝贸易,并修船、筹粮等,积极备战。结果越南军队于次年(1075年)即主动出兵广西,正式发动侵宋战争,越军先后攻破广西钦州、廉州、邕州(南宁)等地,屠杀宋朝民众数十万人。 宋朝于1076年3月组织反攻,很快攻入越南境内,大败越军并杀死越南洪真太子,这场战争最终以越南求和、恢复对宋朝的朝贡关系结束。

反对变法的一派认为,是王安石的开边政策导致了中越战争爆发,刘彝作为实施者之一负有重要责任。不久(1076年)王安石因种种原因罢相,而刘彝被贬为均州( 今湖北丹江口) 团练副使(从八品的散官),不久又被削职为民。直到宋神宗去世、宋哲宗继位后(元祐元年,即1086年),朝廷才又任命刘彝为都水丞,不过这次刘彝未能到任,因为时年70岁的刘彝在赴京的路途上病逝了。

苏轼当时也说,主要是王安石的开边政策导致大宋和四夷关系紧张,刘彝这些人效法追随王安石,结果造成中越战争爆发,负有次要责任。

王安石变法的主要目的就是富国强兵,在此基础上,以图恢复汉唐故土,王安石也是这样影响宋神宗的。当时宋神宗很想拿下越南,收复越南后在越南设置州县,将其纳入大宋版图。但是,彼时的北宋强敌环伺,没有实力在短期内实现这些目标。

北方的辽朝从宋朝得到了土地和无数的金银财宝,西北的西夏也从宋朝得到了土地和大量的金银财宝。越南当时国力上升,早就蠢蠢欲动,也想从宋朝捞点好处,只是没想到,北宋打不过北方的游牧民族,打越南还是轻轻松松的,结果越南赔了太子又折兵。

其实,刘彝等人当时早做战争准备并没有错,他没有主动发动对越南的战争,发动战争的是越南人。经此一战,宋朝和越南都损兵折将、劳民伤财,战争的责任总要有人负,但不可能让皇帝负责任。

五、历史评价

正史评价:《宋史刘彝传》对刘彝的评价总体是负面的,对他的日常政绩是肯定的,主要是说他挑衅越南、轻敌寡谋,造成宋朝与越南的战争,导致双方死伤百万,而且毫无意义。《宋史》是保守派司马光和朱熹的徒子徒孙编写的,很多评价并不客观。宋朝的保守派是一群被游牧民族吓破胆的缩头乌龟,但他们又自诩高洁。

民间评价:刘彝还在世的时候,福州百姓就议定刘彝与陈襄、郑穆、周希孟、陈烈这5位乡贤为“ 五先生”, 绍圣四年(1097年) ,也就是刘彝去世后11年后,福州知州在庙学立五先生祠以示纪念。赣州人民更是没有忘记刘彝,至今在城内宋城公园立刘彝像,以纪念这位历史上的杰出父母官,赣州人民将刘彝与赵抃、周敦颐和文天祥列为赣州四贤。

刘彝生于世家,学于名门,理论功底扎实,著有《七经中议》170卷,《明善集》30卷,《居阳集》30卷等著作。刘彝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具有忠臣、干净、担当的优秀品质,为人豪气,敢做敢当,王安石说他是“天下豪杰魁”。刘彝这样优秀的官员、专业技术干部,永远值得后世纪念。

附:《宋史刘彝传》

宋史刘彝传:

刘彝,字执中,福州人。幼介特,居乡以行义称。从胡瑗学,瑗称其善治水,凡所立纲纪规式,彝力居多。第进士,为邵武尉,调高邮簿,移朐山令。治簿书,恤孤寡,作陂池,教种艺,平赋役,抑奸猾,凡所以惠民者无不至。邑人纪其事,目曰「治范」。  熙宁初,为制置三司条例官属,以言新法非便罢。神宗择水官,以彝悉东南水利,除都水丞。久雨汴涨,议开长城口,彝请但启杨桥斗门,水即退。为两浙转运判官。知虔州,俗尚巫鬼,不事医药。彝著《正俗方》以训,斥淫巫三千七百家,使以医易业,俗遂变。加直史馆,知桂州。禁与交人互市,交阯陷钦、廉、邕三州,坐贬均州团练副使,安置随州。又除名为民,编隶涪州,徙襄州。元祐初,复以都水丞召还,病卒于道,年七十。著《七经中义》百七十卷,《明善集》三十卷,《居阳集》三十卷。  论曰:兵,凶器也,虽圣人犹曰未学。轻敌寡谋,鲜有不自焚者。永乐之陷,安南之畔,死者百万,罹祸甚惨,良由数人者不自量度,以开边衅。禧、稷、永能之死,宜矣。起执议益坚,妄意轻举,虽贬官莫赎其责。彝不能行所学,而规规然蹈前车之辙,以济其过,焉得无罪?

0 阅读:14

寻雁谈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