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安徽省六安市金寨县沙河乡香铺村的崇山峻岭间,云雾常年缭绕,这里生长着漫山遍野的高山野生茶树。曾经,这些野生茶树如同被遗忘的珍宝,虽拥有独特品质,却困于交通闭塞、技术匮乏,未能给当地村民带来显著收益。
近年来,作为安徽省最大的发电企业,国家能源集团安徽公司牢牢坚守“植根安徽、融入安徽、助力安徽、服务安徽,在安徽发展,在安徽奉献”的职责使命,在安徽公司连续八年的定点帮扶下,香铺村积极发展高山野生茶产业,成为带动脱贫地区农民增收致富的主导产业,让一片片茶叶化作村民增收致富的“金叶子”。
金寨县沙河乡香铺村地处鄂豫皖三省交界的大别山腹地,平均海拔300至600米,优良的地理环境,孕育出纯天然无污染、味道醇厚的高山野生茶。每年的3至4月间,随着气温升高光照增强,在春雨的滋润下,茶树开始吐出新芽,采茶季逐渐拉开帷幕,一个个忙碌的采茶人,成了大别山间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指尖撷“金”,茶芽装满丰收篮
天刚蒙蒙亮,山间晨雾如轻纱般在林间游走,露珠顺着松针滴落,在枯叶上敲出清脆声响,驻村第一书记、工作队队长刘斌就和村民张大妈一同踏上了前往茶山的小路。
一路上,张大妈脚步轻快,眼神中满是期待,她望着远处若隐若现的茶林说道:“刘书记,今年这茶长势特别好,多亏了你们工作队带来的好法子。”

图为国家能源集团安徽公司驻村工作队与村民们一起采茶
刘斌笑着回应:“张大妈,这都是大家一起努力的结果。咱们今天可得多采些好茶。”
转过几道山弯,一片墨绿与嫩绿交织的茶海豁然展现在眼前。漫山遍野的茶树在微风中轻轻摇曳,嫩绿的茶芽鲜叶上还挂着晶莹的晨露,在阳光的映照下闪烁着碎钻般的光芒,散发着清新的草木香气,混合着泥土的芬芳,直往人鼻子里钻。刘斌深吸一口气,赞叹道:“张大妈,还是咱山里的空气好呀,都带着甜味!”
两人踩着松软的腐殖土,钻进茶树丛中,立刻开始了采茶,只见张大妈布满老茧的手指,宛如灵巧的蝶儿,在茶枝间轻盈翻飞,每当发现鲜嫩的芽叶,她的拇指与食指便如镊子般精准配合,“咔嗒”一声脆响,茶芽便脱离枝头,稳稳落入腰间的袋子,几乎不带一丝多余的晃动。
“张大妈,您采了这么多年茶,这野生茶和普通茶园的茶采手法有啥不一样?”刘斌一边采摘一边问道。
张大妈直起腰,用搭在肩上的粗布毛巾擦了擦额头的汗珠,目光扫过层叠的茶枝:“这野生茶啊,不打农药不施肥,不像茶园里的茶树那么规整,这儿一株、那儿一丛,分布得散,找起来费些劲。但你看这芽头……”。她摘下一枚肥壮的茶芽,放在刘斌掌心,“比普通茶叶厚实得多,里头的汁水也足,做出来的茶香得很,还带着股独特的山野韵味。以前不懂技术,也没好销路,好多好茶芽鲜叶都老在山上,可惜得很。现在可不一样咯,工作队带来的新法子,让这些‘野宝贝’成了真金白银!”
深山寻“金”,奏响乡村富民曲
原来,驻村工作队刚到村里时,就发现了高山野生茶的潜力。他们邀请了茶叶专家对当地的野生茶资源进行评估,发现这里的茶叶因海拔高、昼夜温差大,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品质上乘。为了将这一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工作队首先从提升茶叶采摘和加工技术入手。他们组织村民参加专业的茶叶采摘培训,让村民掌握正确的采摘标准,保证茶叶的质量。同时,帮助村茶厂引进先进的茶叶加工设备,并邀请制茶师傅对村民进行加工技艺指导,将传统工艺与现代技术相结合,提升茶叶的品质和口感。

图为国家能源集团安徽公司驻村工作队在村茶厂挑选茶青
为了拓宽销售渠道,工作队与村茶厂一起将拍摄的照片和视频整理成宣传资料,通过网络平台进行推广,帮助村民搭建线上销售渠道,让深山里的茶叶能够直接走向全国各地的消费者。同时,他们积极联系各地的茶叶经销商,邀请他们到村里实地考察,品尝茶叶,建立长期合作关系。
香铺村茶厂负责人张孔梅介绍说,“茶厂收购茶农当天采下的鲜叶,经过摊晾、杀青、揉捻、拉老火等多道工序制成干茶,每年村茶厂可加工鲜叶2万余斤,制成干茶5千余斤,在安徽公司和驻村工作队的帮扶下,近年来相继开发出高山野生茶、六安瓜片、红茶等多个产品,年产值超过100万元。”
产业生“金”,红土地上绘新篇
国家能源集团安徽公司始终将“创新、精益、开放”的工作理念深度融入驻村帮扶工作之中,经过工作队和村民们的共同努力,今年村里的高山野生茶迎来了丰收。同时,茶叶产业的蓬勃发展,如同投入湖面的石子,激起层层涟漪,带动村里其他相关产业如雨后春笋般兴起。
村里的熊大叔,在工作队的鼓励和帮助下,将自家老宅改造成独具特色的农家乐。每逢采茶季,门口总是坐满了从各地赶来体验采茶、品茶的游客。

图为国家能源集团安徽公司帮销香铺高山野生茶
“以前看着这些老房子空着,心疼得很。现在好了,游客们来了不仅能尝到地道的农家菜,还能体验采茶、制茶,这收入比以前翻了好几番!”熊大叔一边热情地招呼客人,一边开心地说道。在他的农家乐里,游客们围坐在土灶旁,品尝着用山里食材烹饪的美食,饭后还能跟着上山采茶,体验从茶芽到香茗的奇妙过程,临走时再带上几盒茶叶,满载而归。
而在茶叶包装车间里,李大哥正带着一群村民将分拣后的干茶分包称重。“以前在外打工,一年到头见不着家人。现在好了,在家门口就能挣钱,还能照顾老人孩子。”李大哥说。随着茶叶销量的不断增加,村里成立了沁香园茶叶专业合作社,不仅解决了村里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还通过统一规范的包装,提升了茶叶的品牌形象。
茶叶产业带来的收益,也让村集体经济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跨越。村里利用这笔资金,修缮了村组道路,增添体育健身设施,进一步提升了村民的生活质量。“现在村里的变化太大了,路好走了,环境美了,日子也更有盼头了!”村民们提起这些变化,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工作队队长刘斌表示:“我们将继续围绕茶叶产业做文章,不断提升产业的附加值,延伸产业链。同时,我们还计划结合村里的自然风光和民俗文化,助力村“两委”发展乡村旅游,让更多的村民享受到产业发展带来的红利,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植根安徽、融入安徽、助力安徽、服务安徽,在安徽发展,在安徽奉献
在驻村工作队的带领下,金寨县沙河乡香铺村正沿着高山茶产业发展的道路,稳步迈向富裕、美好的新生活,那一片片小小的茶叶化作村民增收致富的“金叶子”,在大别山革命老区乡村振兴的征程中闪耀着“金色”的光芒,见证着这片红色土地上的幸福蝶变,以“国能之徽”徽映江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