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8年11月清朝廷先后发生了两件大事,11月14日光绪去世,紧接着在第二天,慈禧太后也紧跟去世,两人死亡时间相隔不到24小时。根据2008年国家组织的“光绪死因研究课题组”的科学研究结论,光绪皇帝确死于砒霜中毒,慈禧太后因其与光绪的矛盾和动机,成为这一事件的主要嫌疑人。

为何慈禧在死之前要毒死光绪呢?
光绪,爱新觉罗·载湉,是清朝的第十一位皇帝。同治皇帝驾崩后,年仅4岁的光绪被慈禧太后推上了皇位。那时的他,不过是个懵懂无知的孩童,自然无法主持朝政。就这样,朝政大权顺理成章地落入了权势滔天的慈禧太后手中。
在光绪成长的岁月里,始终笼罩在慈禧严厉的管教之下。慈禧手段强硬,权倾一时,年幼的光绪对她既充满敬畏,又心怀深深的恐惧。随着年龄的增长,光绪逐渐意识到权力的重要性,渴望亲政,摆脱慈禧的控制。
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清政府内部主战派与主和派针锋相对。光绪作为主战派的代表,坚决主张与日本决战,希望通过胜利来巩固自己的地位。
由于朝廷内部意见分歧严重,北洋水师存在腐败现象且经费不足等诸多问题,最终清朝在这场战争中惨败。甲午战争的失败如同一声惊雷,让光绪深刻认识到了清政府的腐朽与无能。他开始积极寻求变革,试图通过一场革新运动来拯救岌岌可危的清王朝。

1898年,在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人士的影响和推动下,光绪毅然发动了戊戌变法。这场变法如同一场振聋发聩的呐喊,旨在全面学习西方的先进制度和技术,对国家进行全方位的改革。光绪希望通过变法,为摇摇欲坠的清王朝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使其能够重新走上富强的道路。
但这场改革遭到了以慈禧为首的保守派的强烈抵制。慈禧认为光绪的政策会导致大清国走向覆灭,她不能接受爱新觉罗氏的江山断送在光绪手里。最终,戊戌变法仅仅持续了103天便宣告失败,戊戌六君子被杀,光绪皇帝也被幽禁在中南海瀛台,沦为了慈禧手中的傀儡。
戊戌变法失败后,光绪与慈禧的关系彻底破裂。慈禧认为光绪肯定参与了围杀她的阴谋,尽管光绪是否知情已无从考证。慈禧还担心如果让光绪亲政,他会重新书写历史,否定她苦心经营清室60年的成果。

另外,慈禧可能吸取了唐代“神龙政变”的历史教训,担心自己死后光绪会联合政治对手对她进行反扑。因此,慈禧决定在临终前毒死光绪,以确保自己的权力地位不受威胁。
在光绪死后,慈禧按照自己的意愿立溥仪为皇帝,载沣为摄政王,为清朝做出了最后的安排。慈禧的去世标志着清朝晚期政治格局的重大变化,也预示着清王朝即将走向末路,为清朝的灭亡埋下了伏笔。
慈禧的一生充满了权力斗争和政治手腕的运用。她三度垂帘听政,掌控晚清政权长达四十七年之久,她的专制和保守也加速了清王朝的衰落和灭亡。
光绪的死对她来说或许是一种解脱,但留给后人的却是无尽的反思和教训。
小女人心态!几千年前孔夫子就说过。所以天下一直都是男人的!不喜勿喷。